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炼钢用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间包。
背景技术:
中间包是短流程炼钢中用到的一个耐火材料容器,首先接受从钢包浇下来的钢水,然后再由中间包水口分配到各个结晶器中去。中间包是炼钢生产流程的中间环节,而且是由间歇操作转向连续操作的衔接点。中间包作为冶金反应器是提高钢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一环。
随着转炉出钢温度提高,各种钢包精炼技术的应用,以及中包连浇炉数和连浇时间的不断提高,中包内衬受到的压力不断增大,工作环境变得更加恶劣,考虑到中包的作用(减压、稳流、去夹杂、贮存和分流钢水),必须对中包内衬进行优化设计。
传统的中间包其设计比较复杂,挡渣墙拆装比较麻烦,稳流效果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间包,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间包,包括中间包壳体、中间包冲击桶、挡渣墙,上述中间包壳体为顶部开口的壳体结构,上述中间包冲击桶设置在中间包壳体内底壁上,并靠近中间包壳体侧壁设置,上述挡渣墙竖直设置,且其两端和底部分别嵌装于中间包壳体的内壁和底壁上,上述挡渣墙与上述中间包壳体之间形成冲击区,上述中间包冲击桶位于上述冲击区内,上述中间包壳体底壁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其的中间包水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整体性好,钢水稳流效果较好,并具有较高的分流作用和抗渣侵蚀能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上述中间包壳体一侧侧壁外凸形成梯形的外凸部,上述挡渣墙两端分别嵌装与上述外凸部的两侧内壁上,且上述挡渣墙与上述外凸部之间形成上述冲击区。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钢水进入。
进一步,上述外凸部两侧内壁及中间包壳体底壁与挡渣墙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开有安装槽,上述挡渣墙两端及底部分别嵌装在对应的安装槽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挡渣墙拆装方便。
进一步,上述中间包壳体包括钢壳和覆盖在钢壳内壁上的中间包永久衬浇注层以及覆盖在中间包永久衬浇注层内壁上的中间包工作衬干式层,上述安装槽开设在上述中间包工作衬干式层上与挡渣墙对应的位置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中间包壳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耐高温、耐腐蚀性较强。
进一步,上述挡渣墙为圆弧状,且其圆弧面向上述中间包壳体的内部凸出。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稳流效果较好。
进一步,上述挡渣墙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溢流缺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钢水由溢流缺口分散进入中间包壳体内。
进一步,多个上述溢流缺口间隔且均匀的分布在上述挡渣墙顶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分流效果较好。
进一步,多个上述中间包出水口间隔且等间距的分布在上述中间包壳体底部,并呈“一”字型排布。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使得钢水可由多个中间包出水口均匀分配到各个结晶器中去。
进一步,每个上述中间包水口内均可拆卸的安装有塞棒。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通过塞棒打开或关闭中间包出水口,能更好的把握中间包壳体内的钢水的分配时间及周期或频率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中间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中间包去掉挡渣墙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中间包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中间包壳体,2、中间包冲击桶,3、挡渣墙,4、冲击区,5、中间包水口,11、外凸部,12、钢壳,13、中间包永久衬浇注层,14、中间包工作衬干式层,31、溢流缺口,51、塞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的中间包包括中间包壳体1、中间包冲击桶2、挡渣墙3,上述中间包壳体1为顶部开口的壳体结构,上述中间包冲击桶2设置在中间包壳体1内底壁上,并靠近中间包壳体1侧壁设置,上述挡渣墙3竖直设置,且其两端和底部分别嵌装于中间包壳体1的内壁和底壁上,上述挡渣墙3与上述中间包壳体1之间形成冲击区4,上述中间包冲击桶2位于上述冲击区4内,上述中间包壳体1底壁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其的中间包水口5。
上述中间包壳体1一侧侧壁外凸形成梯形的外凸部11,上述挡渣墙3两端分别嵌装与上述外凸部11的两侧内壁上,且上述挡渣墙3与上述外凸部11之间形成上述冲击区4。
上述外凸部11两侧内壁及中间包壳体1底壁与挡渣墙3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开有安装槽,上述挡渣墙3两端及底部分别嵌装在对应的安装槽内。
上述中间包壳体1包括钢壳12和覆盖在钢壳12内壁上的中间包永久衬浇注层13以及覆盖在中间包永久衬浇注层13内壁上的中间包工作衬干式层14,上述安装槽开设在上述中间包工作衬干式层14上与挡渣墙3对应的位置处。
上述挡渣墙3为圆弧状,且其圆弧面向上述中间包壳体1的内部凸出。
上述挡渣墙3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溢流缺口31。
多个上述溢流缺口31间隔且均匀的分布在上述挡渣墙3顶部。
多个上述中间包出水口5间隔且等间距的分布在上述中间包壳体1底部,并呈直线型排布。
每个上述中间包水口5内均可拆卸的安装有塞棒51。
使用过程中,钢水由冲击区4上方倾倒进入冲击区4内的的中间包冲击桶2内,直至中间包冲击桶2内钢水注满后由其顶部溢出进入冲击区4内,使其在冲击区4内除去中间包冲击桶2外的区域形成流动较为稳定的钢水,待该区域钢水充满后,在此过程中,钢水内的杂志沉积在冲击区4内,较为纯净的钢水由挡渣墙3顶部的多个溢流缺口31溢出进入中间包壳体1内,最后由多个中间包出水口5分配到各个结晶器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