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和扫光机。
背景技术:
扫光机属于数控机床中的一类,主要用来对产品表面进行扫光、打磨、研磨等一系列的处理。随着智能大屏手机的兴起,手机玻璃扫光机应运而生,手机玻璃扫光机可以针对手机的玻璃屏幕进行扫光,大致的加工过程为:将已放好玻璃的治具放在扫光机下转盘上,上转盘向下移动到相应位置,下转盘与上转盘以相反的方向同时旋转,开始扫光;达到设定的时间后,机器自动停止,人工再次将放好玻璃的治具放在上转盘上进行加工,如此循环操作。
现有的扫光机,通过气缸控制上转盘上下运动,同时气缸通过气源压强控制上转盘的向下压力来完成玻璃扫光。然而,利用气缸进行控制,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得不到保证,而且向下恒力容易受外界气源压强的影响,进一步影响控制的稳定性,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低。此外,利用气缸控制上转盘运动,无法实现配套机械手线外作业,进一步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和扫光机,旨在提高控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为达以上目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包括:
支架,包括导向轴和连接于所述导向轴两端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滑动板,活动套接于所述导向轴,并承载所述上转盘;
丝杆,包括连接滑动板的螺杆和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轴承;
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板;
以及传动机构;
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向所述丝杆的轴承传递旋转运动,所述丝杆将所述轴承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所述螺杆的直线运动,通过所述螺杆带动所述滑动板沿所述导向轴直线运动,进而带动所述上转盘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接所述电机的旋转轴的第一传动轮和连接所述轴承的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将旋转运动传递给所述第二传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的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轮通过所述传动带将旋转运动传递给所述第二传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为相互啮合的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为上连接板或下连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为下连接板,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下连接板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轴通过导向轴支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板上还连接有套接所述导向轴的导向轴套。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轴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滑动板两端,所述螺杆连接于所述滑动板中部。
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扫光机,所述扫光机包括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包括:
支架,包括导向轴和连接于所述导向轴两端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滑动板,活动套接于所述导向轴,并承载所述上转盘;
丝杆,包括连接滑动板的螺杆和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轴承;
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板;
以及传动机构;
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向所述丝杆的轴承传递旋转运动,所述丝杆将所述轴承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所述螺杆的直线运动,通过所述螺杆带动所述滑动板沿所述导向轴直线运动,进而带动所述上转盘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通过电机来驱动丝杆,进而带动扫光机的上转盘上下运动,提高了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同时可以通过向电机输入恒定电流来控制上转盘的向下压力,实现了通 过电流自动补偿来保证向下设定恒力,进一步提高了控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机构可以通过扫光机的数控系统控制,因此能够实现配套机械手线外作业,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安装于扫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安装于扫光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00-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 110-支架
111-导向轴 112-上连接板
113-下连接板 120-滑动板
130-丝杆 131-螺杆
132-轴承 140-电机
150-传动机构 151-第一传动轮
152-第二传动轮 153-传动带
160-导向轴支座 170-导向轴套
180-轴承座 190-基座
200-框架 300-上转盘
310-连接轴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3,提出本实用新型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一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安装于扫光机 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机构100包括支架110、滑动板120、丝杆130、电机140和传动机构150。
支架110包括导向轴111和连接于导向轴111两端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为下连接板113,第二连接板为上连接板112,下连接板113固定连接于扫光机的框架200上。优选地,导向轴111通过导向轴支座160连接上连接板112和下连接板113,以增强连接的稳固性。
滑动板120上设有通孔,滑动板120通过该通孔活动套接于导向轴111,可沿导向轴111上下移动,并承载扫光机的上转盘300。如图2和图3所示,上转盘300通过一连接轴310承载于滑动板120并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于滑动板120。优选地,滑动板120上还连接有套接导向轴111的导向轴套170,以对滑动板120在导向轴111上的滑动起导向作用,使得滑动板120在导向轴111上滑动时更加顺畅。
丝杆130用于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包括连接滑动板120的螺杆131和安装于下连接板113的轴承1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连接板113上设置有安装孔,轴承132通过轴承座180安装于安装孔内,使得轴承132只能旋转不能上下或左右移动。轴承132设有与螺杆132外螺纹适配的螺纹孔,螺杆131旋入轴承132的螺纹孔内与轴承132连接。螺杆131优选通过丝杆支座固定连接于滑动板120,以增强连接的稳固性。丝杆130可以选择通用的滚珠丝杆。
电机140通过一基座190安装于下连接板113,优选安装于下连接板113的底部,电机140优选为伺服电机。电机140通过传动机构150向丝杆130的轴承132传递旋转运动,丝杆130将轴承132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螺杆131的直线运动,通过螺杆131带动滑动板120沿导向轴111直线运动,进而带动上转盘300运动,从而实现对上转盘300上下运动的控制。
传动机构150位于电机140和丝杆130的轴承132之间,分别连接电机140和轴承132。具体的,传动机构150包括连接电机140的旋转轴的第一传动轮151和连接轴承132的第二传动轮152,电机140的旋转轴带动第一传动轮151旋转,第一传动轮151将旋转运动传递给第二传动轮152,第二传动轮152再带动轴承132旋转,从而实现将电机140的旋转运动传递给丝杆130的 轴承13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动机构150还包括连接第一传动轮151和第二传动轮152的传动带153,第一传动轮151通过传动带153将旋转运动传递给第二传动轮152。可选地,第一传动轮151和第二传动轮152为齿轮或皮带轮,传动带153为皮带。可选地,第一传动轮151和第二传动轮152为链轮,传动带153为链条。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轮151和第二传动轮152为相互啮合的齿轮,第一传动轮152旋转直接带动第二传动轮152旋转。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向轴111有两个,分别位于滑动板120两端,即滑动板120两端各设有一个通孔,通过两个通孔活动套接于两个导向轴111,导向轴111优选对称的分布于滑动板120两端。同时,丝杆130的螺杆131连接于滑动板120的中部,对滑动板120中部施加作用力。这种结构使得滑动板120受力更加均匀,沿导向轴111上下运动时更加稳定和顺畅。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100安装于扫光机时,于扫光机框架200两侧各安装一个,扫光机的上转盘300通过连接轴310固定连接于两个机构100的滑动板120上。扫光机通过其数控系统控制该机构100对上转盘300的上下运动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100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上转盘300下行:电机140旋转,带动第一传动轮151旋转,第二传动轮152在传动带153的带动下跟着旋转,并带动丝杆130的轴承132旋转,丝杆130的螺杆131在螺纹的作用下将轴承132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带动滑动板120向下运动,进而带动承载于滑动板120上的上转盘300向下运动。最终上转盘300向下运动到位后如图2所示。下转盘130运动到位后,扫光机的数控系统可以利用恒定电流控制机构100提供向下压力,能够实现电流自动补偿来保证其向下设定恒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上转盘300上行:电机140反向旋转,带动第一传动轮151旋转,第二传动轮152在传动带153的带动下跟着旋转,并带动丝杆130轴承132旋转,丝杆130的螺杆131在螺纹的作用下将轴承132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顶着滑动板120向上运动,进而带动承载于滑动板120上的上转盘300向上 运动。最终上转盘130向上运动到位后如图3所示。
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也可以是上连接板112。也就是说,电机140和丝杆130的轴承132安装于上连接板112上。其中,电机140可以安装于上连接板112的顶部或底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100,通过电机140来驱动丝杆130,进而带动扫光机的上转盘300上下运动,提高了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同时可以通过向电机140输入恒定电流来控制上转盘300的向下压力,实现了通过电流自动补偿来保证向下设定恒力,进一步提高了控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机构100可以通过扫光机的数控系统控制,因此能够实现配套机械手线外作业,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出一种扫光机,所述扫光机包括框架、上转盘和安装于框架上的两个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两个机构优选对称设置。所述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包括:支架,包括导向轴和连接于所述导向轴两端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滑动板,活动套接于所述导向轴,并承载所述上转盘;丝杆,包括连接滑动板的螺杆和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轴承;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传动机构;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向所述丝杆的轴承传递旋转运动,所述丝杆将所述轴承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所述螺杆的直线运动,通过所述螺杆带动所述滑动板沿所述导向轴直线运动,进而带动所述上转盘运动。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为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扫光机,通过安装上述控制扫光机上转盘运动的机构,利用电机来驱动丝杆,进而带动扫光机的上转盘上下运动,提高了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同时可以通过向电机输入恒定电流来控制上转盘的向下压力,实现了通过电流自动补偿来保证向下设定恒力,进一步提高了控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机构可以通过扫光机的数控系统控制,因此能够实现配套机械手线外作业,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