一种高碳钢氧含量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332630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碳钢氧含量的控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碳钢氧含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炉终脱氧及钢包炉精炼脱氧均采用含铝、磷较低的电石和碳化硅脱氧造渣剂,其中转炉脱氧合金化采用锰硅合金补加特种硅铁,禁止转炉采用高碳锰铁配加硅铁合金化;终脱氧视出钢碳含量采用电石配加碳化硅,禁止采用含铝或硅钙合金;钢水到钢包炉精炼站,以电石和碳化硅脱氧为主,不加入其他脱氧剂。本发明具有脱氧迅速、夹杂物含量少,对钢水增磷少,能有效控制钢中铝含量,工艺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高碳钢氧含量的控制方法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碳钢氧含量的控制方法。
[0002]【背景技术】:
炼钢过程中,由于原材料中存在大量的氧化物及有害元素,而炼钢过程又是一个氧化反应过程,因此,在出钢和精炼过程,需要对钢水进行脱氧处理,以减少钢坯气泡、降低夹杂物、有害元素及组织缺陷。而现在大部分钢铁企业对钢水的脱氧常采用复合脱氧剂,如铝锰铁复合脱氧剂、硅钙钡铝铁复合脱氧剂、硅钙镁复合脱氧剂等,无疑这些复合脱氧剂增大了比重,可以沉降到钢水内部对其进行脱氧,但存在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能耗高或脱氧效果不理想等缺陷,并且各元素的利用率也不够稳定。尤其在生产质量要求较高的高碳钢系列产品(如钢丝绳用钢SWRH82B、高压胶管钢丝用钢C82DA、帘线钢LX70A等高附加值高碳钢种)时,采用上述脱氧方法会使钢水中的夹杂物及有害元素磷、铝等增多,造成钢质不佳。
[0003]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稳定高碳钢脱氧效果,保证钢质而提出的一种适应性较强的高碳钢氧含量的控制方法。
[000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碳钢氧含量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转炉采用高拉碳深脱磷工艺,终点碳含量大于0.50%,磷含量小于0.015%,终点温度在1575°C 以上;
在出钢前向钢包内加入预脱氧电石,每吨加入0.3-4.0kg ;
见钢流后并在合金化合金加入之前,每吨加入0.8-2.0kg的97号以上的碳化硅,并立即进行增碳操作;
转炉出钢合金化过程中,加入铝含量小于0.10%的锰硅合金、碳化硅或特殊硅铁合金; 进行钢包炉精炼,总精炼时间控制在45~70分钟;
钢水到达钢包炉后,搅拌均匀,根据取样成分对钢水进行成分调整;
成分调整过程中,不喂钙铁线;成分进线后,若钢水中的铝含量大于0.0030%时,喂入?丐铁线,每吨喂入0.3~1.0m/t,
进行造白渣操作,造白渣保持期间,根据钢水中碳和硅的含量采用电石或者碳化硅脱氧,不再加入其他脱氧剂;
搅拌白渣时避免钢液大面积裸露,搅拌时间为15~25分钟;
白渣保持时间完成后,钢包炉精炼开始软搅拌,软搅拌时间为12~18分钟;
钢包炉精炼结束后,在钢包渣面上加入覆盖剂;
进行连铸。
[0005]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有效的解决了高碳钢系列产品氧含量控制、夹杂物含量控制及有害元素磷、铝等含量控制的技术问题,具有脱氧迅速、夹杂物含量少,对钢水增磷少,能有效控制钢中铝含量,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0006]【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适用于高碳拉拔用洁净钢生产工艺,其工艺过程为转炉高拉碳冶炼一出钢过程脱氧合金化一LF精炼(脱氧、成分微调、夹杂物去除)一连铸(全程保护浇注)。本发明核心为该方法所用的脱氧剂种类、脱氧剂加入时机、脱氧剂加入量、合金化合金种类的选择与控制。在本发明中,转炉终脱氧及钢包炉精炼脱氧剂均采用含铝、磷较低的电石和碳化硅。
[0007]I)转炉过程控制
①转炉采用高拉碳深脱磷工艺,终点碳含量要求大于0.50%,磷含量要求小于0.015%,终点温度要求在1570°C以上;
②转炉出钢过程脱氧:在出钢前(开始倒炉时),钢包以开到出钢位,加入预脱氧电石,参考加入量为0.3-4.0kg/t,提前完成对出钢过程下渣的脱氧;见钢流后,视出钢碳含量加入97号以上碳化硅,参考加入量0.8-2.0kg/t,,并立即进行增碳操作,加入时机为在合金化合金加入之前;
③转炉出钢过程合金化:米用招含量小于0.10%的猛娃合金、碳化娃与特殊娃铁合金,加入量按硅、锰成分下限控制,禁止转炉采用高碳锰铁配加硅铁合金化,禁止采用任何含铝合金,合金加入量按钢种各成分下线控制。
[0008]2)精炼各阶段控制:
①总精炼时间控制在45~70min以上,据此安排生产调度;
②钢水到LF工位后,搅拌均匀,根据取样成分对钢水进行成分调整;
③成分调整过程中,不喂钙铁线;成分进线后,视钢水中铝和脱氧情况而定,当铝大于
0.0030%时,喂入钙铁线0.3-1.0m/t,否则不喂钙铁线;
④钢水到LF工位后,要求在15min以内完成造白渣操作,造白渣保持期间,根据钢水成分中碳和硅的含量,采用电石或者碳化硅脱氧,除了正常合金化的合金外,不再加入其他脱氧剂;
⑤造白渣后控制合理的搅拌强度,要避免钢液面大面积裸露,该阶段持续时间要求在15?25min ;
⑥白渣保持时间完成后,LF精炼即可开始软搅拌,软搅拌时间在12~18min;
⑦LF精炼结束后,钢包渣面加覆盖剂,减少钢水吊运与浇注过程的温降。
[0009]3)连铸过程全程保护浇注,中间包确保烘烤良好,结晶器采用低氧化性干燥保护渣等,均采用最严格的保护浇注工艺。
[0010]以下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采用10t顶底复吹氧气转炉生产拉拔用高碳钢SWRH72A。
[0011]①高拉碳深脱磷出钢,出钢量113.9t,出钢温度:1610°C、磷:0.012%、C:0.51%。
[0012]②出钢前,在钢包内加入10包电石预脱氧,见钢流即加入增碳剂与碳化硅(I包),出钢1/5时加入硅锰合金650kg ;
③出钢加入增碳剂18包,辅料石灰165kg。
[0013]④LF进站即进行大气量搅拌,保持钢包内微正压,共加入电石8包,碳化硅2包,造白渣时间为10~15min,白渣保持时间为18~23min。
[0014]⑤成分微调期间共加入猛娃合金73kg、增碳剂6包、特殊娃铁合金199kg,脱硫石灰212kg,化洛萤石81kg。
[0015]⑥总精炼时间约为55min,软搅拌时间保持15min,成品Al含量0.0030%。
[0016]经检验,铸坯T[0]为0.0027%,基本达到了该成分体系下的平衡溶解氧含量0.0022%,夹杂物观察发现夹杂物尺寸均在20 μ m以下,夹杂物当两个数25个/cm2,10-15 μ m的夹杂物仅为2个/cm2,未发现纯Al2O3夹杂物。
[0017]实施例2:
采用150t顶底复吹氧气转炉生产拉拔用高碳钢SWRH82B。
[0018]①高拉碳深脱磷出钢,出钢量143.0Ot,出钢温度:1605°C、磷:0.012%、C:0.60%。
[0019]②出钢前,在钢包内加入10包电石预脱氧,见钢流即加入增碳剂与碳化硅(2包),出钢1/4时加入硅锰合金530kg,特殊硅铁438kg ;
③出钢加入增碳剂20包,辅料石灰300kg。
[0020]④LF进站即进行大气量搅拌,保持钢包内微正压,共加入电石9包,碳化硅2包,造白渣时间为10~15min,白渣保持时间为25~30min。
[0021]⑤成分微调期间共加入猛娃合金266kg、增碳剂8包,化洛萤石167kg。
[0022]⑥总精炼时间约为60min,软搅拌时间保持15min,成品Al含量0.0020%。
[0023]⑦经检验,铸坯T[0]为0.0023%,基本达到了该成分体系下的平衡溶解氧含量0.0022%,夹杂物观察发现夹杂物尺寸均在20 μ m以下,夹杂物当两个数小于14个/cm2,大于10~15 μ m的夹杂物仅为I个/cm2,未发现纯Al2O3夹杂物。
[0024]由上述实施例与实施效果可知,本发明与其它工艺相比,通过预脱氧剂的选择与控制,脱氧剂加入时机的选择,便于夹杂物快速上浮去除,可显著提高钢的纯净度,使得钢水τ[0]基本与其平衡熔解氧含量相当。采用无铝脱氧剂进行脱氧,消除了对该系列钢种危害极大的纯Al2O3夹杂物。
[0025]本发明操作简单,与常规工艺流程相当,仅对脱氧剂种类、加入时机、加入方法的选择、过程操作方法进行了优化改进,即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不进行真空处理,成本较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高碳钢氧含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转炉采用高拉碳深脱磷工艺; 在出钢前向钢包内加入预脱氧电石,每吨加入0.3-4.0kg ; 见钢流后并在合金化合金加入之前,每吨加入0.8-2.0kg的97号以上的碳化硅,并立即进行增碳操作; 转炉出钢合金化过程中,加入铝含量小于0.10%的锰硅合金、碳化硅或特殊硅铁合金;进行钢包炉精炼,钢水到达钢包炉后,搅拌均匀,根据取样成分对钢水进行成分调整;成分调整过程中,不喂钙铁线,进行造白渣操作,造白渣保持期间,根据钢水中碳和硅的含量采用电石或者碳化硅脱氧,不再加入其他脱氧剂; 钢包炉精炼结束后,在钢包渣面上加入覆盖剂; 进行连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碳钢氧含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成分进线后,若钢水中的铝含量大于0.0030%时,喂入钙铁线,每吨喂入0.3-1.0m/t。
【文档编号】C21C5/28GK104498661SQ201410812604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4日
【发明者】李子林, 赵自义, 段贵生, 张景宜, 吴红广, 杜亚伟, 贺瑞飞, 王翠娜, 石成刚, 杨成华, 赵振华, 任兵 申请人: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