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磨损结合力强熨斗底板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145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抗磨损结合力强熨斗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基体和复合陶瓷层,金属基体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Sn 15~25%,Cu 0.5~1.5%,Mn 0.1~0.7%,Sc 0.2~0.5%,Zn 0.05~0.3%,Si 0.1~0.5%,Ni 0.03~0.15%,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Sn和Cu的重量比为17-23:0.5~1.2;所述复合陶瓷层包括氧化铝、氧化硅和氧化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磨损结合力强熨斗底板,其特征在于,复合陶瓷层厚度为15~3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磨损结合力强熨斗底板,其特征在于,金属基体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Sn 20%,Cu 1%,Mn 0.4%,Sc 0.35%,Zn 0.12%,Si 0.3%,Ni 0.09%,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磨损结合力强熨斗底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电解液的配制:将硅酸钠、钼酸钠、过氧化氢加入去离子水中,硅酸钠与所配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3~10:1,钼酸钠与所配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3~10:1,过氧化氢与所配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1~4:1。

S2、复合陶瓷层制备:将S1得到的电解液倒入电解槽,将金属基体放入电解槽中作为阳极,以不锈钢为阴极,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接通脉冲双极电源,脉冲双极电源的功率为3-5kW,通电时间为15-30min,电解液温度为10~30℃,得到粗产品。

S3、热处理:将S2得到的粗产品洗涤,干燥,在真空条件下初次升温至300-400℃,一次保温,再次升温至500-700℃,二次保温,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抗磨损结合力强熨斗底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磨损结合力强熨斗底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硅酸钠和钼酸钠的重量比为5~7:4~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磨损结合力强熨斗底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正向脉冲幅值的设定范围为300V~500V,负向脉冲幅值的设定范围为-30V~-100V。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磨损结合力强熨斗底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电源正脉冲占空比设定范围为30%~50%;优选地,在S2中,电源负脉冲占空比设定范围为30%~5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磨损结合力强熨斗底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电源正脉冲占空比为45%,优选地,电源负脉冲占空比为45%。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磨损结合力强熨斗底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初次升温速率为15℃/min,一次保温时间为8-10h。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磨损结合力强熨斗底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再次升温的速率为15℃/min,二次保温时间为3-5h。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