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行星轮位置的行星式立式双端面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9282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确定行星轮位置的行星式立式双端面磨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床,具体是一种确定行星轮位置的行星式立式双端面磨床。



背景技术:

磨床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大多数磨床采用高速旋转的砂轮对工件进行磨削加工。双端面磨床是一种高效率的平面加工机床,它在一次行程中能加工出两个精度高和表面粗糙度低的平行端面。在现有技术中,摆臂式高精度双端面磨床较为常见,它被广泛应用在汽车配件、轴承、液压件等需要双平面磨削的高精度加工技术领域中。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摆臂式高精度双端面磨床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行星式立式双端面磨床便于操作、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高,使其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但是在行星式立式双端面磨床上要实行自动化控制,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正确找到在行星轮里的工件,找到了就可以用机械手去取或者安放。在行星式立式双端面磨床的磨削方式是将工件放在行星轮的位置里,由行星轮带工件在磨削区里进行无序运动,因为在行星轮既自转又公转,行星轮上的任意一个点(除了中心一个点)的轨迹,几乎是永不重复,也就是说在一个圆平面上,如果能找到中心位置,就找不到它的转角;如果控制了转角,但是不是需要的中心,这样无法做到自动安装和取下工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确定行星轮位置的行星式立式双端面磨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确定行星轮位置的行星式立式双端面磨床,包括磨床本体,还包括感应装置、激光探头与控制装置,在磨床本体的行星轮上设置孔径大小不一的角度编号孔,并且每个行星轮上的角度编号孔均在固定的半径上等分排列,在磨床本体的固定轮上安装感应装置,在感应装置的上方安装激光探头,感应装置、激光探头均与控制装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控制装置为PLC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自动化,能够精确的确定行星轮的中心位置与转角,能够准确地找工件的位置,做到自动安装和取下工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轮、感应装置与激光探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行星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角度编号孔、2-感应装置、3-固定轮、4-激光探头、5-控制装置、6-行星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确定行星轮位置的行星式立式双端面磨床,包括磨床本体,还包括感应装置2、激光探头4与控制装置5,在磨床本体的行星轮6上设置大小不一的角度编号孔1,并且每个行星轮6上的角度编号孔1均在固定的半径上等分排列,在磨床本体的固定轮3上安装感应装置2,在感应装置2的上方安装激光探头4,感应装置2、激光探头4均与控制装置5连接。控制装置5采用PLC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行星式立式双端面磨床,既能找到行星轮的中心,也能找到行星轮的转角。具体描述如下:将行星轮进行角度编制,如图2所示;在行星轮的边缘的平面上,制作各种孔径大小不一的角度编号孔1,并且在固定的半径上等分制作,以此作行星轮的角度编号。在固定轮上安装感应装置,当行星轮在感应装置上停下来,就能确定行星轮的中心位置。在感应装置的上方,安装激光探头,当行星轮停下后,激光探头照射到行星轮的边缘多个角度编号孔1,并将基本信息传输给控制装置5,控制装置5将行星轮的边缘多个角度编号孔1进行对比,就知道行星轮的转角并计算出它的中心位置。确定行星轮的中心位置及角度,就能知道工件的位置,然后控制装置5就控制机械手在具体的位置进行取下工件、安装工件等操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