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纸箱板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1719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纸箱板打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纸箱板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纸箱板生产加工后需要通过挤压设备对纸箱进行挤压,挤压后需要通过打磨装置进行磨平,现有技术中的打磨设备结构不稳定,打磨辊和承载台不便于调节方位,且纸箱板固定不够牢靠,对部分偏远地区的废品回收站而言,仅通过人工的方式对硬纸箱板完成打磨,打磨效果差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硬纸箱板打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硬纸箱板打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块和伸缩电机,且伸缩电机位于两块固定块之间,所述伸缩电机的上端设有四根电动伸缩杆,四根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上端共同设有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L型架体,每个所述L型架体上均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有压块,每个所述压块与L型架体之间均设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均设有照明装置,两个所述固定块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开槽,每个所述开槽内均设有伸缩气缸,每个所述伸缩气缸的上端均设有气动伸缩杆,每个所述气动伸缩杆的上端均设有转动电机,两个所述转动电机的驱动端均设有第二转轴,每个所述第二转轴远离转动电机的一端均设有连接座,两个所述连接座之间设有打磨辊。

优选地,所述底座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等距离设有三组减震装置,每组所述减震装置均由两块减震板和第二弹簧组成,且第二弹簧位于两块减震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底座采用304不锈钢制成。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涂覆有高分子复合膜。

本实用新型中,一、底座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采用双减震板和第二弹簧配合结构,具有极好的减震效果;二、当准备使用该装置时,先利用伸缩电机驱动电动伸缩杆伸长、缩短,调节承载台至合适的高度,将待打磨的硬纸箱板置于承载台的上端,由于第二弹簧的弹性作用,压块可将硬纸板牢牢固定住,随后再利用伸缩气缸驱动气动伸缩杆上、下移动,继而将转动电机的高度调节至合适的位置,接着利用转动电机驱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着连接座转动,连接座带着打磨辊转动可对硬纸板进行打磨;三、照明装置的设置,使得装置在光照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仍可继续工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操作便捷,可节省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打磨辊和承载台调节方位十分方便,且纸箱板固定牢靠,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硬纸箱板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减震装置、3伸缩电机、4承载台、5压块、6L型架体、7连接座、8打磨辊、9第二转轴、10照明装置、11转动电机、12伸缩气缸、13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硬纸箱板打磨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涂覆有高分子复合膜,燃烧时产生的气体无毒无害,且具有阻燃功能,底座1采用304不锈钢制成,硬度,便于清洁,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底座1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块13和伸缩电机3,且伸缩电机3位于两块固定块13之间,伸缩电机3的上端设有四根电动伸缩杆,四根电动伸缩杆的上端共同设有承载台4,承载台4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L型架体6,每个L型架体6上均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有压块5,每个压块5与L型架体6之间均设有第一弹簧,两个固定块13的上端均设有照明装置10,两个固定块13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开槽,每个开槽内均设有伸缩气缸12,每个伸缩气缸12的上端均设有气动伸缩杆,每个气动伸缩杆的上端均设有转动电机11,两个转动电机11的驱动端均设有第二转轴9,每个第二转轴9远离转动电机11的一端均设有连接座7,两个连接座7之间设有打磨辊8,底座1内设有空腔,空腔内等距离设有三组减震装置2,每组减震装置2均由两块减震板和第二弹簧组成,且第二弹簧位于两块减震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一、底座1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减震装置2,减震装置2采用双减震板和第二弹簧配合结构,具有极好的减震效果;二、当准备使用该装置时,先利用伸缩电机3驱动电动伸缩杆伸长、缩短,调节承载台4至合适的高度,将待打磨的硬纸箱板置于承载台4的上端,由于第二弹簧的弹性作用,压块5可将硬纸板牢牢固定住,随后再利用伸缩气缸12驱动气动伸缩杆上、下移动,继而将转动电机11的高度调节至合适的位置,接着利用转动电机11驱动第二转轴9转动,第二转轴9带着连接座7转动,连接座7带着打磨辊8转动可对硬纸板进行打磨;三、照明装置10的设置,使得装置在光照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仍可继续工作;伸缩电机3可驱动电动伸缩杆伸长、缩短,伸缩气缸12可驱动气动伸缩杆伸长、缩短,此部分相关的具体结构和原理为现有成熟的技术,在此不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