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金钢精铸件铸造用增碳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3348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精密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金钢精铸件铸造用增碳剂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

铸造在进行时,通过制蜡模、蜡型焊接、脱蜡、焙烧、熔炼、浇注、清理及后处理加工完成,在铸造中,其中任意一环节的规范操作,均为制备后续高品质精铸件的根本,其中熔炼阶段最为关键,其是保证金属材料的液化根本,通常都是在熔炉中进行的,精铸件通常均是采用合金钢制备而成,由于熔炼中,而在铸造件进行实际的合金钢水熔炼时,通常是使用增碳剂,这样在使用时就可以可大幅度增加废钢用量,减少生铁用量或不用生铁,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增碳剂实际配方配比不够合理,因此实际的使用效果并不明显,并且实际的增碳剂在实际的加工中,会涉及到大量的碳流失,直接造成能源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配方合理,加工工艺便捷,效果显著的合金钢精铸件铸造用增碳剂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合金钢精铸件铸造用增碳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制成:

石油焦6-8份、纯化石墨5-7份、半石墨2-4份、改性沥青1-3份、二氧化硅3-5份、铝粉2-4份、结合剂2-4份、硅溶胶6-8份、促熔剂1-3份、粉状精煤6-8份、水玻璃6-8份、碳酸氢铵1-3份;

各原料的优选分量为:

石油焦7份、纯化石墨6份、半石墨3份、改性沥青2份、二氧化硅4份、铝粉3份、结合剂3份、硅溶胶7份、促熔剂2份、粉状精煤7份、水玻璃7份、碳酸氢铵2份;

所述的改性沥青包括包括下述原料:沥青130份、塑丁苯橡胶6份、多聚磷酸8份、脂肪酸5份、环氧树脂6份、水适量;

其制备方法为:将沥青投入到搅拌溶器中,再加水到沥青中,搅拌5分钟,静置溶胀分散40分钟,再将塑丁苯橡胶、多聚磷酸、脂肪酸投入到搅拌容器中,搅拌均匀,静置30分钟,其余物料加入其中,催干,即可制得改性沥青。

制备上述合金钢精铸件铸造用增碳剂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原料中所有的原料按照配比投入到球磨机中,球磨混合,过200-300目筛网,送入混料机中混合搅拌10-15min后,获得混料;

2)将上述混料送入压球机中,压力60-80kn下滚压混合磨粉;

3)将上述煅烧后的原料进行相应的煅烧后,磨粉,筛分即可获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设计新颖,配方合理,加工工艺科学规范,制备后的增碳剂实际使用中,性能优越,确保原料熔炼时,较少的原料制备较为高品质的铸件,效果显著,便于推广及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合金钢精铸件铸造用增碳剂,由以下原料制成:

石油焦6份、纯化石墨5份、半石墨2份、改性沥青1份、二氧化硅3份、铝粉2份、结合剂2份、硅溶胶6份、促熔剂1份、粉状精煤6份、水玻璃6份、碳酸氢铵1份;

所述的改性沥青包括包括下述原料:沥青130份、塑丁苯橡胶6份、多聚磷酸8份、脂肪酸5份、环氧树脂6份、水适量;

其制备方法为:将沥青投入到搅拌溶器中,再加水到沥青中,搅拌5分钟,静置溶胀分散40分钟,再将塑丁苯橡胶、多聚磷酸、脂肪酸投入到搅拌容器中,搅拌均匀,静置30分钟,其余物料加入其中,催干,即可制得改性沥青。

制备上述合金钢精铸件铸造用增碳剂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原料中所有的原料按照配比投入到球磨机中,球磨混合,过200目筛网,送入混料机中混合搅拌10min后,获得混料;

2)将上述混料送入压球机中,压力60kn下滚压混合磨粉;

3)将上述煅烧后的原料进行相应的煅烧后,磨粉,筛分即可获得。

实施例2

一种合金钢精铸件铸造用增碳剂,由以下原料制成:

石油焦8份、纯化石墨7份、半石墨4份、改性沥青3份、二氧化硅5份、铝粉4份、结合剂4份、硅溶胶8份、促熔剂3份、粉状精煤8份、水玻璃8份、碳酸氢铵3份;

所述的改性沥青包括包括下述原料:沥青130份、塑丁苯橡胶6份、多聚磷酸8份、脂肪酸5份、环氧树脂6份、水适量;

其制备方法为:将沥青投入到搅拌溶器中,再加水到沥青中,搅拌5分钟,静置溶胀分散40分钟,再将塑丁苯橡胶、多聚磷酸、脂肪酸投入到搅拌容器中,搅拌均匀,静置30分钟,其余物料加入其中,催干,即可制得改性沥青。

制备上述合金钢精铸件铸造用增碳剂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原料中所有的原料按照配比投入到球磨机中,球磨混合,过300目筛网,送入混料机中混合搅拌15min后,获得混料;

2)将上述混料送入压球机中,压力80kn下滚压混合磨粉;

3)将上述煅烧后的原料进行相应的煅烧后,磨粉,筛分即可获得。

实施例3

一种合金钢精铸件铸造用增碳剂,由以下原料制成:

石油焦7份、纯化石墨6份、半石墨3份、改性沥青2份、二氧化硅4份、铝粉3份、结合剂3份、硅溶胶7份、促熔剂2份、粉状精煤7份、水玻璃7份、碳酸氢铵2份;

所述的改性沥青包括包括下述原料:沥青130份、塑丁苯橡胶6份、多聚磷酸8份、脂肪酸5份、环氧树脂6份、水适量;

其制备方法为:将沥青投入到搅拌溶器中,再加水到沥青中,搅拌5分钟,静置溶胀分散40分钟,再将塑丁苯橡胶、多聚磷酸、脂肪酸投入到搅拌容器中,搅拌均匀,静置30分钟,其余物料加入其中,催干,即可制得改性沥青。

制备上述合金钢精铸件铸造用增碳剂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原料中所有的原料按照配比投入到球磨机中,球磨混合,过250目筛网,送入混料机中混合搅拌12min后,获得混料;

2)将上述混料送入压球机中,压力70kn下滚压混合磨粉;

3)将上述煅烧后的原料进行相应的煅烧后,磨粉,筛分即可获得。

对比试验:

分别进行4组相对统一的铸造件精铸编号传统组、对比1组、对比2组、对比3组,确保铸件的原料、形状统一,加工工艺统一,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增碳剂使用,对比1组、对比2组合对比3组分别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的增碳剂进行使用,测定增碳剂加入后,分别对比合金钢水中

碳含量:可以有效提高铁液中碳的含量;

颗粒细度:可以有效提高铁液对增碳剂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率,避免因过小的颗粒度而引起的增碳剂氧化烧损,正常值为10-30mm

挥发分:正常值≤1.0%;

硫含量:正常值s≤0.5%;

磷含量:正常值≤0.3%;

氮含量:正常值≤0.3%;

对比数据如下:

由此可见,传统组的增碳剂在实际的使用中,颗粒细度均高于对比1组、对比2组合对比3组的颗粒细度;挥发分也均高于对比1组、对比2组合对比3组的量;硫含量、磷含量、氮含量均高于对比1组、对比2组合对比3组的相应含量;因此由增碳剂的颗粒细度,挥发分、硫含量、磷含量、氮含量来看,对比1组、对比2组合对比3组均高于传统组的增碳剂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