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炉顶均压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1745发布日期:2018-08-14 20:12阅读:1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气净化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炉炉顶均压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高炉无料钟炉顶料罐均压放散的煤气是含有大量的粉尘、CO以及少量的H2、CH4等有毒、可燃的混合气体,每次装料前均需将其直接放散到大气中,这将对大气环境尤其会对高炉生产区域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浪费了部分煤气能源。

高炉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炉顶装料设备周期性地进行受料、均压、排料、均压煤气放散,因此,在高炉正常生产过程中,均压煤气是间断、周期性地进行放散。高炉炉顶料罐每小时约放散15次,即每天约放散360次。按吨铁放散煤气量7~9Nm³计算,目前,我国年煤气放散量达50亿立方米左右,经济损失高达5.5亿元人民币(高炉煤气单价按0.11元/Nm³计算)。

目前已知的均压放散煤气回收工艺,或回收成本过高,或不能实现完全回收和除尘,无法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二者兼顾。以日本IHI公司为代表的旋风除尘器-喷射回收流程,由于回收煤气的含尘量高,压力波动大,因而未能获得推广应用;法国敦克尔高炉采用的小文氏管,只能应用于采用湿法除尘系统高炉的炉顶均压放散煤气回收;湿法除尘水耗量大,电耗高,煤气温度大幅下降,大量的煤气显热被浪费。

申请号为90106036.4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高炉炉顶排压煤气强制回收装置”,该装置由引射器、文氏管除尘器和脱水器组成,在文氏管喉口处内腔安装介质喷嘴及喷水器,以低压蒸气为引射介质,以使排压煤气快速回收,并净化除尘及减小对净煤气管网的冲击。该公知技术采用的是湿法除尘,并需要通过脱水器对煤气进行降压处理;然而该设备复杂,且处理后的煤气同样存在上述温度大幅度下降、水电消耗大等浪费能源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高炉炉顶均压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及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炉炉顶均压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主要包括高炉的炉顶料罐、旋风除尘器、引射器和布袋除尘器,所述炉顶料罐通过第一管路与旋风除尘器连通,旋风除尘器的底部安设有旋风卸灰阀;第一管路的出口与一个三通接头的入口连通,三通接头的第一出口与第二管路连通,在第二管路上安设有引射器和强制回收阀,引射器包括两个进气口,引射器的一个进气口通过动力气体阀连通有均压煤气总管,引射器的另一个进气口与强制回收阀的出口连通,引射器的出口经布袋除尘器入口阀与布袋除尘器的入口连通,布袋除尘器的出口经布袋除尘器出口阀与净煤气管网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与第三管路的入口连通,第三管路上配置有自然回收阀,第三管路的出口与布袋除尘器入口阀连通;所述三通接头的出口与第四管路连通,第四管路上依次安设有均压放散阀A和消音器。

按上述方案,所述均压煤气总管通过一次均压阀与旋风除尘器连通。

按上述方案,第四管路与第五管路连通,第五管路上安设有均压放散阀B。

按上述方案,炉顶料罐通过第六管路依次与二次均压阀和氮气罐连通。

按上述方案,所述净煤气管网为TRT余压发电机组或减压阀组后序的净煤气管道,净煤气管网内的压力为8-10kPa。

按上述方案,所述炉顶料罐内设有压力检测点;布袋除尘器的入口管道安设有压力检测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设置布袋除尘器和引射器等,根据炉顶料罐内的压力变化,对应采取两种回收措施,将料罐内均压煤气完全回收至净煤气管网,避免均压煤气直接放散至大气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满足节能减排及环保要求;

2)本实用新型的引射器以高炉生产的副产品-高压净煤气为气源,而且高压净煤气不会污染回收的均压放散煤气;

3)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条管路,可充分保证炉顶料罐的均压;

4)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结构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性好,可行性高,固定投资低,运行维护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1、炉顶料罐;2、旋风卸灰阀;3、旋风除尘器;4、一次均压阀;5、二次均压阀;6、均压放散阀A;7、均压放散阀B;8、放散消音器;9、均压煤气总管;10、自然回收阀;11、动力气体阀;12、引射器;13、强制回收阀;14、布袋除尘器入口阀;15、布袋除尘器;16、布袋除尘器出口阀;17、净煤气管网;18、氮气罐;19、第一管路;20、第二管路;21、第三管路;22、第四管路;23、第五管路;24、第六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炉炉顶均压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主要包括高炉的炉顶料罐1、旋风除尘器3、引射器12和布袋除尘器15,所述炉顶料罐1通过第一管路19与旋风除尘器3连通,旋风除尘器3的底部安设有旋风卸灰阀2;第一管路19的出口与一个三通接头的入口连通,三通接头的第一出口与第二管路20连通,在第二管路20上安设有引射器12和强制回收阀13,引射器12包括两个进气口,引射器12的一个进气口通过动力气体阀11连通有均压煤气总管9,引射器12的另一个进气口与强制回收阀13的出口连通,引射器12的出口经布袋除尘器入口阀14与布袋除尘器15的入口连通,布袋除尘器15的出口经布袋除尘器出口阀16与净煤气管网17连通;所述第二管路20与第三管路21的入口连通,第三管路21上配置有自然回收阀10,第三管路21的出口与布袋除尘器入口阀14连通;所述三通接头的出口与第四管路22连通,第四管路22上依次安设有均压放散阀A6和消音器8;所述均压煤气总管9通过一次均压阀4与旋风除尘器3连通;第四管路22与第五管路23连通,第五管路23上安设有均压放散阀B7。炉顶料罐1通过第六管路24依次与二次均压阀5和氮气罐18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净煤气管网17为TRT余压发电机组或减压阀组后序的净煤气管道,净煤气管网17内的压力为8-10kPa;高压净煤气未经TRT余压发电机组或减压阀组,仍处于高压状态;所述炉顶料罐1内设有压力检测点;布袋除尘器15的入口管道安设有压力检测点;引射器12采用的动力气体为高压净煤气,该高压净煤气取自炉顶料罐一次均压净煤气总管;布袋除尘器15的筒体数量≥1。

一种高炉炉顶均压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如上所述的高炉炉顶均压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所述系统内各阀均处于初始的闭合状态;

步骤二、对高炉炉顶料罐1均压处理,均压完成后将炉顶料罐1内的原燃料按生产工艺要求布到高炉内;

步骤三、自然回收:开启自然回收阀10,高炉炉顶料罐1内的荒煤气经均压放散管道(也即第一管道19)进入旋风除尘器3初步除尘后,流入布袋除尘器15精除尘后形成净煤气,最后进入净煤气管网17;

步骤三、强制回收:随着荒煤气的不断流出,炉顶料罐1内的压力逐渐降低;当炉顶料罐1内的压力降低至规定压力值A时,炉顶料罐1内的荒煤气进入布袋除尘器15的气体流速显著降低。关闭自然回收阀10进入强制回收步骤:开启强制回收阀13及动力气体阀11,高压净煤气通过均压煤气总管9进入引射器12,炉顶料罐1内剩余的煤气在高压净煤气的引射下,进入布袋除尘器15除尘,最终进入净煤气管网17;

步骤四、自然放散:随着荒煤气的进一步流出,炉顶料罐1内的压力越来越小;当炉顶料罐1内压力降低至规定压力值B时,关闭所述动力气体阀11和强制回收阀13,并开启均压放散阀A6,使炉顶料罐1内压力与环境压力一致,为后序的炉顶料罐1装料工序做准备。

在步骤二中,炉顶料罐1采用常规方法均压,即开启一次均压阀4,高压净煤气经过均压煤气总管9及一次均压阀4进入炉顶料罐1,并将旋风除尘器3中的粉尘回吹入炉顶料罐1;若一次均压完成后,炉顶料罐1内压力与高炉炉内顶部压力之差大于10kPa,再开启二次均压阀5,用氮气对炉顶料罐1进行二次均压,待炉顶料罐1内压力与高炉炉内顶部压力之差小于10kPa或炉顶料罐1内压力大于高炉炉内顶部压力时,关闭相关阀门,均压过程结束。

在步骤三中,所述规定压力值A小于炉顶料罐1放散煤气时的初始压力,且大于所述净煤气管网17内压力;所述规定压力值A为50-100kPa。

在步骤四中,所述规定压力值B为5-10kPa。

当引射器12强制回收管路(也即第二管路20)出现故障时,可通过PLC自动控制将系统切换至自然回收工作模式和自然放散工作模式。对于不同类型的高炉,只需根据炉顶料罐1几何容积的大小,即每次放散的煤气量,选择合适规格型号的布袋除尘器15及引射器12即可。

为了相关阀门及设备的检修更换方便,相关阀门前后可以设置检修更换需要的切断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