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F精炼高效利用电石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13861阅读:17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冶炼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f精炼高效利用电石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石在lf精炼过程中对钢水脱氧、脱硫、埋弧加热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电石脱氧,其产物是cao和co,既减少了对钢水的污染,同时又可形成泡沫渣,利于埋弧造渣,这样可以减少噪音,又可屏蔽钢水热辐射,减少加热时间,节约电能,同时降低电极损耗。

但针对lf炉电石粉使用量居高不下的情况,经过对现场生产实践的跟踪、探索,发现电石粉在生产中,使用方法不科学、随意添加,盲目使用,其功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电石无谓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实现电石的高效利用,减少lf精炼过程中因电石使用不当而导致的无谓浪费。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lf精炼高效利用电石的方法,其具体方法为:

(1)电石须在lf精炼前期添加,且投放位置准确

钢水到lf处理位初期,在向钢水中投入渣料的中、后期添加电石;当渣料熔化出现渣子发粘、流动性不好的情况下或强吹氩气总管道压力小于0.6mpa,流量小于300l/min时,将10kg的整桶电石投放到钢包渣面中心位置;否则,在电极加热起弧过程中,电石不能及时熔化,起不到发泡埋弧作用。此时不宜多加电石,易造成电石不必要的浪费,且易造成加热过程中溢渣现象,影响精炼钢水的正常处理。

(2)先调渣,再添加电石

钢水加热结束后,lf精炼进入快速造渣、脱氧、脱硫阶段,先进行调渣。渣况不好而添加电石,会使精炼效果适得其反,只有先调渣后加电石,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精炼渣过稀或过于粘稠,都不利于电石发挥应有的作用。渣过于粘稠,流动性不好,证明碱度过高不利于电石发泡及扩散脱氧;渣过稀,流动性虽好,有利于发泡及扩散脱氧,但由于渣碱度不够合适,后期很难形成白渣,影响脱硫速度。

若钢水出钢无大量下渣、无钢水过氧化的黑渣,则添加一桶10kg电石,电石迅即发泡成膜并覆盖整个钢包,以减少涌动的钢液与空气接触;在添加电石的同时,迅速加大氩气流量搅拌,吹氩强度以钢液不喷溅出钢包为准,吹氩搅拌时间3~5min;随着脱氧、脱硫搅拌的进行,电石泡膜逐渐消失,逐渐形成白渣。

形成白渣后,若再添加过多的电石也很难再发泡,且一旦白渣带色,钢水增碳不可避免。如果形成白渣过程中出现钢渣发黑或墨绿色,则增加白灰或铝进行脱氧,禁用电石脱氧,以防止增碳。

对于低碳铝钢镇静钢,要严格控制初到lf炉钢水的碳含量,对于到站碳含量大于0.05%的钢水,一律不得加入第三桶电石;对于钢包净空小于400mm的,分为两次添加,第一次添加3~4kg,第二次添加6~7kg,以避免电石发泡造成大量溢渣。

有的钢包净空太小,给正常添加电石带来不小的麻烦。如整桶的添加电石发泡会造成大量溢渣。一桶足量10kg电石在炉渣的作用下发泡高度应该在500mm以上。因此,必须要将整桶的电石一分为二,分成两次添加,才能达到精炼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可充分发挥电石的功效,降低电石的消耗,节省电石资源,降低冶炼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1、电石须在lf精炼前期添加,且投放位置准确

钢水到lf处理位初期,在向钢水中投入渣料的中、后期添加电石;当渣料熔化出现渣子发粘、流动性不好的情况下或强吹氩气总管道压力小于0.6mpa,流量小于300l/min时,将10kg的整桶电石投放到钢包渣面中心位置。

2、先调渣,再添加电石

钢水加热结束后,lf精炼进入快速造渣、脱氧、脱硫阶段,先进行调渣。

若渣况良好即钢水出钢无大量下渣、无钢水过氧化的黑渣,则添加一桶10kg电石,电石迅即发泡成膜并覆盖整个钢包,以减少涌动的钢液与空气接触;在添加电石的同时,迅速加大氩气流量搅拌,吹氩强度以钢液不喷溅出钢包为准,吹氩搅拌时间3~5min;随着脱氧、脱硫搅拌的进行,电石泡膜逐渐消失,而逐渐形成白渣。

如果形成白渣的情况不理想,出现钢渣发黑或墨绿色时,则增加白灰或铝进行脱氧,禁用电石脱氧,以防止增碳。

对于低碳铝钢镇静钢,要严格控制初到lf炉钢水的碳含量,对于到站碳含量大于0.05%的钢水,一律不得加入第三桶电石;对于钢包净空小于400mm的,分为两次添加,第一次添加3~4kg,第二次添加6~7kg,以避免电石发泡造成大量溢渣。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LF精炼高效利用电石的方法,钢水到站初期,在投入渣料的中、后期添加电石;当渣料熔化不理想的情况下或强吹氩气较小时,将10kg的整桶电石投放到钢包渣面中心位置。精炼进入快速造渣、脱氧、脱硫阶段,先进行调渣。若渣况良好,则添加10kg电石,同时加大氩气流量搅拌;如果形成白渣的情况不理想,则增加白灰或铝进行脱氧,禁用电石脱氧;严格控制低碳铝钢镇静钢到站钢水的碳当量,对于碳当量大于5个的钢水不得加入第三桶电石;对于净空不足的,分为两次添加,第一次添加3~4kg,第二次添加6~7kg,以避免电石发泡造成大量溢渣。本发明可充分发挥电石的功效,减少电石消耗,节省电石资源,降低冶炼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许海亮;刘伟;温荣宇;赵晨光;李俊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9.06
技术公布日:2018.0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