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镜片研磨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5135发布日期:2018-06-22 22:10阅读:10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片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学镜片研磨皿。



背景技术:

光学镜片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手机、摄像机、显微镜等技术领域,光学镜片在生产过程中为保证较高的纯度、透明度、均匀度等,需要用研磨皿进行抛光,以去除光学镜片粗磨表面破坏层,以达到镜片的外观要求。在研磨时,往往会由于镜片和研磨皿之间的碰撞力而导致镜片发生破裂的问题,从而带来损失;同时,在研磨过程中,由于镜片与研磨皿之间的摩擦力会使研磨皿发生磨损,影响研磨的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光学镜片研磨皿,既有效的降低了研磨时对镜片造成的撞击破裂的问题,也改善了研磨皿由于发热而容易出现磨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学镜片研磨皿,包括安装座、缓冲层和研磨层,所述安装座和研磨层之间设置有一层缓冲层,所述安装座的上端面开设有向上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缓冲层的下端面设置有相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相应的内螺纹,所述缓冲层的上端面设置有相应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研磨层下端面上设置有相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有相应的内螺纹,所述研磨层的上端面为凹形弧面,所述凹形弧面内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凹形弧面的外表面喷涂有一层隔热涂层,所述凹形弧面上均匀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安装座的下端面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开设有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隔热涂层为复合硅酸镁铝隔热涂层。

优选的,所述弧形凸起为钻石粒弧形凸起。

优选的,所述弧形凸起为顺时针或逆时针排列。

优选的,所述弧形凸起的高度为5mm-10mm。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为弹性橡胶缓冲层。

优选的,所述凹形弧面的四周设置有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学镜片研磨皿,通过在研磨层与安装座之间设置一层缓冲层,并且在凹形弧面的外表面喷涂一层隔热涂层,既有效的降低了研磨时对镜片造成的撞击破裂的问题,也改善了研磨皿由于发热而容易出现磨损的问题,提高了研磨的效率和质量,延长了研磨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座,2-缓冲层,3-研磨层,31-凹形弧面,32-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镜片研磨皿,包括安装座1、缓冲层2和研磨层3,所述安装座1和研磨层3之间设置有一层缓冲层2,所述安装座1的上端面开设有向上的第一凸起(图中未给出),所述第一凸起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缓冲层2的下端面设置有相应的第一凹槽(图中未给出)、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相应的内螺纹,所述缓冲层2的上端面设置有相应的第二凸起(图中未给出)、所述第二凸起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研磨层1下端面上设置有相应的第二凹槽(图中未给出),所述第二凹槽设置有相应的内螺纹,所述研磨层3的上端面为凹形弧面31,所述凹形弧面31内开设有条形槽(图中未给出),所述凹形弧面31的外表面喷涂有一层隔热涂层,所述凹形弧面31上均匀设置有弧形凸起(图中未给出),所述安装座1的下端面开设有第三凹槽(图中未给出),所述第三凹槽内开设有内螺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研磨层3与安装座1之间设置一层缓冲层2,并且在凹形弧面31的外表面喷涂一层隔热涂层,既有效的降低了研磨时对镜片造成的撞击破裂的问题,也改善了研磨皿由于发热而容易出现磨损的问题,提高了研磨的效率和质量,延长了研磨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增强研磨皿的隔热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涂层为复合硅酸镁铝隔热涂层。

为增加研磨的效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凸起取用硬度较好的钻石粒弧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研磨皿在工作时为顺时针或逆时针研磨,为增加研磨的效果,所述弧形凸起为顺时针或逆时针排列。

在保证研磨效果的同时,又不至于对镜片造成伤害,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凸起的高度为5mm-10mm。

为让缓冲层更好的达到缓冲的效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2为弹性橡胶缓冲层。

为防止镜片在研磨时由于镜片与研磨皿之间的摩擦力而发生掉落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凹形弧面31的四周设置有挡板32。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