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效率优秀的气刀的宽度可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548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运行效率优秀的气刀的宽度可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气刀的宽度可变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如下的运行效率优秀的气刀的宽度可变装置:将高压气体与碰撞阻力最小化的同时,将阻挡部件灵活地移动至气刀内侧及外侧,进而能够极大地将高压气体的喷射效率提高。



背景技术:

一般地说,气刀的宽度可变装置利用各种形状的阻挡部件,以用于调节通过气刀喷射的高压气体的喷射范围。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具有天线形状的阻挡部件的情况,在多个圆形管相互接触的部分发生段差,不仅在高压气体碰撞的同时产生振动,而且多个圆形管直径相互不同,因此存在无法完全阻挡高压气体的严重的问题。

另外,在现有技术的具有板材形状的阻挡部件的情况下,高压气体不是自然通过而是碰撞表面同时发生阻力及涡流,因此具有产生严重的振动及噪音的问题。

同时,在最近使用剖面为圆形且具有弹力的阻挡部件,但是这在喷射高压气体的途中向内侧或外侧移动的情况下,因为与高压气体碰撞的同时发生的阻力限制灵活移动,因此存在无法准确调节高压气体的喷射范围的问题。

在如下的专利文献公开了本发明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0613893号(2006.08.22)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274381号(2006.10.12)

(专利文献3)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2-0067146号(2012.06.25)

(专利文献4)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3-0063591号(2013.06.17)

(专利文献5)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1483432号(2015.01.22)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运行效率优秀的气刀的宽度可变装置:本发明将在阻挡部件移动的过程中与高压气体碰撞的同时发生的阻力最小化,进而灵活调节高压气体的喷射范围。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运行效率优秀的气刀的宽度可变装置:能够沿着气刀的长度方向向外侧或者内侧灵活移动阻挡部件。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由驱动部件100与阻挡部件200构成的气刀的宽度可变装置,其中驱动部件100设置在气刀10的两侧;阻挡部件200由于所述的驱动部件100的运行,向所述气刀10的长度方向向内侧或外侧移动的同时调节喷射孔11的阻挡范围,并具有一定长度的柔韧性。所述阻挡部件200为,在平面状态下观察所述气刀10时,将前端部21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气刀10的外侧,在所述喷射孔11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向外侧或内侧移动来调节所述喷射孔11的阻挡范围,而后端部220在所述前端部210的另一端,向所述气刀10的外侧方向循环来与所述驱动部件100连接。

在此,所述阻挡部件200为,在剖面状态下观察气刀10时,所述前端部210紧贴与所述喷射孔11的内部来阻挡高压气体,而后端部220位于所述喷射孔11的后方可将与高压气体的碰撞最小化。具体地说,在以垂直方向剖面状态下观察所述气刀10时,所述前端部210紧贴于所述喷射孔11的内部前方表面来阻挡高压气体,而所述后端内部220位于所述喷射孔11内部后方,以使比所述前端部210的位置更向后方远离,进而可将与高压气体的碰撞最小化。

这时,在所述喷射孔11的后方可形成支撑块113,所述支撑块113与所述后端部220相互接触并进行支撑,并且具有一定高度使高压气体通过且不与所述后端部220碰撞。

尤其是,在所述支撑块13的一侧可形成插入槽14,以使所述后端部220插入于所述插入槽14内部。

另外,所述驱动部件100可包括:驱动主体110,设置在气刀10的一侧;鼓轮120,以形成在所述驱动主体110的中间一侧的中心轴121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在外径缠绕所述阻挡部件200;发条130,形成在所述鼓轮120的一侧;旋转部件140,形成在所述驱动主体110的前方一侧,以用于拉动或推动所述阻挡部件200;位置设定部件150,形成在所述驱动主体110的后方一侧,以设定用于缠绕或松解所述阻挡部件200的初期位置。

在此,在所述驱动主体110的中间另一侧设置支撑架131,在所述支撑架131的外侧形成第一支撑部132,所述第一支撑部132用于与所述发条130的外侧面相互接触并进行支撑,在所述支撑架131的内侧可形成第二支撑部133,所述第二支撑部133用于与所述发条130的内侧面相互接触来进行支撑。

另外,所述旋转部件140可包括:驱动电机141,形成在所述驱动主体110的前方一侧;驱动齿轮142,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41的旋转轴;第一旋转齿轮143,在所述驱动主体110的前方另一侧与所述驱动齿轮142相互啮合而设置,从而进行旋转,并且具备多个;第一移动滑轮144,形成在所述第一旋转齿轮143的一侧,与所述阻挡部件200的表面相互接触;多个第二旋转齿轮145,与所述第一旋转齿轮143啮合,并且具备多个;第二移动滑轮146,形成在所述第二旋转齿轮145的一侧,与所述阻挡部件200的表面相互接触。

这时,具有辅助体147,辅助体147以形成在所述驱动主体110前方另一侧的枢转轴147a为中心,向左右方向旋转,在所述辅助体147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旋转齿轮145及第二移动滑轮146,在所述辅助体147的另一侧可配置有调节件148,所述调节件148用于与形成在所述驱动主体110的前方另一侧的支撑部149相互接触来支撑所述辅助体147。

另外,所述位置设定部件150包括:移动体151,在一侧形成插槽151a,设置在所述驱动主体110的后方一侧,向左右方向移动;连动齿轮153,以形成在所述移动体151的另一侧的旋转轴152为中心旋转,进而以与设置在所述中心轴121的中间一侧的中央齿轮123相互啮合;传感器154,形成在所述移动体151的一侧,以用于测量所述连动齿轮153的旋转数。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为,将阻挡部件与高压气体的碰撞阻力最小化,向气刀的内侧或外侧灵活移动阻挡部件,进而具有将高压气体的阻挡效率极大化提高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为,灵活缠绕或展开阻挡部件,进而具有能够灵活调节高压气体的喷射范围。

尤其是,本发明为,准确测量阻挡部件的移动位置,进而具有能够调节气刀的高压气体喷射范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运行效率优秀的气刀的宽度可变装置的结构的正面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面图。

图3及图4是用于示出在本发明中阻挡部件的运行状态的剖面图。

图5是用于示出在本发明中驱动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示出在本发明中驱动部件的结构的正面图。

图7是用于示出在本发明中驱动部件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8是用于示出在本发明中位置设定部件的结构的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法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运行效率优秀的气刀的宽度可变装置的结构的正面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面图;图3及图4是用于示出在本发明中阻挡部件的运行状态的剖面图;图5是用于示出在本发明中驱动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示出在本发明中驱动部件的结构的正面图;图7是用于示出在本发明中驱动部件的结构的后视图;图8是用于示出在本发明中位置设定部件的结构的参考图。

本发明为,根据由驱动部件100与阻挡部件200构成的气刀的宽度可变装置,其中驱动部件100设置在气刀10的两侧;阻挡部件200由于所述驱动部件100的运行,沿气刀10的长度方向向内侧或外侧移动的同时,调节喷射孔11的阻挡范围,对于所述阻挡部件200,在平面状态下观察气刀10时,将前端部210的一端固定在气刀10的外侧,在喷射孔11的内部沿长度方向,向外侧或内侧移动来调节喷射孔11的阻挡范围,而后端部220从所述前端部210的另一端,向气刀10的外侧方向循环来与所述驱动部件100连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阻挡部件200与现有技术相同作为为了解决如下的问题方案:在喷射孔11的内部中,阻挡部件向内侧或外侧移动的情况下与高压气体碰撞的同时增大阻力,因此而无法灵活移动并且延长移动时间。尤其是,所述阻挡部件200将与高压气体碰撞的同时发生的阻力最小化,同时在喷射孔11内部中向内侧或者外侧灵活移动,用于灵活调节高压气体的阻挡范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即,如图2所示,所述阻挡部件200为由前端部210与后端部220整体形成形状的部件,其中前端部210用于阻挡所述喷射孔11,后端部220在与所述前端部210连接的状态下,通过所述驱动部件100的运行推动或拉动所述前端部210,从而调节高压气体的阻挡范围。

因此,如图3所示,在剖面状态下观察气刀10时,所述前端部210与所述喷射孔11相互接触来阻挡高压气体,而后端部220位于所述喷射孔11的后方,将与高压气体的碰撞最小化,同时沿所述喷射孔11的长度方向,向内侧或外侧灵活移动所述前端部210,进而可调节高压气体的阻挡范围。

在此,所述前端部210与后端部220是弯曲的环形杆材或弹簧形成的形状,在形成为一体型的状态下,根据所述喷射孔11的阻挡范围将位于前侧的阻挡部件200区分为前端部210,而位于后侧且形成弯曲折叠的状态下,不与高压气体碰撞来进行移动的阻挡部件200则区分为后端部220。

这时,利用诸如螺栓和夹钳的紧固件12,所述前端部210固定于气刀10的外侧。

尤其是,在气刀10的外侧与所述驱动部件100之间连接保护管230,并且在该保护管230的内部插入所述阻挡部件200,进而可防止破损。

然后,如图3所示,在所述喷射部11的后方可形成具有一定高度的支撑块13,该支撑块13与所述后端部220相互接触来进行支撑,并且引导高压气体不与所述后端部220碰撞。

这时,如图4所示,在所述支撑块13的一侧可形成插入槽14,在插入槽14内部插入所述后端部220,使所述后端部220不移动。

同时,所述驱动部件100起到将所述阻挡部件200沿气刀10的长度方向,向内侧或外侧移动的作用。

为此,如图5所示,所述驱动部件100包括:设置在气刀10的一侧的驱动主体110;以形成在所述驱动主体110的中间一侧的中心轴121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在外径缠绕所述阻挡部件200的鼓轮120;形成在所述鼓轮120的一侧的发条130;形成在所述驱动主体110的前方一侧,用于拉动或推动所述阻挡部件200的旋转部件140;形成在所述驱动主体110的后方一侧,用于设定缠绕或展开所述阻挡部件200的初期位置。

在此,在所述驱动主体110的中间另一侧设置支撑架131,在所述支撑架131的外侧形成第一支撑部132,该第一支撑部132与所述发条130的外侧面相互接触从而进行支撑,在所述支撑架131的内侧形成第二支撑部133,该第二支撑部133与所述发条130的内侧面相互接触从而进行支撑,进而在与所述鼓轮120同时旋转的所述发条130缠绕或展开的过程中,不再向外侧或内侧脱离。

然后,在所述中心轴121的一侧可设置编码器122,该编码器122用于测量所述鼓轮120的旋转数,从而确认所述阻挡部件200的移动距离。

尤其是,所述发条130具有弹力确保使所述鼓轮120不发生空转,进可稳定地松解或缠绕所述阻挡部件200。

另外,所述旋转部件140包括:形成在所述驱动主体110的前方一侧的驱动电机141;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41旋转轴的驱动齿轮142;设置在所述驱动主体110的前方另一侧,与所述驱动齿轮142啮合并进行旋转的多个第一旋转齿轮143;形成在所述第一旋转齿轮143的一侧,以与所述阻挡部件200的表面相互接触的第一移动滑轮144;为了与所述第一旋转齿轮143相互啮合并进行旋转的多个第二旋转齿轮145;形成在所述第二旋转齿轮145的一侧,以与所述阻挡部件200的表面相互接触的第二移动滑轮146。

这时,所述第一移动滑轮144与第二移动滑轮146不仅可以由金属材质制作制作,还可由合成树脂材质制作,以增大与所述阻挡部件200的紧贴力进而能够灵活移动,又或者可在所述第一移动滑轮144与第二移动滑轮146外径表面进行滚花加工。

因此,由于所述驱动电机141的运行,所述驱动齿轮142进行旋转,同时将旋转力传达于所述第一旋转齿轮143与第二旋转齿轮145,并且用于与所述阻挡部件200的表面相互接触而形成的所述第一移动滑轮144与第二移动滑轮146进行旋转,同时最终可推动或拉动所述阻挡部件200。

尤其是,如图7所示,具有辅助体147,进而能够以形成在所述驱动主体110的前方另一侧的枢转轴147a为中心,向左右方向进行旋转,而在所述辅助体147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旋转齿轮145及第二移动滑轮146,而在所述辅助体147的另一侧可配置有调节件148,所述调节件148与形成在所述驱动主体110的前方另一侧的支撑部149相互接触,并且支持所述辅助体147。

即,在修理及更换所述第二旋转齿轮145及第二移动滑轮146的情况下,旋转所述辅助体147便可分离所述第一旋转齿轮143与第二旋转齿轮145,使其不相互啮合。

这时,所述调节件148为了调节与所述支撑部149相互接触的间隔,使用了螺栓等部件从而使所述辅助体147不再向后方旋转。

另一方面,根据气刀10的规格及阻挡部件200的长度,所述位置设定部件150是为了用于缠绕或松解所述初期位置的设定而使用的部件。

所述位置设定部件150包括:在一侧形成插槽151a,能够以左右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驱动主体110的后方一侧的移动体151;连动齿轮153,以形成在所述移动体151另一侧的旋转轴152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与设置在所述中心轴121的中间一侧的中央齿轮123啮合;传感器154,形成在所述移动主体151的一侧,以测量所述连动齿轮153的旋转数。

因此,作业者抓住所述移动体151向内侧移动,引导所述中央齿轮123与连动齿轮153相互啮合,测量旋转所述传感器154的所述连动齿轮153的距离,进而设定松解或缠绕所述阻挡部件200,相反作业者抓住所述移动体151向外侧移动,进而可引导所述中央齿轮123与连动齿轮153不相互啮合。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限定于此,而是包括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与实质上在同等范围内的技术当然包括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