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106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具,尤其涉及一种镀膜制程中使用的载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装置革命性的进展,带动起显示技术与触控面板(touchpanel)技术的整合与革新,也大幅增加了触控面板的应用层面,使得相关科技产品与装置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由于触控面板具有亲切而直觉的使用介面以及使用上的便利性,因此键盘、鼠标等传统的输入媒介已渐渐被触控面板取代。当前利用软性基版所制作的软性触控面板(flexibletouch)更意味着触控面板可具备轻、薄与可挠的性质,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当前新型的可携式装置(portabledevice)或穿戴式电子装置(wearableelectronics)中。软性触控面板通常通过卷对卷(roll-to-roll,R2R)制程以实现大面积且快速的制程。然而,利用卷对卷制程制作软性触控面板的过程中,整个触控结构必须连续性地做完,才得以检视制作成品是否有瑕疵。若最后发现成品有瑕疵,由于整段制程已完成而难以分段进行补救,因此只能整卷报废。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载具,具有镀膜制程中固定基板的功能。本发明提出一种载具,适于在镀膜制程中固定基板。载具包括载板以及上盖。载板适于承载基板。上盖通过固定单元固定于载板上,且基板夹设于上盖与载板之间。上盖具有开口,以暴露出基板的部分区域。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基板的面积小于或等于载板的面积。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固定单元包括多个柱体。柱体配置于上盖朝向载板的表面上。载板包括多个对应这些柱体设置的第一通孔,且基板包括多个对应这些第一通孔设置的第二通孔。各第二通孔分别连通其中一个第一通孔,且各柱体适于穿入其中一个第二通孔以及与其中一个第二通孔连通 的第一通孔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各第一通孔中配置有双套管。双套管与第一通孔紧密接合。双套管的内径小于柱体的直径,且双套管的材质为弹性材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载具还包括多个缓冲条。缓冲条配置于上盖朝向载板的表面上且位于任相邻二柱体之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缓冲条的材料包括塑胶。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固定单元包括第一磁力单元以及第二磁力单元。第一磁力单元固定于上盖,且第二磁力单元固定于载板且对应第一磁力单元设置,使载板与上盖以磁吸的方式固定。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固定单元包括多个第一锁固件以及对应第一锁固件设置的多个第二锁固件。载板包括多个对应这些第一锁固件设置的第一通孔,基板包括多个对应这些第一通孔设置的第二通孔,且上盖包括多个对应该些第二通孔设置的第三通孔,各第三通孔分别连通其中一个第一通孔以及其中一个第二通孔,且各第一锁固件适于穿入其中一个第三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以及对应的第一通孔中,且各第二锁固件由载板背对上盖的表面固定对应的第一锁固件。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载板的材料包括金属。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上盖的材料包括金属。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载具中,基板在镀膜制程中通过固定单元夹设于上盖与载板之间,且基板用以镀膜的区域经由上盖的开口暴露出来。由于每结束一道镀膜制程,皆可检视镀膜的结果,也就是可以分段检视镀膜的结果,因此可分段控制良率,从而可改善现有整卷报废的问题。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载具的立体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载具的爆炸图;图2A是图1B的载具的放大示意图;图2B及图2C分别示出图2A的第一通孔中的双套管在柱体穿入之前与穿入之后的状态;图3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载具的爆炸图;图4A是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载具的爆炸图;图4B示出图4A的固定单元固定载板以及外框。附图标记说明:100、100A、100B:载具;110、110A、110B:载板;112、112B:第一通孔;113:双套管;114、114B:第二通孔;120、120A、120B:上盖;122:缓冲条;122B:第三通孔;130、130A、130B:固定单元;132:柱体;132A:第一磁力单元;132B:第一锁固件;134A:第二磁力单元;134B:第二锁固件;O:开口;SUB、SUB_A、SUB_B:基板。具体实施方式图1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载具的立体示意图,而图1B是图1A的载具的爆炸图。请同时参照图1A以及图1B,载具100适于在镀膜制程中固定基板SUB。镀膜制程可以是触控面板任一膜层的镀膜制程。举例而言,镀膜制程可以是触控面板中触控元件的镀膜制程,但不限于此。基板SUB可以是软性基板,如塑胶基板(plasticsubstrate)、薄玻璃基板或是其他材质的基板,本发明并不以此设限。载具100包括载板110以及上盖120。载板110适于承载基板SUB,而上盖120通过固定单元130固定于载板110上,用以将基板SUB夹设于上盖120与载板110之间。上盖120具有开口O,以暴露出基板SUB的部分区域,作为成膜区域,其中成膜区域可小于或等于基板SUB被开口O暴露出来的区域。本实施例的载板110与上盖120的材料可包括金属或其他硬度高的材料,且载板110与上盖120的材料可不相同。举例而言,载板110与上盖120的材料可以分别是钛金属或钢材,但不以此为限。在图1A中,载板110的面积以及上盖120的外缘所围成的面积分别等于基板SUB的面积,且基板SUB的边缘、载板110的边缘以及上盖120的外缘相切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载板110与上盖120各自的设计参数(如尺寸及形状等)可依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如所欲处理的基板SUB的尺寸及形状等)改变,而不限于图1A所示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载板110的面积以及上盖120的外缘所围成的面积可分别大于基板SUB的面积(可视为基板SUB的边缘由载板110的边缘或上盖120的外缘内缩一距离)。请参考图1B,固定单元130可包括多个柱体132。柱体132配置于上盖120朝向载板110的表面上,且柱体132与上盖120可以是一体成型,但不以此为限。载板110以及基板SUB可具有对应柱体132的通孔。如此,通过使柱体132穿入通孔,即可固定上盖120、基板SUB以及载板110。进一步而言,载板110可包括多个对应这些柱体132设置的第一通孔112,且基板SUB可包括多个对应这些第一通孔112设置的第二通孔114,其中第一通孔112贯穿载板110的相对两表面,且第二通孔114贯穿基板SUB的相对两表面。各第二通孔114分别连通其中一个第一通孔112,且各第二通孔114的位置与其连通的第一通孔112的位置是相对应的。换句话说,柱体132、第一通孔112以及第二通孔114在垂直基板的方向上是对齐的。各柱体132适于穿入其中一个第二通孔114以及与此第二通孔114所连通的第一通孔112中。具体而言,通过各柱体132穿入其对应的第二通孔114以及第一通孔112中,上盖120得以固定于载板110上,且基板SUB得以夹设于上盖120与载板110之间。由于基板SUB通过第二通孔114而夹设于上盖120与载板110之间,因此在进行镀膜制程时,基板SUB的位置得以固定,而有助于达到良好的镀膜品质。此外,由于每结束一道镀膜制程,皆可检视 镀膜的结果。也就是说,不必等所有的镀膜制程结束后才检视镀膜的结果,而是可以分段检视镀膜的结果,因此可分段控制良率,从而可改善现有整卷报废的问题。图2A是图1B的载具的放大示意图,而图2B及图2C分别示出图2A的第一通孔的双套管在柱体穿入之前与穿入之后的状态。请先参照图2A,载具100可进一步包括多个缓冲条122。缓冲条122配置于上盖120朝向载板110的表面上且位于任相邻二柱体132之间。举例而言,缓冲条122的材料可以包括塑胶,如聚胺酯(polyurethane,PU),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条122的材料也可以包括其他具缓冲性质的材料。请参照图2B及图2C,第一通孔112中可配置有双套管113。双套管113与第一通孔112紧密接合,且双套管113的材质为弹性材质。进一步而言,双套管113具有弹性以及回复力。在外力的作用下,双套管113的形状可因此改变。另一方面,当外力移除时,双套管113可回复到改变前的状态。如图2B所示,在柱体132穿入第一通孔112之前,双套管113的内径D113可小于柱体132的直径D132。如图2C所示,当柱体132穿入第一通孔112时,双套管113因柱体132的挤压而被撑开,使得其内径D113等于柱体132的直径D132。当环境温度改变而使得上盖120与载板110产生不一致的膨胀或收缩时,缓冲条122的设置有助于提升基板SUB的稳定性。同样地,当柱体132与第一通孔112产生不一致的膨胀或收缩时,双套管113的设置有助于提升柱体132与第一通孔112的密合程度。如此,载具100得以用于具有较大温度变化的镀膜制程中。图3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载具的爆炸图。请参照图3,载具100A大致相同于图1B的载具100,其中相似的构件与相关功能可参考载具100的相关叙述,在此便不再赘述。载具100A与载具100主要差异在于,载具100A的固定单元130A包括第一磁力单元132A以及第二磁力单元134A。第一磁力单元132A固定于上盖120A,第二磁力单元134A固定于载板110A且对应第一磁力单元132A设置,使载板110A与上盖120A以磁吸的方式固定。具体而言,第一磁力单元132A可包括多个磁铁或电磁铁装置,其中磁铁位置与磁铁种类并不以此设限。举例而言,第一磁力单元132A可设置于 上盖120A背对载板110A的表面上或是设置于上盖120A之中。第二磁力单元134A可包括多个磁铁或电磁铁装置,其中磁铁位置与磁铁种类并不以此设限。举例而言,第二磁力单元134A可设置于载板110A背对上盖120A的表面上或是设置于载板110A之中。由于基板SUB_A夹设于上盖120A与载板110A之间,且载板110A与上盖120A通过固定单元130A以磁吸的方式固定,因此在进行镀膜制程时,基板SUB_A的位置得以固定,而有助于达到良好的镀膜品质。此外,由于每结束一道镀膜制程,皆可检视镀膜的结果。也就是说,不必等所有的镀膜制程结束后才检视镀膜的结果,而是可以分段检视镀膜的结果,因此可分段控制良率,从而可改善现有整卷报废的问题。图4A是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载具的爆炸图,而图4B示出图4A的固定单元固定载板以及外框。请参照图4A以及图4B,载具100B大致相同于图1B的载具100,其中相似的构件与相关功能可参考载具100的相关叙述,在此便不再赘述。载具100B与载具100主要差异在于,载具100B的固定单元130B包括多个第一锁固件132B以及多个第二锁固件134B。此外,上盖120B进一步包括多个对应第二通孔114B设置的第三通孔122B,其中第三通孔122B贯穿上盖120B,且各第三通孔122B分别连通其中一个第一通孔112B以及其中一个第二通孔114B(如图4B所示)。各第一锁固件132B适于穿入其中一个第三通孔122B、对应的第二通孔114B以及对应的第一通孔112B中,且各第二锁固件134B由载板110B背对上盖120B的表面固定对应的第一锁固件132B。举例而言,第一锁固件132B为螺丝钉,而第二锁固件134B为螺帽,其中螺丝钉通过上盖120B的第三通孔122B、基板SUB_B的第二通孔114B以及载板110B的第一通孔112B,并由载板110B背对上盖120B的表面穿出。螺帽咬合住螺丝钉由载板110B背对外框120B的表面穿出的螺纹,而使得第二锁固件134B(螺帽)得以固定住第一锁固件132B(螺丝钉)。然而,第一锁固件132B与第二锁固件134B的实施型态不限于上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锁固件132B与第二锁固件134B也可以是其他可以单独运作或可以结合运作,而具有锁固功能的构件。由于基板SUB_B夹设于上盖120B与载板110B之间,且载板110B与上盖120B通过固定单元130B以锁固的方式固定,因此在进行镀膜制程时,基 板SUB_B的位置得以固定,而有助于达到良好的镀膜品质。此外,由于每结束一道镀膜制程,皆可检视镀膜的结果。也就是说,不必等所有的镀膜制程结束后才检视镀膜的结果,而是可以分段检视镀膜的结果,因此可分段控制良率,从而可改善现有整卷报废的问题。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