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链轮铸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锚链轮铸造模具,包括上型板和下型板,所述上型板的下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上部型腔,下型板的上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下部型腔,所述上型板和下型板闭合,上部型腔和下部型腔形成一个整体的锚链轮型腔;从所述上型板的上表面和下型板的下表面开设有连通锚链轮型腔的冒口,在锚链轮型腔内设有冷铁,在上型板的上表面设有连通锚链轮型腔的出气孔和出气片,在下型板的下底面设有连通锚链轮型腔的内浇口。本实用新型锚链轮铸造模具结构简单、合理,铸造工艺要求低,1.泥芯设计为整体芯合;减小铸件坡缝,外观光整,减少打磨量,尺寸准确;加设冷铁保证了各部温度差均衡,防止铸件产生裂纹。
【专利说明】锚链轮铸造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模具,尤其涉及一种锚链轮铸造模具,属于铸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起锚机是船舶上的一种大甲板机械,用来收、放锚和锚链,保证船舶安全航行。起锚机主要由基座、支架、锚链轮、刹车、链轮、变速箱、电控系统等组成;其中,锚链轮是其主要部件,其作用是起锚链。
[0003]目前,大型舰船及海洋油气田钻井平台用锚链轮的形状复杂,如图1、图2所示,该大型锚链轮开有与锚链链环啮合深槽的卷筒,其上设置的深槽101,由于该深槽部位的砂子不易取出,故将该处拉活。制造加工时,按工艺要求进行铸造,按图要求进行数控加工,加工过程复杂。并且,这类大型的锚链轮使用环境恶劣,因此,对其质量要求极高,须经船级社认证。由此,对这类大型的锚链轮其铸造的要求较高,需要在铸造过程中满足其形状以及铸造精度的要求,而现有的铸造模具都存在无法达到铸造要求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锚链轮铸造模具,解决现有铸造模具针对大型锚链轮仍然存在铸造精度不高,无法满足锚链轮复杂形状要求的技术问题,从而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锚链轮铸造模具,包括上型板和下型板,所述上型板的下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上部型腔,下型板的上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下部型腔,所述上型板和下型板闭合,上部型腔和下部型腔形成一个整体的锚链轮型腔;从所述上型板的上表面和下型板的下表面开设有连通锚链轮型腔的冒口,在锚链轮型腔内设有冷铁,在上型板的上表面设有连通锚链轮型腔的出气孔和出气片,在下型板的下底面设有连通锚链轮型腔的内浇口。
[0006]作为优选方式,从所述上型板中部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上部型腔的一号冒口,从所述上型板左侧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上部型腔的二号冒口和五号冒口,从所述上型板左侧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上部型腔的四号帽口,从下型板的右侧的下表面开设有连通下部型腔
的三号冒口。
[0007]作为优选方式,出气片为14支,均布于上型板的上表面上,且在出气片的出气端口插入纸张。
[0008]作为优选方式,出气孔为7个,均布于上型板的上表面上,且在出气孔的出气端口插入纸张。
[0009]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冷铁设于锚链轮型腔内部结构的转角处。
[0010]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内浇口为扁平状,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下型板下底面中部,以及下型板下底面右侧靠近三号冒口处。[0011]作为进一步优选方式,还包括浇注系统,所述浇注系统与下型板的中部和右侧的内浇口连接相通。
[0012]本实用新型中部分零件的作用如下:
[0013]锚链轮型腔:上部型腔和下部型腔形成一个整体的型腔结构,使得泥芯成为一个整体的芯合,减小铸件坯缝,外观光整,减少打磨量,尺寸准确。
[0014]冒口:数量为多个,减少广品夹杂物,有利提闻广品质量。
[0015]内浇口:数量为多个,保证各处钢液平稳到达。
[0016]冷铁:均衡冷却速度,防止裂纹产生。
[0017]出气片和出气孔:浇注时,起到更好的排气作用。
[0018]纸张:扣箱后插入纸张,浇注时相当于点火引气,同时,以便浇注后出气片及出气孔的排气。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锚链轮铸造模具结构简单、合理,铸造工艺要求低,具体来说,能够带来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0]1.泥芯设计为整体芯合;减小铸件坡缝,外观光整,减少打磨量,尺寸准确;
[0021]2.由于大型锚链轮的壁厚差异大,加设冷铁保证了各部温度差均衡,防止铸件产生裂纹;
[0022]3.在模具内设置内浇口、冒口,保证了钢水流入平稳,有利夹杂物上浮和排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对应的大型锚链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实用新型锚链轮铸造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中:1_上型板,2-下型板,3-冒口,31-—号冒口,32-二号冒口,33-三号冒口,34-四号帽口,35-五号冒口,4-冷铁,5-出气孔,6-出气片,7-内烧口,8-纸张,9-浇注系统,11-上部型腔,22-下部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8]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相互排斥的特质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之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实施例而已。
[0029]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锚链轮铸造模具包括上型板I和下型板2,所述上型板I的下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上部型腔11,下型板2的上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下部型腔22,所述上型板I和下型板2闭合,上部型腔11和下部型腔22形成一个整体的锚链轮型腔;从所述上型板I的上表面和下型板2的下表面开设有连通锚链轮型腔的冒口,在锚链轮型腔内设有冷铁4,在上型板I的上表面设有连通锚链轮型腔的出气孔5和出气片6,在下型板2的下底面设有连通锚链轮型腔的内浇口 7。
[0030]具体来说:[0031]冒口的设置:从所述上型板I中部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上部型腔11的一号冒口31,一号冒口为I个。从所述上型板I左侧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上部型腔11的二号冒口 32和五号冒口 35, 二号冒口设置有7个,五号冒口设置有7个。从所述上型板I左侧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上部型腔11的四号帽口 34,四号冒口设置有14个。从下型板2的右侧的下表面开设有连通下部型腔22的三号冒口 33,三号冒口设置有7个。
[0032]出气片和出气孔的设置:出气片6为14支,均布于上型板I的上表面上,且在出气片6的出气端口插入纸张8。出气孔5为7个,均布于上型板I的上表面上,且在出气孔5的出气端口插入纸张8。
[0033]冷铁的设置:所述冷铁4设于锚链轮型腔内部结构的转角处。
[0034]内浇口的设置:所述内浇口 7为扁平状,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下型板2下底面中部,以及下型板2下底面右侧靠近三号冒口 33处。
[0035]浇注系统:所述浇注系统9与下型板2的中部和右侧的内浇口 7连接相通。
[00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和使用流程:
[0037]1、按工艺要求制作上下型板和外模,木样在直浇口方向定位,要求足够强度上、下箱采用木样定位台定位。
[0038]2、烧冒口、排气孔在外模、芯盒、型板上分别定位。
[0039]3、冷铁在外模和芯盒上分别按1:1比例画出。
[0040]4、外模造型时先将上下型板和外模分别放置平后再放置砂箱,进行外模造型制作。
[0041]5、泥芯制作时先将芯盒放平后再放置砂,进行泥芯造型制作。
[0042]6、造型制作完后,清理修整型腔,并进行刷涂料。
[0043]7、扣箱时先将底箱放平后在放泥芯,进行合箱,合箱后在出气孔的出气端口插入纸张。
[00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锚链轮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型板(I)和下型板(2),所述上型板(I)的下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上部型腔(11),下型板(2)的上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下部型腔(22),所述上型板(I)和下型板(2)闭合,上部型腔(11)和下部型腔(22)形成一个整体的锚链轮型腔;从所述上型板(I)的上表面和下型板(2)的下表面开设有连通锚链轮型腔的冒口,在锚链轮型腔内设有冷铁(4),在上型板(I)的上表面设有连通锚链轮型腔的出气孔(5)和出气片(6),在下型板(2)的下底面设有连通锚链轮型腔的内浇口( 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链轮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上型板(I)中部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上部型腔(11)的一号冒口(31 ),从所述上型板(I)左侧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上部型腔(11)的二号冒口(32)和五号冒口(35),从所述上型板(I)左侧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上部型腔(11)的四号帽口( 34 ),从下型板(2 )的右侧的下表面开设有连通下部型腔(22 )的三号冒口(3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链轮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出气片(6)为14支,均布于上型板(I)的上表面上,且在出气片(6)的出气端口插入纸张(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链轮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出气孔(5)为7个,均布于上型板(I)的上表面上,且在出气孔(5)的出气端口插入纸张(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链轮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铁(4)设于锚链轮型腔内部结构的转角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链轮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浇口(7)为扁平状,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下型板(2)下底面中部,以及下型板(2)下底面右侧靠近三号冒口(33)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锚链轮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浇注系统(9),所述浇注系统(9)与下型板(2)的中部和右侧的内浇口(7)连接相通。
【文档编号】B22C9/08GK203791582SQ201420173300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1日
【发明者】曹登银, 周志明, 谭清宏 申请人:乐山斯堪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