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铁口耐火砖砌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1662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高炉铁口耐火砖砌筑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窑炉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炉出铁口处的耐火砖砌筑结构。



背景技术:

高炉铁口是高炉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比较复杂,作为铁水出口,腐蚀一般较为严重,因此需要设置专门的铁口砖包包裹在出铁孔的周围。现有的高炉铁口处的砌筑结构一般只是简单的分为两层,内层为高炉内型砖,外层为铁口砖包,两层砖体之间没有形成自锁结构,造成铁口周围结构稳定性不好,在生产中容易出现掉砖、垮塌现象,从而导致出铁口周围耐火砖腐蚀严重,出铁口深度缩短,影响出铁口的出铁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高炉出铁口处耐火砖砌筑结构不稳定,易导砖体致腐蚀严重、出铁口深度缩短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铁口砖包与高炉内型砖紧密结合,稳定可靠,抗腐蚀能力强的砌筑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炉铁口耐火砖砌筑结构,包括位于高炉内侧的高炉内型砖和位于高炉出铁口处的铁口砖包,所述铁口砖包位于高炉内型砖的外侧,所述铁口砖包与高炉内型砖在出铁口轴线方向上相互嵌入,在竖直方向上相互交错。

进一步的是,所述铁口砖包与高炉内型砖每一层砖体的通缝均与上下两层的通缝相互错开。

进一步的是,所述铁口砖包的顶部由高炉内型砖从内向外逐渐收窄的结构压紧包裹在内。

进一步的是,所述铁口砖包宽2~3米、高2~2.5米、厚0.5~1米,铁口砖包嵌入高炉内型砖的长度与铁口砖包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的是,所述铁口砖包与高炉内型砖在竖直方向相互交错的层数不低于5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铁口砖包与高炉内型砖在出铁口轴线方向上相互嵌入,在竖直方向上相互交错的结构形式进行砌筑,使的两种砖体交织在一起,相互交叉、互压,从而有效提高了砖体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保证了铁口的深度,为出铁效率和质量,以及高炉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出铁口砖体砌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砖体砌筑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高炉内型砖,2-铁口砖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位于高炉内侧的高炉内型砖1和位于高炉出铁口处的铁口砖包2,所述铁口砖包2位于高炉内型砖1的外侧,所述铁口砖包2与高炉内型砖1在出铁口轴线方向上相互嵌入,在竖直方向上相互交错。现有的铁口砌筑结构如图1所示,铁口砖包2与高炉内型砖1只是简单的贴靠在一起,两者完全分离,在生产过程中,内侧的高炉内型砖1会很快腐蚀,出现掉转或垮塌等现象,从而导致出铁口的深度缩短,影响出铁效率和质量。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铁口砖包2与高炉内型砖1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交叉互压的结构,能够有效减缓高炉内型砖1的腐蚀,提高稳定性,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提高出铁口的深度,保障了出铁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所述铁口砖包2与高炉内型砖1每一层砖体的通缝均与上下两层的通缝相互错开。通缝即为两个砖体之间的拼接缝隙,一般通过捣打料进行填充,在生产过程中,熔液很容易从通缝中进入衬砌内部,造成内部腐蚀加快,从而影响真个衬砌的稳定性,为了减少熔液内侵,每一层砖体的通缝均应与上下两层的通缝相互错开。

所述铁口砖包2的顶部由高炉内型砖1从内向外逐渐收窄的结构压紧包裹在内。利用高炉内型砖1将铁口砖包2包围在内,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铁口转包2的稳定性,保证出铁口安全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铁口砖包2宽2~3米、高2~2.5米、厚0.5~1米,铁口砖包2嵌入高炉内型砖1的长度与铁口砖包2的厚度相同。由以往经验得出,按照这个尺寸范围进行砌筑,能适用于大部分的高炉铁口,并且能最大化出铁口的使用寿命,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为了保证出铁口的稳定性,以及达到提高出铁口深度的目的,所述铁口砖包2与高炉内型砖1在竖直方向相互交错的层数不低于5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全新的砌筑方式,有效提高了出铁口处砖体砌筑的稳定性,使出铁口的深度得到了有效保障,提高了出铁效率和质量,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