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3763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退火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材料退火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退火炉。



背景技术:

光亮退火是将金属材料或工件在保护气氛或真空中进行退火,以防止氧化,保持表面光亮的退火工艺,为了降低退火工艺的能耗及保证产品良好的表面性能,通常采用保温隔热的技术,目前,现有技术中,最常用的保温隔热技术是使用耐火陶瓷纤维和轻质隔热砖,一般陶瓷纤维用在炉墙和炉顶部位,轻质隔热砖用在炉底部位,以实现保温隔热的效果。

在专利申请号为“200920289643.7”的一篇中国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种立式连续退火炉炉底保温结构,包括陶瓷纤维、内衬板、固定装置,陶瓷纤维设置在立式连续退火炉的炉底钢板上,内衬板设置在陶瓷纤维上,内衬板有固定装置固定在炉底钢板上,内衬板为钢板,内衬板的厚度为2-3mm,固定装置包括锚固螺母、垫片、中间卡片、锚固钉,内衬板上设有锚固钉孔,锚固钉的内端焊接在炉底钢板上,锚固钉的外端部穿过陶瓷纤维和内衬板上的锚固钉孔后位于内衬板外,锚固钉的外端部旋有锚固螺母,锚固螺母与内衬板之间的锚固钉上套有垫片,通过固定装置将内衬板和陶瓷纤维锚固在炉底钢板上。

上述这种退火炉以及现有的大多数退火炉,都是通过锚固或者螺纹固定的方式将保温内衬固定在炉体的内壁上,在保温内衬变形或者损坏的条件下,工作人员需要进入炉体内对保温内衬进行维护或者更换,上述这种锚固或者螺纹固定的方式使工作人员操作起来费时费力,给保温内衬的拆装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保温内衬拆装,省时省力的退火炉。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退火炉,包括退火炉本体,所述退火炉本体包括炉内壁和设置在炉内壁上的保温内衬,所述炉内壁围成长方体形状的炉内腔,所述炉内壁上设置有供保温内衬贴合炉内壁插入并且与保温内衬弹性卡接配合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包括有多个焊接在炉内壁上的插接座,所述插接座上开设有与保温内衬端部插接配合的插接槽,所述炉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保温内衬插入到插接槽内进行导向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有沿炉内壁高度方向上延伸形成的导向槽,所述保温内衬在导向槽内滑移,所述导向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与保温内衬贴合且面向炉内壁的弹性垫层,所述弹性垫层上转动连接有与保温内衬表面接触的滚珠。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槽内壁上一体成型有凸出于插接槽内壁的弹性凸起,所述保温内衬上设置有与弹性凸起凹凸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槽上设置有板簧,所述保温内衬上设置有与板簧凹凸配合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槽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磁片,所述保温内衬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磁片磁性相吸的第二磁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将保温内衬通过插接部插接并卡接固定到炉内壁上,工作人员只需向上抽动保温内衬从插接槽内脱离出来,便可实现保温内衬的拆卸,使工作人员的拆装工作更加便捷、省力;2、在导向槽的导向作用下,可使保温内衬精准的向下插入到插接槽内,提高了保温内衬安装的效率;3、通过滚珠与保温内衬表面接触,以减少弹性垫层与保温内衬直接接触的面积,从而减少保温内衬和弹性垫层之间产生的磨损,并且使保温内衬更加顺畅、省力的在导向槽内滑移。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退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退火炉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退火炉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退火炉本体;2、炉内壁;3、保温内衬;4、插接座;5、导向块;6、插接槽;7、弹性凸起;8、凹槽;9、第二磁片;10、第一磁片;11、导向槽;12、弹性垫层;13、滚珠;14、板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退火炉,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退火炉本体1,退火炉本体1包括炉内壁2和设置在炉内壁2上的保温内衬3,通过炉内壁2围成长方体形状的炉内腔,带钢或者其他工件可进入到炉内腔内,并且在炉内腔内进行退火处理,现有技术中,炉内腔的纵截面形状为圆形,带钢的两侧靠近炉内腔,即靠近炉内腔上的保温内衬3,达到的保温效果较好,而带钢的中部离炉内腔的左右两侧和炉内腔的顶部都比较远,达到的保温效果较差,从而使带钢的两侧和中部受到的保温效果不均匀,影响产品的品质,因此,炉内腔设置为长方体,钢带水平放置在炉内腔内,钢带的两侧到炉内腔两侧的距离等于钢带的中部到炉内腔顶部的距离,从而使钢带的中部和两侧保温效果达到相同,使保温效果更佳。

炉内壁2上设置有插接部,插接部包括有多个焊接固定在炉内壁2上的插接座4,插接座4的数量为2个,且形状为正方体,插接座4上开设有插接槽6,插接槽6从插接座4的上端面竖直向下延伸,插接槽6的纵截面形状为L型,两个插接槽6相对且位于同一垂直高度上,在本实用新型中,保温内衬3的形状为四边形,将保温内衬3贴合炉内壁2后从上往下滑移,保温内衬3下端的两个边角分别插入到两个插接槽6内,实现保温内衬3与插接槽6的插接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块由弹性金属制成,插接槽6内面向保温内衬3表面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弹性凸起7,弹性凸起7凸出于插接槽6的内侧壁,在保温内衬3面向弹性凸起7的表面上凹陷形成有凹槽8,凹槽8与弹性凸起7是凹凸配合的,通过两者的凹凸配合,将保温内衬3定位固定在插接槽6内,从而将保温内衬3固定安装在炉内壁2上,需要拆卸保温内衬3时,工作人员只需向上抽动保温内衬3从插接槽6内脱离出来,便可实现保温内衬3的拆卸,使工作人员的拆装工作更加便捷、省力;

插接槽6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磁片10,第一磁片10为片状并且具有一定的磁性,保温内衬3位于边角处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磁片9,第二磁片9为片状且具有一定的磁性,第一磁片10和第二磁片9的磁性相吸,通过第一磁片10和第二磁片9的磁性相吸,使保温内衬3的下端磁性固定在插接槽6内,进一步的增加保温内衬3安装在炉内壁2山的牢固性。

如图1和图2所示,炉内壁2上设置有用于对保温内衬3插入到插接槽6内进行导向的导向部,导向部包括有沿炉内壁2高度方向上延伸形成的导向槽11,在本实施例中,炉内壁2上设置有导向块5,导向块5在面向内壁的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卡脚(图中未示出),炉内壁2上设置有与弹性卡脚卡接配合的卡接凹槽8,通过两者的卡接配合,将导向块5卡接固定在炉内壁2上;导向槽11开设在导向块5上,保温内衬3的两侧在导向槽11内上下滑移,由于导向槽11是沿炉内壁2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形成的,保温内衬3在导向槽11的导向作用下沿炉内壁2的高度方向上滑移,插接槽6位于导向槽11的正下方,在导向槽11的导向作用下,可使保温内衬3精准的向下插入到插接槽6内,提高了保温内衬3安装的效率;

导向槽1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保温内衬3贴合且面向炉内壁2的弹性垫层12,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垫层12为弹性金属板铺设在导向槽11内壁上形成,该弹性金属板具有一定的弹性,弹性垫层12面向炉内壁2,弹性垫层12与炉内壁2分别位于保温内衬3的相对的左右两侧,弹性垫层12与保温内衬3贴合,弹性垫层12给保温内衬3一个朝向炉内壁2的弹性力,该弹性力将保温内衬3的两侧压在炉内壁2上,从而使保温内衬3与炉内壁2之间紧密的贴合在一起,避免保温内衬3和炉内壁2之间产生一定间隙导致炉内热量流失的情况出现;

弹性垫层12上转动连接有与保温内衬3表面接触的滚珠13,弹性垫层12面向保温内衬3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将滚珠13安装放置到安装孔内,滚珠13可在安装孔内进行转动,并且滚珠13与保温内衬3的表面接触,保温内衬3在导向槽11内从上往下滑移时,由于弹性垫层12与保温内衬3表面接触,容易产生较大的摩擦,导致保温内衬3和弹性垫层12表面磨损,因此,在弹性垫层12上设置滚珠13,保温内衬3在下滑的过程中,滚珠13进行滚动,通过滚珠13与保温内衬3表面接触,以减少弹性垫层12与保温内衬3直接接触的面积,从而减少保温内衬3和弹性垫层12之间产生的磨损,并且使保温内衬3更加顺畅、省力的在导向槽11内滑移。

实施例2:一种退火炉,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插接部与保温内衬3凹凸配合的结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插接槽6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板簧14,保温内衬3表面开设有与板簧14凹凸配合的卡槽,将保温内衬3下端插入到插接槽6内,保温内衬3表面对板簧14挤压,板簧14进行一定的弹性形变,待板簧14与卡槽凹凸配合上后,将保温内衬3定位固定在插接槽6内,拆卸时,工作人员只需向上抽取保温内衬3,使板簧14进行一定的弹性形变,板簧14与卡槽脱离凹凸配合,从而将保温内衬3从插接槽6内拆卸下来,然后进行更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