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坯喷号铜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7935发布日期:2018-08-04 15:01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坯喷号铜丝。



背景技术:

喷号机(英文:Spray Marking Machine)是对在高温状态下的红热型板坯或常温的板坯进行喷号标记的专门设备,它主要用于炼钢连铸以及轧钢工艺上,主要用于冷热板坯ID的标识。其工作原理为:将两根金属铝、铜丝的端部形成短路,金属铝、铜丝在电流作用下连续被产生的电弧并融化,熔融的金属铝、铜丝瞬间雾化的粉末被高压气流吹到铸坯表面,同时喷头按照软件控制的运动轨迹通过伺服X、Y行走机构的变化使金属粉末吹到板坯表面形成字符。

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手持焊丝操作时可能会使焊丝受到污染而且不能保证铜丝输出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焊接的质量,而且由于铜丝含锌量较高,在工作过程中容易造成飞溅可能会造成操作者的手部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项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避免铜丝受到污染、能实现铜丝间接输出以及能保护操作者手部的铜丝,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钢坯喷号铜丝,所述铜丝包括铜丝本体和设置于所述铜丝本体外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为一端开放设置另一端为锥形的出丝头的管状结构,所述出丝头的几何中心处开设有出丝孔,所述保护套与所述铜丝本体之间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沿所述保护套轴向布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包括一个在所述保护套内壁成型的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内设有与所述环形滑槽配合且能在所述环形滑槽内滑动的滑套,所述滑套与所述环形滑槽的端部设有弹性弹簧,所述滑套内部空腔的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滑套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滑套的朝向相反;所述滑套内设有若干卡爪,若干所述卡爪绕所述滑套中心轴均匀布置后与所述滑套的内壁配合的结构,若干所述卡爪对应所述滑套中心轴的位置成型有用于放置铜丝本体的缺口;

所述第一夹持部其中两个呈180°相对布置的卡爪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卡爪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位置对应的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连接有第一活动架,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四连接杆连接有第二活动架,所述第一活动架和所述第二活动架用于带动所述卡爪在所述保护套内沿轴向运动。

所述第一活动架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活动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方向相反的第二斜面,所述保护套内设有供所述第一活动架和所述第二活动架沿轴向运动的空腔,所述保护套对应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分别设有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所述第一按钮和所述第二按钮的底面分别成型为与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配合的斜面,所述第一按钮和所述第二按钮与所述保护套之间设有弹性弹簧。

所述缺口、所述第一按钮以及所述第二按钮的工作面均成型有防滑纹,提高工作时的稳定性。

所述保护套的外壁上设有防护组件,保护操作者的手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钢坯喷号铜丝,利用带有防护组件的保护套将操作者的手部和铜丝分开,保证操作者手部安全的同时减少手持原因导致的焊接质量问题,而且使用者可以通过保护套上的传动组件间接且均匀地输出铜丝,保证工作过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夹持部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1、保护套,2、出丝头,3、传动组件,301、第一夹持部,302、第二夹持部,303、环形滑槽,304、滑套,305、卡爪,306、缺口,307、第一连接杆,308、第二连接杆,309、第三连接杆,310、第四连接杆,311、第一活动架,312、第二活动架,313、第一斜面,314、第二斜面,315、第一按钮,316、第二按钮,4、防护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钢坯喷号铜丝,铜丝包括铜丝本体和设置于铜丝本体外的保护套1,保护套1为一端开放设置另一端为锥形的出丝头 2的管状结构,出丝头2的几何中心处开设有出丝孔,保护套1与铜丝本体之间通过传动组件3连接,传动组件3包括沿保护套1轴向布置的第一夹持部301和第二夹持部302,第一夹持部301和第二夹持部 302均包括一个在保护套1内壁成型的环形滑槽303,环形滑槽303内设有与环形滑槽303配合且能在环形滑槽303内滑动的滑套304,滑套304与环形滑槽303的端部设有弹性弹簧,滑套304内部空腔成型为梯形,第一夹持部301的滑套和第二夹持部302的滑套的朝向相反;滑套304内设有若干卡爪305,若干卡爪305绕滑套304中心轴均匀布置后与滑套304的内壁配合的结构,若干卡爪305对应滑套304中心轴的位置成型有用于放置铜丝本体的缺口306;

第一夹持部301其中两个呈180°相对布置的卡爪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07和第二连接杆308,第二夹持部302的卡爪连接有与第一连接杆307和第二连接杆308位置对应的第三连接杆309和第四连接杆310,第一连接杆307和第三连接杆309连接有第一活动架311,第二连接杆308和第四连接杆310连接有第二活动架312,第一活动架 311和第二活动架312用于带动卡爪305在保护套1内沿轴向运动。

第一活动架311上设有第一斜面313,第二活动架312上设有与第一斜面313方向相反的第二斜面314,保护套1内设有供第一活动架 311和第二活动架312沿轴向运动的空腔,保护套1对应第一斜面313 和第二斜面314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分别设有第一按钮315和第二按钮316,第一按钮315和第二按钮316的底面分别成型为与第一斜面313和第二斜面314配合的斜面,第一按钮315和第二按钮316与保护套1之间设有弹性弹簧。

缺口306、第一按钮315以及第二按钮316的工作面均成型有防滑纹,提高工作时各操作部件的稳定性。

保护套1的外壁上设有防护组件4,避免操作者才工作工程中受伤。

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操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按下第二按钮,此时第二按钮底部的斜面推动第二活动架从而带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卡爪向右移动到环形滑槽的最右侧,此时第一夹持部的卡爪进入滑套利用缺口将铜丝紧紧地卡住,此时出丝孔外的铜丝长度固定,操作人员可以进行正常工作;

当需要输出铜丝的时候,松开第二按钮,然后按下第一按钮,此时第一按钮底部的斜面推动第一活动架从而带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卡爪向左移动,此时第二夹持部的卡爪在左侧弹性弹簧的作用下会将铜丝卡住,随着第一活动架继续向左移动直至环形滑槽的最左侧,第二夹持部将卡住的铜丝继续向左送出一段距离以满足工作需求。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