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平稳的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27619发布日期:2018-12-19 06:0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动作平稳的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铸造用砂型的造型机,具体地说,是一种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

背景技术

砂型铸造,是在砂型中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但是,铸造使用的砂型一般均是采用手工制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性好、能够高效率生产出砂型的动作平稳的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

本动作平稳的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包括机座;下撑板与带动下撑板上下升降的、设置在机座上的下升降驱动装置相连;下砂型底板与带动下砂型底板上下升降的、设置在下撑板上的中升降驱动装置相连;下砂型围框环绕下砂型底板,底部通过下弹性体可上下升降的设置在下撑板上;上撑板与带动上撑板上下升降的、设置在机座上的上升降驱动装置相连;上砂型底板设置机座上;上砂型围框环绕上砂型底板,上砂型围框相对于上撑板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可上下升降的设置在上撑板上;在上砂型围框与上撑板之间设置有常态时使得上砂型围框远离上撑板的上弹性体;它还包括喷砂装置,喷砂装置包括与压缩空气源相通喷砂管,喷砂管上设置进砂口;上砂型围框和下砂型围框上分别开有与喷砂管的两个出口相通的进砂通道;上下相对的上砂型围框与下砂型围框之间设置有分模板;分模板的上下面上分别设置上模和下模;浇道模芯可上下升降的穿过上砂型底板,在上砂型底板与浇道模芯之间设置有在常态时使得浇道模芯的下端与上模的上表面接触的弹性元件;

下撑板上设置有下导向筒,下导向筒的外周设置下滑套,下滑套与下砂型围框相连;

上砂型底板上部通过上导向筒与机座相连,上导向筒的外周设置上滑套,上滑套与上砂型围框相连。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使用过程如下。

合模:下升降驱动装置动作,带动下砂型围框和下砂型底板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下砂型围框与分模板下表面接触后,分模板即在下砂型围框的带动下和下砂型围框、下砂型底板一起向上移动,上模的上表面与浇道模芯的下端接触后,浇道模芯随即相对于上砂型底板向上移动,直到分模板的上表面与上砂型围框接触时,下升降驱动装置停止动作。

喷砂:喷砂装置工作,通过进砂口进入喷砂管内的砂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经过进砂通道进入上砂型围框的内表面、上砂型底板的下表面、浇道模芯的外周面、分模板及上模的上表面围成的空间内以及下砂型围框的内表面、下砂型底板的上表面、分模板及下模的下表面围成的空间内,得到上砂型和下砂型。充满砂后,喷砂装置停止工作。在喷砂时,浇道模芯所在位置在上砂型内形成了竖直的空腔,它就是以后浇注时铸液流入通道。为了防止喷砂时砂进入浇道模芯的下端与上模的上表面之间,要使用弹性元件使得浇道模芯压紧在与上模上。

压实:下升降驱动装置动作,带动下砂型围框和下砂型底板向上移动,此时上弹性体和下弹性体均被压缩,上砂型围框向上移动,最终分模板到上砂型底板之间的距离减小,浇道模芯相对于上砂型底板向上移动,分模板到下砂型底板之间的距离减小,上砂型和下砂型均被压缩,密度增大。

脱模:下升降驱动装置动作,带动下砂型围框、下砂型底板、中升降驱动装置等相对于机座向下移动,上模与上砂型分离,浇道模芯相对于上砂型底板向下移动;同时在上弹性体的弹性作用下,上砂型围框和上砂型一起向下移动,上砂型与上砂型底板分离;在下砂型围框、下砂型底板、中升降驱动装置等相对于机座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分模板与机座接触后,分模板被机座支撑起就不能再向下移动,然后下升降驱动装置继续带动下砂型围框和下砂型底板(相对于机座)向下移动,分模板上的下膜与下砂型分离,同时,在下弹性体的弹性作用下,下砂型围框和下砂型相对于下砂型底板向上移动,下砂型与下砂型底板分离;然后把分模板取出。

合箱:下升降驱动装置动作,带动下砂型围框和下砂型底板向上移动,直到上砂型围框、上砂型与下砂型围框、下砂型接触,下升降驱动油缸继续动作,下砂型围框就带动上砂型围框、上砂型继续向上移动,直到上砂型的上表面与上砂型底板接触,下升降驱动油缸停止动作。

上箱脱型:上升降驱动装置动作,带动上撑板上移,上撑板与上砂型围框距离逐渐增大,直到上撑板与上砂型围框距离最大,上升降驱动装置继续动作,带动上撑板上移,上撑板就带动上砂型围框向上移动,上砂型底板阻止了上砂型跟随上砂型围框、上撑板向上移动,这样,上砂型就从上砂型围框内脱离而着落在下砂型上,实现上砂型的脱箱。

分箱:下升降驱动装置动作,带动下砂型围框、下砂型底部等下降,上砂型和下砂型一起下降,使得上砂型从上砂型围框中完全脱离。然后上升降驱动装置就反向移动(上升降驱动装置带动上撑板向下移动)回位(回到初始状态)。

下箱脱型:中升降驱动装置动作,带动下砂型底板向上移动,下砂型和上砂型在下砂型底板的带动下向上移动,直到下砂型完全从下砂型中脱落。这样,上砂型和下砂型组成的砂型即生产完成。把砂型取下后,中升降驱动装置就反向移动(中升降驱动装置带动下砂型底板向下移动)回位(回到初始状态)。

下撑板上设置有下导向筒,下导向筒的外周设置下滑套,下滑套与下砂型围框相连,能够对下砂型围框上下移动进行可靠导向,动作平稳可靠。

上导向筒的外周设置上滑套,上滑套与上砂型围框相连,能够对上砂型围框上下移动进行可靠导向,动作平稳可靠。

通过上述过程,能够完成砂型的制备,其代替了人工操作,动作平稳可靠,效率高,制得的砂型质量稳定,该设备可靠性高。

为了方便设置有上模和下模的分模板从上砂型围框与下砂型围框之间取出或者放入,上述的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它还包括用于支撑分模板的支撑板,支撑板上开有孔,分模板的周边支撑在孔周边的支撑板上表面上;支撑板与带动支撑板左右移动的、设置在机座上的左右移动驱动装置相连。这样,通过左右移动驱动装置即可驱动放置分模板的支撑板左右移动,使得分模板位于上砂型围框与下砂型围框之间或者从上砂型围框与下砂型围框之间出来。当然,支撑板不能妨碍分模板的上下移动,所以在支撑板上开孔,分模板的周边支撑在孔周边的支撑板上表面上。优选,它还包括在设置在机座上的与下砂型围框平齐的砂型转运平台;砂型转运平台和在左右移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位于下砂型围框一侧的支撑板分别相对位于下砂型围框的两侧。这样,下箱脱型时,中升降驱动装置带动下砂型上升,直到下砂型的底面(下砂型底板的上表面)与下砂型围框(的上表面)平齐,此时砂型转运平台(的上表面)也与下砂型围框(的上表面)平齐,并且砂型转运平台和左右驱动装置分别位于下砂型围框的两侧。然后使得左右驱动装置向砂型转运平台一侧移动,即可把位于左右驱动装置上的支撑板运送至上砂型围框与下砂型围框之间的同时,左右驱动装置即可把原来位于上砂型围框与下砂型围框之间的砂型推到砂型转运平台上。这样即可进行下一个循环的合模过程,所以可以循环作业,提供生产效率;同时,也无需人工搬离砂型,降低劳动强度。

对于上述的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喷砂管的两个出口要与上砂型围框和下砂型围框上的进砂通道相通,这样,在上砂型围框和下砂型围框上下移动时,喷砂管要随着上砂型围框和下砂型围框上下移动,这样就显得不方便,为了克服这种缺陷,作为进一步改进,本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还包括一个固定在机座上的过渡板,过渡板上开有两个过渡通道,喷砂管的两个出口分别与两个过渡通道相通;下升降驱动装置动作,带动下砂型围框向上移动,下砂型围框与分模板接触并推动分模板向上移动直到分模板与上砂型围框接触时,上砂型围框和下砂型围框上的进砂通道分别与两个过渡通道相通。这样,就把喷砂装置与上砂型围框和下砂型围框独立开来,喷砂装置无需随着上砂型围框和下砂型围框上下移动。当然,分模板同时分别与下砂型围框、上砂型围框接触而需要喷砂时,上砂型围框和下砂型围框上的进砂通道分别通过两个过渡通道与喷砂管相通,所以不会妨碍正常的喷砂作业。

上述的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上砂型围框与下砂型围框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相对应的定位销、定位销洞;在分模板上设置有与上述定位销、定位销洞相应的销孔、销钉。定位销与定位销洞的配合能够使得上砂型围框与下砂型围框上下相对时位置不会有偏差。定位销与销孔的配合、定位销洞与销钉的配合能够使得上砂型围框、分模板、下砂型围框上下相对时位置不会有偏差。上述的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中升降驱动装置均为油缸,该油缸穿过下导向筒。这样,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体积小。

上述的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上、下弹性体均为螺旋压缩弹簧。

上述的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上、中、下升降驱动装置均为油缸。

上述的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在上砂型底板的下表面上固定有上大下小的锥形模,浇道模芯穿过锥形模。通过锥形模能够在浇道模芯形成的铸液流入通道的上端入口部形成锥形的空腔,便于浇注时铸液的倒入和流动。

上述的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所述上砂型围框相对于上撑板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可上下升降的设置在上撑板上的结构为:在上撑板上固定有导套,在上砂型围框上固定上导柱,上导柱上端具有直径大于上导柱的轴颈,导套内孔是一个盲孔,盲孔口部具有孔径小于盲孔孔径的台阶孔,轴颈与盲孔配合,台阶孔与上导柱配合。这种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可上下升降的结构简单可靠,进一步简化了本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的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动作平稳的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送模前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的动作平稳的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下升降驱动油缸3竖直设置,其缸体与机座1固定。下撑板2与下升降驱动油缸3的活塞杆相连。下撑板上还固定有下导向筒11,下导向筒的外周设置有上下滑动的下滑套12。中升降驱动油缸4位于下导向筒11内竖直设置,其缸体固定在下撑板2上部。下砂型底板7与中升降驱动油缸的活塞杆相连。下砂型围框8环绕下砂型底板7,且其底部固定有下板10,下板下部连接四根下导柱38,四根下导柱穿过下撑板。被压缩在下撑板与下板10之间的四个下螺旋压缩弹簧9分别环绕四根下导柱。下板10与上下滑动的下滑套12相连。

上升降驱动油缸5竖直设置,其缸体与机座1固定。上撑板13与上升降驱动油缸5的活塞杆相连。上砂型底板14上部通过上导向筒15与机座相连,上导向筒的外周设置上下滑动的上滑套16,上滑套与固定在上砂型围框17上部的上板18相连。

上砂型围框17环绕上砂型底板14。上板18相对于上撑板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可上下升降的结构19设置在上撑板13上。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可上下升降的结构19有多种多样。例如,该结构19包括固定在上板上的四根上导柱191,在上撑板13上固定有四根导套192,上导柱191上端具有直径大于上导柱的轴颈193,导套内孔是一个盲孔194,盲孔口部具有孔径小于盲孔孔径的台阶孔195,轴颈193与盲孔194配合,台阶孔195与上导柱191配合。当轴颈193的上端面196与盲孔底部接触时,上导柱(及上板和上砂型围框)就不能相对于导套(和上撑板)再向上移动;当轴颈193的下端面197与台阶孔195的上端面198接触时,上导柱(及上板和上砂型围框)就不能相对于导套(和上撑板)再向下移动;也就是说,上导柱(及上板和上砂型围框)相对于上撑板在盲孔的深度范围内可相对于上撑板13上下升降。当然,导套与上导柱可相互互换,也就是说,导套固定在上板上,上导柱固定在上撑板上,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