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钨钢烧结垫板的清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5946发布日期:2018-09-01 03:58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钨钢烧结垫板的清理系统。



背景技术:

钨钢,又称为硬质合金,是指至少含有一种金属碳化物组成的烧结复合材料,碳化钨、碳化钴、碳化铌、碳化钛和碳化钽等是钨钢的常见组份。钨钢的生产属于粉末冶金技术,即为制取金属粉末或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压制形成坯料,然后送入烧结炉加热到一定温度(烧结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保温时间),再冷却下来,从而得到所需性能的钨钢毛坯,最后再对得到的钨钢毛坯进行“检验(无损超声波探伤检测)→毛坯尺寸精度检验→电火花加工(或线切割成型)→打磨→抛光→检验→打标→包装”等一系列处理即可出厂。上述烧结工序中,需要将粉末坯料放置在烧结专用垫板上,然后一并送入烧结炉内进行烧结,烧结完毕后粉末坯料形成钨钢毛坯,再将毛坯从垫板上取下,并需要对垫板上残留的碳粉等粉尘进行清理才能再次使用,其中传统的是采用人工刷除的方式对烧结垫板进行清理,不仅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且刷除时会产生大量的灰尘从而对工人的人身健康造成极大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钨钢烧结垫板的清理系统,其提升了清理烧结垫板的自动化水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效率低下、劳动强度高的问题,并对粉尘进行收集处理,不仅保证了工人健康且更加环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用于钨钢烧结垫板的清理系统,其包括刷除装置、粉尘处理装置、以及分别通过除尘管道连接在刷除装置和粉尘处理装置之间的风机,其中:

所述刷除装置包括支撑台、安装于支撑台上的输送机构、固定于支撑台上方的防护箱、固定于防护箱内部的清刷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清刷机构和输送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支撑台为平板状且其中心设有长条状安装槽;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两个依次连接且宽度一致的输送带,所述两个输送带的主动辊均安装在安装槽内且均与安装槽长度方向相平行,两个输送带的从动辊分别安装在支撑台的两端;所述防护箱的底部开口并与支撑台上表面相通,所述防护箱的宽度大于两个输送带的宽度且横跨式安装于输送带上方,所述防护箱的两个与安装槽相平行的侧壁均为铰接式箱门且两个箱门底部与支撑台上表面均留有缝隙以供输送带通过;所述清刷机构包括可升降支架、安装在可升降支架上的轴承座、通过轴承座安装在防护箱内部的辊筒以及多个固定在辊筒圆周面的刷子,其中所述可升降支架包括通过调节螺杆可升降式地安装在防护箱上方的支撑板和固定在支撑板下方且垂直向下延伸并穿过防护箱顶板的两个安装板,所述两个安装板相互平行且轴承座分别安装在两个安装板上,所述辊筒的两端分别安装在轴承座上且辊筒的至少一端还穿过防护箱侧壁并延伸至防护箱外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板上的第一电机和固定在防护箱顶板上方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皮带传动机构与辊筒伸出至防护箱外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皮带传动机构与两个输送带的主动辊连接;

所述粉尘处理装置包括雾化水箱以及设置在雾化水箱内部的喷淋机构,所述雾化水箱内设有固定在底部的第一隔板,且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低于雾化水箱顶板的高度并将雾化水箱的底部空间分割为回流室和沉淀室,所述雾化水箱的顶板上设有位于回流室上方的出风口且出风口处设有进水管,所述沉淀室底部设有排污管,所述喷淋机构包括置于回流室内的水泵、置于沉淀室上方的多个喷头以及连接在水泵和喷头之间的输送管;

所述除尘管道包括连接在防护箱和风机之间的进气管和连接在风机与雾化水箱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末端高度低于第一隔板高度并伸入沉淀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使用时将未经处理的烧结垫板置于其中一个输送带上,然后启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则第二电机带动两个输送带同向运动并将烧结垫板经箱门下方的缝隙运送到防护箱内部,当烧结垫板经过辊筒下方时,辊筒带动刷子转动即可自动对烧结垫板表面的残留粉尘进行刷除,清理完毕的烧结垫板再被另一输送带经另一个箱门输送到支撑台另一端,刷除下来的较重粉尘从两个输送带之间的缝隙落入支撑台下方以供收集,而防护箱内产生的扬尘则通过风机和除尘管道进入雾化水箱内进行雾化除尘,经过除尘处理的空气最终从出风口排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提升了烧结垫板清理作业的自动化水平,不仅提升了作业效率,更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粉尘危害,同时实现了对粉尘的自动收集和处理,更加环保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刷除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用于钨钢烧结垫板的清理系统,其包括刷除装置、粉尘处理装置、以及分别通过除尘管道连接在刷除装置和粉尘处理装置之间的风机1,其中:

所述刷除装置包括支撑台21、安装于支撑台21上的输送机构、固定于支撑台21上方的防护箱22、固定于防护箱22内部的清刷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清刷机构和输送机构的驱动机构,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台21为平板状且其中心设有长条状安装槽211,所述安装槽211正下方设有集料斗212以用于收集从安装槽211漏出的粉尘;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两个依次连接且宽度一致的输送带23,所述两个输送带23的主动辊231均安装在安装槽211内且均与安装槽211长度方向相平行,两个输送带23的从动辊232分别安装在支撑台21的两端,当两个输送带23同方向转动时即可将需处理的烧结垫板9从支撑台21一端运送到另一端;

如图3所示,所述防护箱22的底部开口并与支撑台21上表面相通,所述防护箱22的宽度大于两个输送带23的宽度且横跨式安装于输送带23上方,所述防护箱22的两个与安装槽211相平行的侧壁均为铰接式箱门221且两个箱门221底部与支撑台21上表面均留有缝隙以供输送带23通过,其中至少一个箱门221为中空结构并设有气体流道222且该箱门221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有与气体流道222相通的进气口223和出气口224,且所述进气口223位于气体流道222的上端,所述出气口224位于气体流道222的下端,以用于通过风力将输送带23上的粉尘吹到安装槽211中;

所述清刷机构包括可升降支架、安装在可升降支架上的轴承座241、通过轴承座241安装在防护箱22内部的辊筒242以及多个固定在辊筒242圆周面的刷子243,其中所述可升降支架包括通过调节螺杆251可升降式地安装在防护箱22上方的支撑板252和固定在支撑板252下方且垂直向下延伸并穿过防护箱22顶板的两个安装板253,所述两个安装板253相互平行,如图4所示,所述防护箱22的两个与辊筒242相垂直的侧壁分别设有调节孔225,所述安装板253为L型结构并包括固接在支撑板252下方的竖直部2531和固接在竖直部2531下端的水平部2532,所述两个安装板253的水平部2532通过调节孔225延伸至防护箱22外部且轴承座241固定在水平部2532下表面,所述防护箱22外部还设有用于封住调节孔225的挡板254,其中所述挡板254上设有与安装板253水平部2532相匹配的穿孔并通过穿孔套在安装板253水平部2532上,所述轴承座241位于挡板254的远离防护箱22一侧;所述调节螺杆251为多个并分别竖直固定在防护箱22顶板上方,所述支撑板252上设有若干与调节螺杆251相匹配的固定孔并水平地套在各调节螺杆251上且每个调节螺杆251上还套有分别位于支撑板252上方和下方的两个调节螺帽255,通过可升降支架和调节孔225可根据烧结垫板9的厚度以及刷子243的磨损程度对辊筒242的高度进行实时调节,保证良好的刷除清理效果;

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板252上的第一电机26和固定在防护箱22顶板上方的第二电机27,所述第一电机26通过皮带传动机构与辊筒242伸出至防护箱22外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7通过皮带传动机构与两个输送带23的主动辊231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粉尘处理装置包括雾化水箱31以及设置在雾化水箱31内部的喷淋机构,所述雾化水箱31内设有固定在底部的第一隔板311以及分别设有固定在其顶板下方且依次排列的第二隔板312、第三隔板313和第四隔板314,所述第一隔板311的高度低于雾化水箱31顶板的高度并将雾化水箱31的底部空间分割为回流室315和沉淀室316,所述雾化水箱31的顶板上设有位于回流室315上方的出风口317且出风口317处设有进水管318,所述沉淀室316底部设有排污管319,所述喷淋机构包括置于回流室315内的水泵321、置于沉淀室316上方的多个喷头322以及连接在水泵321和喷头322之间的输送管323,第二隔板312位于回流室315上方且其下端朝向沉淀室316一侧倾斜,第一隔板311、第二隔板312的上端、第三隔板313和第四隔板314均相互平行,所述第三隔板313和第四隔板314均位于沉淀室316上方并分别位于喷头322的两侧,第二隔板312和第四隔板314的下端均高于第一隔板311上端,第三隔板313的下端低于第一隔板311上端且其上端设有通气孔3131;

所述除尘管道包括连接在防护箱22和风机1之间的进气管11和连接在风机与雾化水箱31的出气管12,所述出气管12的末端高度低于第一隔板311高度并伸入沉淀室316内,且所述出气管12末端位于第四隔板314背离喷头322的一侧;如图1所示,使用前先通过进水管318向回流室315和沉淀室316内注入清水直至淹没第一隔板311,使用时携带有大量粉尘的空气被风机1从防护箱22抽出并通过出气管12排入到沉淀室316的水中,即可被沉淀池的水进行初次除尘,部分未被水吸收的粉尘从水中再进入第三隔板313和第四隔板314之间,从而被喷头322喷出的水雾再次清洗,粉尘含量达到排放标准的空气最终经过第三隔板313的通气孔3131和第二隔板312下端排出到室外;同时,沉淀室316内的粉尘沉淀成为污泥即可从排污管319排出,沉淀室316上层的较清的水则漫过第一隔板311回到回流室315再次用于喷淋机构的喷淋雾化作业。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