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磨削工件边缘或斜面或去毛刺的机床或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铝合金车轮毛坯的铸造生产过程中,由于模具的制造精度达不到要求,或者一些工艺参数的影响,使得生产出来的车轮毛坯轮缘处往往会形成飞边;如果不能有效的去除,会对后续的机加工序的装夹定位精度造成一定影响,使得生产出来的车轮平衡不合格,造成返修时浪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增加了生产成本。
在2013年10月2日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3331437A中描述的一种去车轮飞边磨削装置,提供了一种采用磨削法,能快速去除车轮轮缘处的飞边的装置。然而,现实生活中在往往对轮胎是连续不断的进行加工,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缺点是,没有实现对轮胎飞边的连续加工,需要人工将一个轮胎安装加工后,再进行下一个,操作麻烦,浪费时间及人力,此外现有技术不能适用于处理不同规格的轮胎飞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飞轮式打磨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连续对轮胎飞边进行加工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飞轮式打磨机构,包括飞轮装置,所述飞轮装置包括旋转工作台和机架,所述机架包括两个垂直于地面的固定支架和一个水平于地面的滑动支架,所述旋转工作台位于机架的两个固定支架之间,所述滑动支架上滑动连接有垂直于地面的竖直杆,所述竖直杆下方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下连接有带压板的转盘,所述转盘为金属转盘,所述旋转工作台上设置有若干转动支座,所述转动支座均匀分布在所述旋转工作台的边缘,所述转动支座上分别设置有锥形夹具,所述旋转工作台为间歇性转动,所述旋转工作台旁边还设置有磨削装置,所述磨削装置包括支撑架、伸缩装置,所述支撑架设置有滑轨,所述伸缩装置与滑轨滑动连接有支架,所述伸缩装置上下分别连接有砂轮。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将待加工的轮胎放置于锥形夹具上,随着旋转工作台的转动,当轮胎转动至带压板的转盘下方时,通过调节电磁铁将带压板的转盘松开,带压板的转盘即压制在轮胎上,旋转工作台继续转动,使得轮胎移动至与磨削装置相对的位置,调节支架在滑轨上运动,使得伸缩装置上设置的砂轮接触到轮胎的飞边,通过电机带动砂轮与轮胎转动,两者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对轮胎上的飞边进行磨削,磨削加工后,继续转动旋转工作台,此时,调节竖直杆滑动至加工后的轮胎上方,竖直杆下连接的电磁铁产生磁力,将压制于轮胎上方的带压板的转盘吸引至电磁铁上,从而将加工后的轮胎卸下,旋转工作台在旋转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轮胎的循环加工,提高了轮胎飞边磨削的工作效率。本技术方案有效的解决了轮胎飞边不能连续加工的问题,此外,利用电磁铁控制带压板的转盘下压与上吸,便于操作,节约了成本,而伸缩装置与砂轮的配合,可以实现砂轮之间距离的增加与减少,以适用于不同的规格轮胎飞边加工。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伸缩装置包括框架、弹簧、导管和气泵,所述框架内设置有相对的两个支杆,两个所述支杆分别包括水平支杆和垂直支杆,两个所述水平支杆滑动连接在框架内,两个所述垂直支杆分别连接有砂轮,两个所述水平支杆之间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导管与气泵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框架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水平支杆上,所述弹簧由四个相同规格相同弹力的弹簧构成,分别设置于垂直支杆的两侧;通过气泵向气囊中充气,气囊扩大,使得两个支杆在框架中同时向外滑动,使得伸缩装置发生伸长动作,支杆连接的两个砂轮之间的距离增大,通过气泵将气囊中的气体抽走,气囊减小,弹簧根据其弹力使得两个支杆在框架中同时向内滑动,减小了两个砂轮之间的距离。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滑动支架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块;定位块的设置使得竖直杆在滑动支架上滑动时,可以确定滑动的位置,继而确定电磁铁停留的位置与旋转工作台上放置的轮胎相对应。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竖直杆为伸缩杆;当伸缩杆在滑动支架上滑动时将竖直杆收缩,以保证对轮胎加工的过程中,伸缩杆下方连接的电磁铁不至于被碰撞,保护电磁铁的使用。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磨削装置的旁边还设置有相同的飞轮装置,两个所述飞轮装置以磨削装置上的滑轨为轴对称设置;使用时,磨削装置两边的飞轮装置可以同时运作,磨削装置中的砂轮在磨削转动时,对两边飞轮装置中放置的待加工的轮胎进行打磨,去除轮胎上多余的飞边,进一步实现了加工的连续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优选方案五,作为对优选方案四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若干转动支座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水平于地面的滑动支架位于相对的两个转动支座上方;四个转动支座的设置即可以实现轮胎飞边磨削的连续性,滑动支架位于相对的两个转动支座上方,一边对放置带压板的转轮,将轮胎的压紧,另一边吸起带压板的转轮,方便调控滑动支架上竖直杆的移动,另外两个相对的转动支座,一个用于放置待加工的轮胎,另一个进行加工。
优选方案六,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工作台呈圆柱体;旋转工作台设计为圆柱体方便其进行转动,且转动的过程中不至于与机架等结构发生摩擦或者碰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飞轮式打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飞轮式打磨机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飞轮式打磨机构的伸缩装置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旋转工作台1,机架2,固定支架201,滑动支架202,伸缩杆3,电磁铁4,转盘5,转动支座6,锥形夹具7,支撑架8,伸缩装置9,框架901,弹簧902,导管903,气泵904,支杆905,气囊906,滑轨10,支架11,砂轮12,定位块13。
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本发明飞轮式打磨机构,包括飞轮装置,飞轮装置包括旋转工作台1和机架2,机架1包括两个垂直于地面的固定支架201和一个水平于地面的滑动支架202,旋转工作台1位于机架2的两个固定支架201之间,滑动支架202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块13,滑动支架202上滑动连接有垂直于地面的伸缩杆3,伸缩杆3下方固定连接有电磁铁4,电磁铁4下磁连接有带压板的转盘5,转盘5为金属转盘,旋转共工作台1呈圆柱体,旋转工作台1的边缘均匀设置有四个转动支座6,如图2所示,转动支座6上分别设置有锥形夹具7,旋转工作台1旁边还设置有磨削装置,磨削装置包括支撑架8、伸缩装置9,支撑架8上设置有滑轨10,伸缩装置9与滑轨10滑动连接有支架11,伸缩装置9包括框架901,如图3所示,框架901内设置有相对的两个支杆905,支杆905包括水平支杆和垂直支杆,水平支杆滑动连接在框架901内,两个水平支杆质检设置有气囊906,气囊906通过导管903与气泵904连接,四个弹簧902分别设置于垂直支杆的两侧,弹簧90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框架90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水平支杆上,支杆905的垂直支杆与砂轮12相互连接。
使用时,首先将待加工的轮胎固定在远离磨削装置的锥形夹具7上,随着旋转工作台1的转动,当轮胎转动至滑动支架202下方,与带压板的转盘5相对时,旋转工作台1暂停转动,调节电磁铁4将带压板的转盘5松开,使得带压板的转盘5压在轮胎上,将轮胎进一步相对固定,继续转动旋转工作台1,当转动至与磨削装置相对时,暂停转动,通过调节支架11在滑轨10上运动,使得伸缩装置9上设置的砂轮12接触到轮胎的飞边,通过电机带动砂轮12与转动支座6转动,两者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对轮胎上的飞边进行磨削。此外,调节气泵904通过导管903向气囊906内鼓入气体,使得支杆905在框架901上向外滑动,实现了伸缩装置9的伸长,增加了两个砂轮12之间的距离,该伸缩装置9的设置能够实现对两个砂轮12之间距离的调整,以适应对不同规格不同大小的轮胎,进行飞边磨削处理加工。采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连续对轮胎飞边进行加工的问题,两个飞轮装置的设置可以使得砂轮12同时对两侧的轮胎进行加工,提高了加工的效率,飞轮装置中不断的转动个过程,可以将未加工的轮胎进行固定、加工、卸载,再重复该过程,实现了对轮胎飞边磨削加工的连续性,且可以配合对不同规格不同大小的轮胎进行飞边磨削加工,增大了本技术方案的实用范围,操作简单,设计合理。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