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448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口。



背景技术:

目前,高炉炼铁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大幅提高热风温度,投资数十亿建设超高风温热风炉,以期望获得1300-1350℃及以上的风温。通常将热风从热风炉输送至高炉内,要经历长距离的输送,沿途的热损失是制约高炉获得高风温的重要因素。经过实验排查,发现高炉水冷风口的强制冷却会使风温降低30℃以上,导致炉内获得的实际风温低于1300-1350℃,降低了热风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口装置,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炉水冷风口的强制冷却降低了热风的使用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口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开设有出水口及入水口;风口,内开设有热风通道,所述热风通道的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热风通道的内壁与所述风口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冷却水水道,所述冷却水水道与所述入水口及出水口连通,所述风口的外壁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隔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导流机构,设置在所述热风通道的内壁与所述支撑机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风口底座,与所述风口的外壁连接,所述风口底座上开设有出水口及入水口,所述出水口及入水口与所述冷却水水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风口一端设置有风口曲面内壁,所述风口曲面内壁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风口另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耐磨层。

进一步地,所述耐磨层包括铬质合金材料或镁钛质合金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风口另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包括氧化锆耐热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机构包括:隔热套管,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套管包括莫来石套管或刚玉质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机构包括:风口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热风通道的内壁与所述支撑机构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口装置的支撑机构开设有出水口及入水口,风口内开设有热风通道,热风通道的内壁开设有凹槽,热风通道的内壁与风口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冷却水水道,冷却水水道与入水口及出水口连通,风口的外壁与支撑机构连接,隔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导流机构设置在热风通道的内壁与支撑机构之间,通过隔热机构,减少热风在风口的热损失,提高入炉风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口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风口2、隔热机构3及导流机构4。

所述支撑机构1开设有出水口1-2及入水口1-3。

所述风口2内开设有热风通道2-1,所述热风通道2-1的内壁2-11开设有凹槽,所述热风通道2-1的内壁2-11与所述风口2的外壁2-2之间设置有冷却水水道2-3,所述冷却水水道2-3与所述入水口1-3及出水口1-2连通,所述风口2的外壁2-2与所述支撑机构1连接。

所述隔热机构3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所述导流机构4设置在所述热风通道2-1的内壁2-11与所述支撑机构1之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支撑机构开设有出水口及入水口,风口内开设有热风通道,热风通道的内壁开设有凹槽,热风通道的内壁与风口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冷却水水道,冷却水水道与入水口及出水口连通,风口的外壁与支撑机构连接,隔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导流机构设置在热风通道的内壁与支撑机构之间,通过隔热机构,减少热风在风口的热损失,提高入炉风温。

详细介绍支撑机构的结构。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风口底座1-1。

所述风口底座1-1与所述风口2的外壁2-2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风口底座1-1通过焊接与所述风口2的外壁2-2固定连 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风口底座1-1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与所述风口2的外壁2-2固定连接。所述风口底座1-1上开设有出水口1-2及入水口1-3,所述出水口1-2及入水口1-3与所述冷却水水道连通,用于冷却水的进入和排出。

详细介绍风口的结构。

所述风口2一端设置有风口曲面内壁5。所述风口曲面内壁5与所述支撑机构1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风口曲面内壁5通过焊接与所述支撑机构1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风口曲面内壁5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与所述支撑机构1固定连接。所述风口曲面内壁5采用纯度99.9%的铜制材料,保证风口在与直吹管之间良好的密封性。

所述风口2另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耐磨层6。所述耐磨层6包括铬质合金材料或镁钛质合金材料,保证所述风口2内壁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可提高风口2的使用寿命。

所述风口2另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7。所述隔热层7包括氧化锆耐热纤维,可减少热风在风口的热损失,提高入炉风温。

详细介绍隔热机构的结构。

所述隔热机构包括:隔热套管3-1。

所述隔热套管3-1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隔热层3-1采用嵌入式安装方法,先在热风通道2-1的内壁2-11表面开出5-10mm凹槽,并将高温热胶涂于槽内,再将事先制备好的4-9mm的隔热套管3-1粘结在内壁2-1上。所述隔热套管3-1包括莫来石套管或刚玉质套管,隔热套管3-1材质为莫来石质或刚玉质材料,保证导热系数≤0.35w/(mk),可减少热风在风 口的热损失,提高入炉风温。

详细介绍导流机构的结构。

所述导流机构包括:风口导流板4-1。

所述风口导流板4-1设置在所述热风通道2-1的内壁2-11与所述支撑机构1之间,用于冷却水流出的导流。

为了更清楚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绍。

将风口底座1-1和热风通道2-1的内壁2-11采用铸钢制作,降低制造成本。风口2的外壁2-2采用纯度99.9%的纯铜制作,以保证良好的导热性能。

冷却水通过入水口1-3进入冷却水水道2-3中,在风口2循环后从出水口1-2排出。其中风口底座1-1采用铸钢制作,保证与铜制风口大套或铜制中套紧密结合。风口2的外壁2-2与风口底座1-1连接,隔热层3-1设置在凹槽内,通过隔热层3-1,减少热风在风口的热损失,提高入炉风温,由于风口内壁隔热层3-1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热风通道2-1的内壁2-11的表面温度,采用铸钢材料就可以保证风口2有足够的热导率。因此,热风通道风口2-1的内壁2-11采用铸钢材料。风口2的外壁2-2采用铜制,以保证足够的热导率。风口曲面内壁5与风口底座1-1连接,风口曲面内壁5采用纯度99.9%的铜制材料,保证风口2在与直吹管之间良好的密封性。

热风通道2-1的内壁2-11的隔热层3-1采用嵌入式安装方法,直接嵌入热风通道2-1的内壁2-11中,其材质为莫来石质或刚玉质材料,保证导热系数≤0.35w/(mk)。

该类风口在2650M3高炉上应用后,发现水温差可降低3-4℃,折合减少风温损失30℃以上。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