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追溯生产信息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2916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追溯生产信息的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铸造零件用的模具。



背景技术: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在人类工业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距今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可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属甚至陶瓷等。在零件的铸造一般是针对批量产品进行,生产量巨大,由于与都是采用流水线生产,于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模具破损、工人操作不当、管理失调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零件质量问题很有可能会延及所有该批或者下批零件,因此,实际生产中必须对每一小批甚至每一个零件进行非常及时的质量管控,及时发现问题,拟定措施解决问题。然而由于零件铸造的批量巨大性,工序复杂性,所涉及到的人员广泛性,使零件的质量问题很难从众多可能因素中分析出来;例如某一副模具、某一个日期、某一个班次、某一个工人等生产信息,这些都可能成为质量问题的追溯点,而目前,要从已经能成型或者已经入库甚至使用的铸件中发掘质量问题的原因,追根溯源地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源,拟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是十分艰难的,因为此时的铸件质量原因在离开生产现场后已经难以追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追溯生产信息的模具,该模具所成型的零件表面印有生产信息,可快速地最零件质量问题进行追踪、分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追溯生产信息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拼合后形成所要铸造的零件的模型型腔,还包括端面设有零件生产信息的字头,所述字头为圆锥销结构,其小端面为设置所述零件信息的端面,所述零件生产信息以文字和图形的形式表示,所述文字和图形由设在字头小端面上并凸出小端面的横截面为矩形的线条构成;所述字头可拆卸地嵌于上模内且字头小端面伸出上模的模型型腔内壁,在所述字头的大端面一侧还设有与所述字头同轴的螺纹沉孔,所述螺纹沉孔内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拧入螺纹沉孔后将所述字头的大端面顶住。

进一步地,所述零件信息包括铸造日期,所述铸造日期包括四位数的年份和分别为两位数的月份与日数。

进一步地,所述零件信息包括表示模具的代码编号。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螺栓拧入螺纹沉孔的孔底时,刚好将所述字头的小端面顶出至伸出上模的模型型腔内壁的位置。

进一步地,与所述上模相连的模具附属构件上设有用于更换字头的快换通孔,所述快换通孔与所述螺纹沉孔同轴相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快换通孔上还设有用于堵住快换通孔的螺纹堵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字头在模具型腔内构成零件的生产信息的铸造特征,将铸件的相关信息在成型时被一同印在表面,而考虑到日期等生产信息是变换的,因此,特将字头可装拆地嵌于模具内,以便对同一副模具在不同工作日所应具有的与生产信息相关的特征进行相适应的变化,增强可操作性和经济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从小端面看的设有铸造日期的字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从小端面看的设有模具代码编号的字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追溯生产信息的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和下模2拼合后形成所要铸造的零件的模型型腔,还包括端面设有零件生产信息的字头3,所述字头为圆锥销结构,其小端面为设置所述零件信息的端面,所述零件生产信息以文字和图形的形式表示,所述文字和图形由设在字头3小端面上并凸出小端面的横截面为矩形的线条构成;所述字头3可拆卸地嵌于上模1内且字头3小端面伸出上模1的模型型腔内壁101,在所述字头3的大端面一侧还设有与所述字头3同轴的螺纹沉孔,所述螺纹沉孔内设有紧固螺栓4,所述紧固螺栓4拧入螺纹沉孔后将所述字头3的大端面顶住。

进一步地,所述零件信息包括铸造日期,所述铸造日期包括四位数的年份和分别为两位数的月份与日数。如图2所示,为铸造日期为2016年12月30日的字头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零件信息包括表示模具的代码编号。如图3所示,为模具代码为Y(压铸模具),编号为01的模具。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螺栓4拧入螺纹沉孔的孔底时,刚好将所述字头3的小端面顶出至伸出上模1的模型型腔内壁101的位置。避免紧固螺栓4与所述螺纹沉孔深度不匹配时,难以掌握字头3被顶入模型型腔的量,以达到准确调节字头3伸入模具型腔伸入量的作用。

进一步地,与所述上模1相连的模具附属构件5上设有用于更换字头3的快换通孔501,所述快换通孔501与所述螺纹沉孔同轴相连通。在实际生产中,构成模具的上模1上不可避免地会设置有诸如模具推板、连接板或是模框等模具附属构件5,在更换字头3时,就需要将这些模具附属构件5全部拆除后才能将紧固螺栓4和字头3依次拆除,而字头3是需要频繁拆装的,因此,在上述模具附属构件5上设置上述快换通孔501,在铸造完成,脱模取出零件后,只需将螺丝刀伸入快换通孔501将紧固螺栓4拧开,再从上模1的另一侧将圆锥销状的字头3顶出,再从快换通孔501内倒出即可。

进一步地,在所述快换通孔501上还设有用于堵住快换通孔501的螺纹堵头6。以便在不需要快速装拆字头3时,将快换通孔501堵住,保护起来。

除上述铸造日期和模具代码编号生产信息外,还可选择性地加入班次、操作者等信息,此处不一一列出。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