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小车安全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0830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打磨小车安全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养护机械领域,特别涉及打磨小车安全链。



背景技术:

GMC-96B型钢轨打磨车共有7节车体,除了A车提供牵引外,其余6节分别带有2个打磨小车,共12个。每个打磨小车四角分别有1条安全拉链,共48条。在高速运行时需要连挂安全链,防止打磨小车意外掉落至钢轨。作业运行时需要解开安全链,放下打磨小车进行作业。解链和连挂需要1h的时间,给本来紧张的施工天窗带来较大压力。为此需要寻求一种安全、高效、可靠的安全链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磨小车安全链,下端连接结构由传统的刚性连接改为柔性连接,在承重方向无螺纹连接,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打磨小车安全链,主要由外套筒、伸缩轴和弹簧组成,弹簧套在伸缩轴上,伸缩轴位于外套筒内;伸缩轴上端设有上环形凸台,外套筒内壁下端开口处设有下环形凸台,弹簧上端抵触在上环形凸台,弹簧下端抵触在下环形凸台,伸缩轴头部伸出外套筒下端开口;外套筒内还设有上抵触端和下抵触端,上环形凸台的活动行程被限制在上抵触端和下抵触端之间;所述伸缩轴头部连接有安全链,安全链底部连有环形起重环;外套筒顶部还设有纵向的切口,切口两侧壁之间连接有横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进前的安全链采用索具螺旋扣。解链时,拧开下端带螺纹的销轴,从挂钩取出,再次将销轴拧紧防止丢失。连挂时,拧开下端销轴将安全链挂入挂钩后再次旋紧销轴。解、挂安全链需1h。

改进后,解链时只需手动拉起重环。连挂时,手动拉动起重环将其挂到挂钩后即可。其行程由弹簧来自动调节。解、挂需20分钟。弹簧的预紧力和倔强系数根据人机工程学设计,保证可以手动拉动安全链的同时防止因振动脱钩。

优选的,所述安全链加环形重环的重量小于外套筒及其内部结构的重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部采用了成型的链条和起重环。整体呈现上重下轻结构,最大程度减少振动惯性。

优选的,所述环形重环为水滴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滴形受力强度好,且方便套入挂钩。

优选的,所述环形重环内圈下部中心设有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放哪,凹槽可以嵌入挂钩中,防止环形重环左右位移。

优选的,所述凹槽为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凹槽与挂钩接触面积大,贴合性好。

优选的,所述上抵触端为插销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销结构方便拆卸,便于更换和装配内部的伸缩轴和弹簧。

优选的,所述下抵触端为阶梯凸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阶梯凸台承受冲击力能力强,不易变形。

优选的,所述阶梯凸台表面设有环形缓冲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受到载荷伸缩轴下降时,伸缩轴上环形凸台下端面压缩弹簧后与套筒下抵触端接触用来承担整个重量;设置环形缓冲垫可以避免突然的冲击造成的噪音及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安全链的剖视图;

图2位安全链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1、切口;2、横档;3、插销;4、上环形凸台;5、弹簧;6、阶梯凸台;7、下环形凸台;8、凹槽;9、环形重环;10、安全链;11、环形缓冲垫;12、伸缩轴;13、外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打磨小车安全链10,包括筒状的外套筒13,外套筒13上端开口,并在开口顶部设有纵向的切口1,外套筒13通过上端开口装入有伸缩轴12,伸缩轴12上套有一个弹簧5,伸缩轴12顶部设置上环形凸台4对弹簧5上端进行限位,在外套筒13内腔下端设置截图凸台对上环形凸台4进行限位。

外套筒13下端同样设置开口,不过开口口径小于顶部开口,其只允许伸缩轴12伸出,在外套筒13下端开口处还设置下环形凸台7,以限位弹簧5下端,弹簧5的活动空间被限制在上环形凸台4和下环形凸台7之间。

在切口1下方还设有一根固定在外套筒13壁上的插销3,以限制伸缩轴12向上运动。伸缩轴12的下方行程是由设置下外套筒13内腔下端的截图凸台实现,其位于上环形凸台4和下环形凸台7之间,当受到载荷伸缩轴12下降时,伸缩轴12上环形凸台4下端面压缩弹簧5后与套筒下抵触端接触用来承担整个重量;为了避免上环形凸台4撞击阶梯凸台6产生噪音,可以在阶梯凸台6表面设置环形的缓冲垫,缓冲垫的材料可以选用橡胶或者海绵等弹性材料。

结合图1和图2,伸缩轴12伸出外套筒13部位连接有可以虽然变形的安全链10,安全链10最下端连接水滴形的环形重环9,环形重环9与打磨小车上的挂钩配合;在环形重环9的内圈底部中心设置一个弧形的凹槽8,放入套入挂钩中且运行时不易产生横向位移。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