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形成金属带的均匀的经打磨的表面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66362发布日期:2018-07-31 22:4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金属带的方法,其中以多个工序至少在一侧在基本上整个表面上对金属带进行打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金属带的设备,所述设备具有用于保持和移动金属带的两个辊子或两个绞盘,以及包括用于以多个工序至少在一个侧面上在基本上整个表面上对金属带进行打磨的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打磨金属带的方法和设备原理上是由现有技术已知的。为了确定的使用目的以非常高的表面质量制造这种金属带并且因此多数情况下这种金属带是打磨的或高光抛光的。所述金属带例如用于制造板状的或膜状的材料,通别是用于摄影、lcd屏幕或用于人工石材(“工程石”)的材料。这里,向受驱动/运动的带上施加液体或膏状的材料并且将至少部分凝固的所述材料揭下来。这种利用所述金属带制造的产品的表面质量直接取决于金属带的表面质量。

这里的问题是,利用传统的打磨方法难以形成金属带足够均匀的表面。这种金属带有时可能具有数百平方米的需要打磨的面积。很容易想象的是,很难在整个带表面上实现均匀的磨纹(schliffbild)。由此导致的是,利用这种金属带制造的产品不具有统一的表面。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对金属带的打磨或者说制造改进的金属带。特别是所述金属带应这样来打磨,使得形成均匀的带表面,以便能够满足上面的要求。

这个目的通过一种前面所述类型的方法来实现,在所述方法中,在最后的打磨工序中(至少在一个侧面在基本上整个表面上)以老化的或磨损的打磨介质打磨金属带。换而言之,最后的打磨工具以老化或磨损的打磨介质开始,或者说,最后的打磨工序完整地以老化或磨损的打磨介质实施。

本发明的所述目的还利用一种金属带来实现,所述金属带是利用上面所述类型的方法来制造的。

最后,本发明的所述目的还利用前面所述类型的设备来实现,所述设备附加地还具有用于确定打磨介质的老化程度或磨损程度和用于当最后的打磨工序中的打磨介质不符合预先规定的老化程度或预先规定的磨损程度时输出警报的装置。

通过所建议的措施实现了金属带特别平整并且高质量的表面。这里利用了这样的情形,即老化或已经磨损的打磨介质仅有很少的退化并且打磨结果在很长时间内仅发生很小的变化。与此相反,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高质量的打磨结果,多数采用尽可能新的和未使用的打磨介质。但这种处理方式只是对于较小的待打磨面积较为有效或者能实现均匀的磨纹。但对于大的面积,打磨颗粒会出现磨损,这种磨损对于新的打磨介质是特别大的。打磨颗粒上尖的和锋利的棱边会较为快速地被磨圆,但这种磨圆的打磨棱边会存在较长时间。在粒度相同时,与利用新的打磨介质相比,利用已使用的打磨介质能实现明显更为均匀和光滑的表面。

打磨的目的例如可能在于,将金属带磨削到确定的厚度和/或确保确定的厚度均匀度和/或形成确定的表面特性。例如金属带厚度的围绕确定的额定尺寸的公差带可以为+/-100μm,与此相对,厚度均匀度的公差仅为+/-25μm。因此金属带的厚度在任意位置都应处于两个公差带之内。表面特性例如可以通过表面粗糙度和/或光泽度来定义。表面粗糙度多数以μm给出,这里这个数据可以表示中值粗糙度、均方粗糙度或平均粗糙度。

这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不仅涉及粘合的打磨介质,而且也涉及松散的打磨颗粒。因此本发明特别是也涉及研磨膏,在所述研磨膏中,打磨颗粒例如存在于含水或含油的溶液中。

“基本上整个表面”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是指一个带侧面的整个带表面至少90%的部分。一些较小的区域可以排除于加工之外,例如在环形带中用于连接带端部的焊缝周围的区域。当然,所述方法并不仅限于对一个带侧面进行打磨,而且也可以也打磨两个带侧面。

本发明其他有利的实施形式和改进方案可以由从属权利要求以及由说明书结合附图得出。

有利的是,所述金属带在最后的打磨工序中利用具有最小磨损的打磨介质打磨。由此避免了打磨介质过多地退化。

有利的还有,所述金属带在最后的打磨工序中被一直打磨到所述打磨介质的最大磨损。以这种方式确保了,打磨介质仍具有足够强的去材效果或足够长的剩余使用时间。

通常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确定打磨介质的磨损程度。例如可以根据打磨介质的使用时间确定磨损程度。也可以设想的是,根据打磨循环的次数确定磨损程度,就是说,根据打磨颗粒与金属带作用的频率确定磨损程度。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循环作用时间,即,在一个循环周期中打磨颗粒与金属带处于作用中的时长。一个特别类似的影响因素是循环作用路程,即,打磨颗粒在一个循环周期中打磨颗粒与金属带处于作用中的路程长度。最后,打磨介质向金属带上的压紧力也对打磨介质的磨损程度产生影响。例如,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计算磨损程度:

磨损程度=系数×作用力×循环作用路程×循环次数

或者

磨损程度=系数×作用力×循环作用时间×循环次数

对于打磨颗粒一般而言可以考虑采用天然的颗粒材料(石英、刚玉、金刚砂、石榴石、天然金刚石)以及合成的颗粒材料(刚玉、碳化硅、氧化铬、立方氮化硼、金刚石)。

特别有利的是,最后的打磨工序中利用硬结合的打磨介质进行。在这种类型的打磨介质中,打磨颗粒较长时间地保持在基质上,打磨颗粒嵌入所述基质中。因此,在打磨颗粒脱离并使带有尖端和锋利的棱边的新打磨颗粒露出之前,即使是打磨颗粒磨圆的棱边也保持长时间有效。利用这种打磨介质使得带表面变得特别均匀。但原则上也可以设想采用较软的打磨介质。通常,打磨介质的硬度通过字母d=非常软至t=非常硬给出。

特别有利的是,最后的打磨工序中利用单一的打磨介质进行。此时有利地保持加工时间较短并且防止在更换打磨介质之后在带表面上出现台阶部。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最后的打磨工序利用多个老化的或已经使用过的打磨介质进行。以这种方式可以降低打磨介质退化的影响。这个处理方式特别是适于打磨特别大的金属带。

同样有利的是,对所述金属带进行横向打磨和纵向打磨。通过“交叉打磨”金属带表面变得特别平坦。此时可以:

a)设置用于横向于纵向地对金属带进行横向打磨的第一打磨装置和用于沿着其纵向对金属带进行纵向打磨的第二打磨装置,或者

b)设置一个单一的打磨装置用于横向于纵向地对金属带进行横向打磨以及用于沿着其纵向对金属带进行纵向打磨,所述单一的打磨装置能绕横向于金属带的平面定向的轴线旋转地支承。

在横向打磨时,例如可以给沿纵向的进给叠加沿横向的往复运动,或者这种运动也可以分阶段地进行,就是说,在沿横向的运动执行完成之后才进行沿纵向的进给。

此外有利的是,使用比用于横向打磨的打磨介质宽的打磨介质用于纵向打磨。由此,在横向打磨时,可以以较小的打磨压力实现较高的去材效果,相反,金属带的表面在纵向打磨时通过较宽的砂带较好地平整化。

在所述制造方法的一个有利的变型方案中,横向打磨和纵向打磨在沿金属带的纵向错开的位置处同时进行。这里例如纵向打磨装置沿进给方向设置在横向打磨装置的后面。通过这个处理方式,可以特别快速地制造金属带。

在所述制造方法的另一个有利的变型方案中,横向打磨和纵向打磨在时间上前后相继地进行。在这个变型方案中,横向打磨与纵向打磨脱离关联,由此可以非常符合目的地对打磨结果实施影响。此外,原则上还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对于横向打磨和纵向打磨仅使用一个单一的打磨装置,所述打磨装置(为此)分别旋转90°。

有利的是,用于制造金属带的设备具有砂轮或磨辊,或者说利用砂轮或磨辊打磨金属带。此外有利的是,用于制造金属带的设备具有砂带,或者说利用砂带打磨金属带。所述各种打磨介质特别好地适用于所提及的使用目的,因为这些打磨介质具有高耐久度并且因此能实现高效且尺寸稳定的打磨。

有利的是,在纵向打磨时,使所述打磨介质与金属带之间的接触在一条线上进行。由此可以在打磨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实现带表面的均匀化/平整化。为此目的特别是可以使用砂轮/磨辊或砂带,这些打磨介质沿着一条线接触带表面。

有利的是,在打磨时,打磨介质在一个面上接触金属带或者说金属带和打磨介质之间的接触在一个面上进行。由此可以特别好地使带表面均匀化或平整化。面式地贴合在金属带上的砂带特别适于这个使用目的。

在所述制造方法的另一个有利的变型方案中,在整个带宽度上打磨所述金属带。由此可以形成金属带特别平坦的表面。特别有利的是,纵向打磨在整个带宽度上进行。

有利的是,在相对于整个带宽减小的区域中打磨所述金属带。由此,可以非常差异化地进行打磨过程。例如可以在金属带的一个宽度范围内实现较高的去材量,相反在金属带的另一个宽度范围内实现较小的去材量。

此外有利的是,打磨过程在环状闭合的金属带上进行。以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以多个工序实施打磨过程。例如横向打磨可以以多个工序实施,或者也可以以多个工序实施纵向打磨。

此外有利的是,打磨过程在开放式的(=不闭合的)金属带上进行。以这种方式,即使对于较长的金属带也可以在狭窄有限的空间上进行打磨过程,例如其方式是,将要打磨的金属带由一个绞盘上退绕,而已打磨的金属带卷绕到另一个绞盘上。原则上也可以在不使用绞盘的情况下平放砂带。

此外有利的是,干式地打磨金属带。以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吸走所形成的打磨粉尘。

但也有利的是,湿式地或在润滑剂的辅助下打磨金属带。以这种方式可以防止出现打磨粉尘。此外,可以基本上保持打磨介质没有沉积物,并且对加工位置进行冷却。在湿式打磨时,例如可以采用石油、油或水作为润滑剂。最后,在湿式打磨中,去材效果通常也高于在干式打磨中的去材效果。

此外有利的是,打磨介质与金属带之间的进给运动反向于打磨方向进行。一方面,由此实现了高切削速度,另一方面,金属带的去除物,即打磨粉尘或打磨泥浆从经打磨的表面上甩掉或保持其远离经打磨的表面。经打磨的表面因此保持较为洁净。

但同样有利的是,打磨介质和金属带之间的进给运动相对于打磨方向同向定向。一方面,由此降低了切削速度,另一方面,金属带的去除物,即打磨粉尘或打磨泥浆从尚未打磨的表面上甩掉或保持其远离尚未打磨的表面。因此实际上没有打磨灰尘到达加工位置处,由此可以实现高质量的打磨结果。

这里要指出的是,针对制造方法公开的变型方案和由此得到的优点等同地也适用于所公开的设备,并且反之亦然。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其中分别以明显简化的图示:

图1用侧视图示出用于制造金属带的、带有用于横向打磨的磨辊的第一设备;

图2用俯视图示出图1的设备;

图3用侧视图示出用于制造金属带的、带有用于纵向打磨的带式打磨装置的第二设备;

图4用俯视图示出图3的设备;

图5示意性示出打磨介质的粗糙度与其磨损程度的关系

图6用侧视图示出用于制造金属带的、带有用于横向打磨的磨辊和用于纵向打磨的带式打磨装置的另一个设备;

图7用俯视图示出图6的设备;

图8用侧视图示出带有能旋转地支承的单一带式打磨装置的设备;

图9用俯视图示出图8的设备;

图10用侧视图示出用于制造金属带的、带有用于横向打磨的砂轮和用于纵向打磨的磨辊的设备;

图11用俯视图示出图10的设备;

图12用侧视图示出用于打磨开放式金属带的、带有砂轮和带式打磨装置的设备;

图13用俯视图示出图12的设备;

图14用侧视图示出用于利用能移动的门型结构打磨开放式金属带的设备;以及

图15用俯视图示出图14的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应确定,在不同地说明的实施形式中,相同的部件具有相同附图标记或相同构件名称,包含在整个说明书中的公开内容能够合理地转用到具有相同附图标记或相同构件名称的相同部件。在说明书中选用的位置说明,如例如上、下、侧等也涉及当前说明的以及示出的附图并且在位置变化时这些位置说明能合理地转用带新的位置。此外,所示和所述不同的实施例的各单个特征或特征组合本身构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或属于本发明的解决方案。

图1用侧视图示意性示出用于制造金属带的设备,该设备在图2中用俯视图示出。图1和2具体示出构造成环形带的并且绕两个辊子2和3引导的金属带1,其中至少一个辊子是受驱动的。此外,在图1中还示出磨辊4。

借助于所示出的设备可以横向于所述金属带1的纵向延伸打磨金属带。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为此使用磨辊4,所述磨辊的打磨方向(不是进给方向)用“b”标注。这种打磨运动通过磨辊4绕水平的、沿金属带1定向的轴线旋转来实现。金属带1借助于辊子2和3沿方向“c”运动并且由此在横向打磨时实现了纵向进给。

附加于沿方向c的纵向进给,在横向打磨时,还横向于金属带1的纵向方向沿方向d进给。以这种方式也可以利用磨辊4对焊接区域进行打磨。这里,例如可以给沿方向c的进给叠加沿方向d的往复运动,例如以三角形、锯齿性或正弦波形的走势叠加。沿方向d的运动也可以分阶段地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在沿横向d的运动执行完成之后,才进行沿纵向c的进给。由此,在沿方向d运动期间,金属带1停止。

横向打磨可以在整个带宽度上进行或者例如也可以相对于整个带宽度限制在减小的区域上,这个区域在图1中用“e”标注。

图3用侧视图示出另一个示例性的并且纯示意性示出的用于制造金属带1的设备。该设备也包括金属带1,所述金属带设计成环形带并且绕两个辊子2和3被引导,其中至少一个辊子是受驱动的。此外,在图3和4中示出带式打磨装置,所述带式打磨装置包括三个转向辊5、6和7以及一个砂带8。最后,在图1中还示出支撑板9,用于支撑金属带1(注意:传感器10以及电子分析评估或报警单元11结合图5来说明)。

替代支撑板9,也可以设有支撑辊,或者原则上也可以没有支撑板9或支撑辊地进行打磨。相同的情形也适用于图1和2中所示的设备。在这里也可以带有支撑板9或支撑辊地进行打磨。

在这个示例中,金属带1沿其纵向上被打磨。在具体的示例中,为此使用带式打磨装置6至8,所述带式打磨装置的打磨方向(不是进给方向)用“f”表示。金属带1借助于辊子2和3沿方向“c”运动并由此在纵向打磨期间实现了纵向进给。

在当前的方法中,为了对金属带1进行横向打磨,使用了磨辊4,为了进行纵向打磨,使用了砂带8。尽管所述各打磨介质很好地适用于所述使用目的,因为这些打磨介质具有高耐用度并且由此能实现高效且尺寸稳定的打磨,但这不是唯一的可能性。当然也可以设想,利用砂带8进行横向打磨,或利用磨辊4进行纵向打磨。一般性地特别是可以设想,替代磨辊4使用砂轮,所述砂轮与磨辊4的主要区别在于具有更大的直径/宽度比。由于接触面较小降低了打磨压力,这有利于实现高去材量。

图5示意性示出打磨介质4、8的粗糙度r与打磨介质4、8的磨损程度a的关系。如图5可以很好地看出的那样,新的打磨介质4、8中所存在的初始粗糙度r0(磨损程度a0)较高并且快速降低。随着磨损程度a的发展,粗糙度r此时降低的速度持续减缓。就是说,开始时,打磨介质4、8的打磨颗粒具有锋利的尖端和棱边,这些尖端和棱边较为快速地被磨圆/磨平。被磨圆的棱边尽管不能实现很高的去材效果,但具有较高的耐用度,或者说发生退化的程度较低。

在图5中由此可以看出的是,在区间a1-a0中粗糙度的降低r1-r0或者说打磨介质4、8的退化大于在区间a2-a1中粗糙度的降低r2-r1或者说打磨介质4、8的退化。就是说粗糙度r的降低或所述退化是非线性地进行的。这种情况可以这样来利用,即,用多个工序至少在一个侧面上基本上在整个表面上打磨金属带1,其中,金属带1在最后的完整的打磨工序中至少在一个侧面上在基本上整个表面上利用老化的或磨损的打磨介质4、8来打磨。由此可以产生金属带1的特别平坦并且高质量的表面。

通常,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和方式确定打磨介质4、8的磨损程度。例如,磨损程度a可以根据打磨介质4、8的使用时间来确定。也可以设想的是,根据打磨循环的次数来确定磨损程度a,就是说,根据打磨颗粒与金属带1发生作用的频率来确定。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循环作用时间,就是说,在打磨颗粒在一个循环周期中与金属带1发生作用的时长。一个非常类似的影响因素是循环作用路程,就是说在打磨颗粒在一个循环周期中与金属带1发生作用的路程长度。最后,打磨介质4、8施加到金属带1上的压紧力也对打磨介质的磨损产生影响。例如,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确定磨损程度:。

磨损程度=系数×作用力×循环作用路程×循环次数

或者

磨损程度=系数×作用力×循环作用时间×循环次数

在最后的打磨工序中特别是用这样的打磨介质4、8打磨所述金属带1,所述打磨介质具有最小磨损程度。由此避免了,打磨介质4、8的退化在最后的打磨工序中过于强烈。例如可以通过值a1来定义最小磨损程度。

金属带1特别是在最后的打磨工序中还被一直打磨到打磨介质4、8的最大磨损程度。以这方式确保了,打磨介质4、8具有足够大的去材效果或者说足够长的剩余使用时间。最大磨损程度例如可以通过值a2定义。

在图3和4中示出的设备包括示例性的用于确定砂带8的老化程度或磨损程度和用于当在最后的打磨工序中的砂带8不符合预先规定的老化程度或预先规定的磨损程度时输出警告的装置。为此,在所示实施例中,设有传感器10以及电子的分析评估或报警单元11。具体而言,传感器10可以构造成位移传感器或转角传感器或转数传感器。砂带8的磨损此时例如可以作为循环作用路程和循环次数的乘积给出,其中,循环作用路程基本上对应于两个辊子5和6的水平间距,而循环次数给出了砂带8的一个确定位置通过或经过所述循环作用路程的频率。循环的次数例如可以如下式通过辊子5的转数来确定:

循环的次数=辊子5的转数×辊子5的周长/砂带8的长度

当然也可以如上面给出的那样将作用力和/或一个系数用于确定砂带8的磨损程度。当然,备选或附加地也可以将循环作用时间(即砂带8的一个确定的位置通过所述循环作用路程所需的时间)或简单地将砂带8的运行时间用于确定磨损程度。

如果用于最后的打磨工序的砂带8不符合确定的规定,即磨损程度a例如不处于a1和a2之间的区域中,则将这种情况报告给机器操作者。也可以设想,为了报警,在a1和a2之间的、但靠近a1的上极值用于确定用于最后的打磨工序的砂带8的适宜性,以便确保砂带8还有确定的剩余使用时间。

当然,上述构思不仅适用于砂带8,而且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打磨介质,例如用于砂轮和磨辊4。

通常有利的是,金属带1与打磨介质4之间的接触在一条线上实现,如在图1和2中示出的那样。为此,替代磨辊4或砂轮也可以使用砂带8,所述砂带沿一条线接触金属带表面(也见图8和9)。通过所述线接触,可以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在较小的打磨压力下特别符合目的地对金属带1进行去材。

同样有利的是,金属带1和打磨介质8之间的接触在一个面上进行,如图3和4中示出的那样。由此可以特别好地使带表面均匀化或平整化。

图6和7现在示出用于打磨金属带1的另一种设备(图6是侧视图,图7是俯视图)。这种设备既包括用于横向打磨金属带1的磨辊4,也包括用于纵向打磨金属带1的带式打磨装置6至8。针对图1至4所述的内容因此也合理地适用于在图6和7中示出的设备。就是说,可以利用所示设备可以对金属带进行横向打磨和纵向打磨。在所示的配置中,横向打磨在纵向打磨之前进行。但这里原则上也可以首先沿纵向打磨金属带1,然后沿横向打磨金属带。

借助于图6和7示出的方法的另一个特征在于,纵向打磨在整个带宽度上进行。由此可以形成金属带1的特别平坦的表面。此外在图6和7中的横向打磨在一个相对于整个带宽度减小的区域上进行,该减小的区域用于“e”表示。由此,这个打磨区域例如可以集中在沿金属带1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焊缝上,由此保持远离焊缝的区域不受横向打磨的影响。通过这种焊接可以制成较宽的金属带1。但原则上也可以设想的是,纵向打磨不是在整个带宽度上进行和/或横向打磨是在整个带宽度上进行(也见图8和9)。

借助于图6和7示出的方法的另一个特征在于,使用比用于横向打磨的打磨介质宽的打磨介质8用于纵向打磨。由此,在横向打磨时,可以以较小的打磨压力实现较高的去材效果,相反,金属带1的表面在纵向打磨时通过较宽的砂带8较好的平整化(但也见图8和9)。

原则上横向打磨和纵向打磨也可以在沿金属带1的纵向错开的位置处同时进行。在图6和7中,这里同时激活磨辊4和砂带8。通过这个处理方式,可以特别快速地制造金属带1。

但也可以设想的是,横向打磨和纵向打磨在时间上前后相继地进行,就是说,磨辊4和砂带8不是同时激活的。通过使横向打磨和纵向打磨脱离关联可以有目的地对打磨结果实施影响。此外,原则上还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对于横向打磨和纵向打磨仅使用一个单一的打磨装置,所述打磨装置(为此)分别旋转90°(也见图8和9)。对此有利的是,打磨过程优选在环形闭合的金属带1上进行。

图8和9现在示出一个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与在图6和7中示出的方案原则上非常类似。但与其的区别在于,现在为了纵向打磨和横向打磨使用单一的带式打磨装置5至8。图8和9示出处于用于纵向打磨的位置中的设备。但这里,带式打磨装置5至8可以在该实施方式中绕其竖直轴线旋转90°(见图9中的双箭头),由此为了横向打磨和纵向打磨只需要一个单一的打磨装置5至8。当然,可以替代一个单一的带式打磨装置5至8也设置两个分开的带式打磨装置5至8,这两个带式打磨装置相互转过90°。

针对沿方向d的横向进给,针对图1和2所述的内容合理地适用。就是说,横向进给可以往复地(例如三角形、锯齿形或正弦波形地)与沿方向c的纵向进给同时进行,或者在时间上先后进行。

在图8和9中,在横向打磨时以及在纵向打磨时,砂带8都沿一条线与金属带1接触。但也可以设想的是,对于纵向打磨,将砂带8和金属带1之间的接触设置在一个面上,如也已经在图3和4中示出的那样。这可以这样来实现,即,设有两个绕其竖直轴线相对于彼此旋转90°的分开的带式打磨装置5至8,其中,设置给横向打磨的带式打磨装置5至8仅与辊子5贴靠(线接触),而设置给纵向打磨的带式打磨装置5至8和图3和4中相同地设置(面接触)。但备选地也可以设定,一个单一的带式打磨装置5至8不仅可以绕竖直轴线旋转90°,而且也可以绕辊子5的轴线旋转(这里旋转60°),从而可以在线接触和面接触之间切换。对于两个分开的带式打磨装置5至8,还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对于纵向打磨和横向打磨使用不同宽度的砂带8。原则上还可以设想的是,在横向打磨时也可以在砂带8和金属带1之间设置面接触。

借助于在图8和9中示出的方法的另一个特征在于,纵向打磨不是在整个带宽度上进行,但横向打磨是在整个带宽度上进行(也见区域e)。在这种情况下要指出的是,沿方向c的纵向进给在纵向打磨时也可以叠加沿方向d的往复运动,或者,这两个运动也可以先后实施。

图10和11示出另一个方案,该方案与此前示出的方案相类似。但与其的区别在于,对于横向打磨使用砂轮12,而对于纵向打磨使用磨辊4。在这种情况下也要指出的是,也可以设想,对于横向打磨和纵向打磨也都利用能绕其竖直轴线旋转90°的磨辊4实现(见图8和9)。

此外,图12和13示出这样的实施方案,在该实施方案中,在开放式的金属带1上进行打磨过程。具体而言,为此将要打磨的金属带1从绞盘13上退绕,并将经打磨的金属带1卷绕到另一个绞盘14上。以这种方式,打磨过程也可以在狭窄有限的空间上对较长的金属带上进行。当然,所有目前为止提及的实施方案也可以用于在开放式的金属带1上进行打磨。当然,也可以以所给出的方式对平放的(并且没有卷绕的)金属带1进行打磨。

图14和15示出一个实施例,其中,带式打磨装置6至8固定在门型架15上,所述门型架能借助于滚轮16和轨道17沿金属带1移动。以这种方式特别是可以对(开放式的并且)平坦展开的金属带2进行加工。对于前面的实施例所述的内容合理地也适用于这个设备。当然,这种门型结构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对金属带1的打磨也可以由一个万向机械手(工业机器人)或多个这种机械手来实施。

当然,门型架15和/或万向机械手也可以与环形金属带1或退绕/卷绕的金属带1的加工相结合使用。在打磨装置和金属带1之间的相对运动此时特别是可以通过门型架15/万向机械手的运动和/或通过金属带1的运动实现。例如可以分段地打磨金属带1,其方式是,金属带1和门型架15之间的相对运动在打磨时可以仅通过门型架15的运动实现,并且然后使金属带1继续运动到下一个打磨部段。

图15还明确地示出焊缝18,借助于该焊缝能将多个部分连接成一个金属带1。所述焊缝可以利用带式打磨装置6至8沿着焊缝打磨。如果在门型架15上设有专门用于横向打磨的装置(例如见图6和7),则特别是可以设定,在焊缝18的焊缝区域g中横向地并且由此沿着焊缝18打磨金属带1。以这种方式,可以非常有针对性地去除焊缝18。此后可以对金属带1进行纵向打磨。但也可以设想的是,当带式打磨装置如图8和9所示设计成可旋转的,则可以利用带式打磨装置6-8对焊缝18进行横向打磨。类似构思当然也适用于用以将金属带1焊接成环形带的焊缝。

这里要指出的是,各个打磨过程通常可以以多个工序进行。例如可以以多个工序实施横向打磨,并且接着也以多个工序进行纵向打磨。

尽管参考焊缝沿横向定向的金属带1解释了这种制造方法,这里所介绍的方法当然也可以等同地应用于纵向延伸的焊缝。所述焊缝可以首先横向打磨,然后纵向打磨。

通常有利的是,最后的打磨工序用硬结合的打磨介质4、8、12执行。在这种类型的打磨介质4、8、12中,打磨颗粒较长时间地保持在基质上,打磨颗粒嵌入所述基质中。因此,在打磨颗粒脱离并使带有尖端和锋利的棱边的新打磨颗粒露出之前,即使是打磨颗粒磨圆的棱边也保持长时间有效。利用这种打磨介质带表面1变得特别均匀。但原则上也可以设想采用较软的打磨介质4、8、12。通常,打磨介质4、8、12的硬度通过字母d=非常软至t=非常硬给出。

打磨介质4、8、12的组织或结构通过打磨颗粒的间距给出并且用从0=非常紧密至14=非常稀疏来表达。通常,可以利用稀疏的或紧密的打磨介质实现对金属带1的打磨。

对于打磨颗粒一般而言可以考虑采用天然的颗粒材料(石英、刚玉、金刚砂、石榴石、天然金刚石)以及合成的颗粒材料(刚玉、碳化硅、氧化铬、立方氮化硼、金刚石)。

此外特别有利的是,最后的打磨工序用单一的打磨介质4、8、12实施。这里有利地保持加工时间较短并且防止在更换打磨介质4、8、12之后在带表面上出现台阶部。例如,最后的打磨工序可以借助于在图3和4中示出的设备来进行,使得将用过的砂带8置入带式打磨装置5至7或者所述砂带已经处于这里,并且金属带1环绕运动一次,就是说实施循环行进。这种砂带8这里不进行更换。

也特别有利的是,最后的打磨工序以多个老化或已经使用过的打磨介质4、8、12来实施。以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降低打磨介质4、8、12的退化的影响。这个处理方式特别适于专门用于打磨特别大的金属带1。例如最后的打磨工序可以借助于在图3和4中所示的设备来实现,使得将用过的砂带8置入带式打磨装置5-7或者已经位于这里并打磨金属带1的一部分。然后置入另一个用过的砂带8,并且该砂带打磨金属带1的另一个部分。这个过程可以一直重复,直到整个带表面完成打磨。所使用的砂带有利地具有相同的或近似相同的磨损程度a。当然最后的打磨工序也可以利用磨辊4或砂轮12来实施。针对砂带8所述的内容这里也可以合理地应用于磨辊4或砂轮12。

通常金属带1可以干式或湿式地打磨。在干式打磨中,所形成的打磨粉尘能够很好地吸走,在湿式打磨中会完全防止出现打磨粉尘。此外,可以基本上保持打磨介质4、8、12没有沉积物,并且对加工位置进行冷却。在湿式打磨时,例如可以采用石油、油或水作为润滑剂。

在此前示出的实施例中基于以下事实,即,打磨介质4、8、12和金属带1之间的进给运动相对于打磨方向反向定向。一方面,由此实现了高切削速度,另一方面,金属带1的去除物,即打磨粉尘或打磨泥浆从经打磨的表面上甩掉或保持其远离经打磨的表面。经打磨的表面因此保持较为洁净。

原则上也可以设想的是,打磨介质4、8、12和金属带1之间的进给运动相对于打磨方向同向定向。一方面,由此降低了切削速度,另一方面,金属带1的去除物,即打磨粉尘或打磨泥浆从尚未打磨的表面上甩掉或保持其远离尚未打磨的表面。因此实际上没有打磨灰尘到达加工位置处,由此可以实现高质量的打磨结果。

各实施例示出用于金属带1的制造方法的可能的实施方案,其中在这里应指出的是,本发明不限于特别示出的实施方案本身,而是各个实施方案彼此间不同的组合也是可能的并且这种方案可能性基于通过本发明对技术手段的教导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就是说,所有可设想的通过所示或所述实施方案的单个细节的组合得到的实施方案都是可以实现的。

特别是还要确认的是,所示出的设备在现实中也可能包括更多或更少的组成部分并且所述设备在图中有时是非常简化地示出的。

为了符合规定,最后还应指出,为了更好地理解所示出的设备的结构,所述制造设备以及其组成部分有时不是符合比例地,和/或是放大和/或缩小地示出的。

这些独立的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的目的可以由说明书得出。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要指出的是,按在各实施例中并且特别是在图1至4和6至15中给出方式对金属带1进行的打磨不仅可以利用磨损的打磨介质4、8、12进行,而且也可以用新的、未用过的打磨介质4、8、12进行。因此在没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情况下,特殊的打磨方法也可以构成分案申请的基础。备选或附加于在图中使用的打磨介质4、8、12,也可以使用松散的打磨介质,例如磨膏。

附图标记列表

1金属带

2辊子

3辊子

4磨辊

5转向辊

6转向辊

7转向辊

8砂带

9支撑板

10传感器

11分析评估或报警单元

12砂轮

13绞盘

14绞盘

15门型架

16滚轮

17轨道

18焊缝

a磨损程度

b沿横向的打磨方向

c纵向进给的方向

d横向进给的方向

e横向打磨时的打磨区域

f纵向打磨时的打磨区域

g焊缝区域

r粗糙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