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候性铝合金型材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5096发布日期:2018-08-24 23:0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型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耐候性铝合金型材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铝合金型材结构强度大,重量轻、制作方便等特点,已成为目前一种广为使用的结构及装饰性材料,但由于铝合金基材一金属铝为主,其化学性质活泼,存在这易于氧化等问题,也导致了铝合金型材存在着易磨损、氧化变色等不足,导致铝合金型材耐候性能较差,因此目前在铝合金型材生产中,往往采用通过对铝合金型材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来克服以上不足,目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阳极氧化、静电喷涂、电泳涂漆及氟碳喷涂等几种,这些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铝合金型材易磨损、氧化变色等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当表面涂层受损后,由于铝合金型材材质未发生变化,因此其易磨损及易氧化等不足依然十分明显。

因此,目前急需研发一种新的高耐候性铝合金型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耐候性铝合金型材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耐候性铝合金型材,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铝79.2-90.6份,铜0.5-1份,锰0.5-1份,镁1.2-4份,锌0.2-0.7份,硅1-2份,钛1-2份,铁1-2份,锆0.3-0.8份,钨3-6份,铋0.1-0.3份,锑0.3-0.5份,铼0.3-0.5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铝85.05份,铜0.75份,锰0.75份,镁2.5份,锌0.45份,硅1.5份,钛1.5份,铁1.5份,锆0.5份,钨4.5份,铋0.2份,锑0.4份,铼0.4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铝87.65份,铜0.6份,锰0.6份,镁2份,锌0.3份,硅1.2份,钛1.2份,铁1.2份,锆0.4份,钨4份,铋0.15份,锑0.35份,铼0.35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铝82.55份,铜0.8份,锰0.8份,镁3份,锌0.6份,硅1.8份,钛1.8份,铁1.8份,锆0.7份,钨5份,铋0.25份,锑0.45份,铼0.45份。

一种生产上述高耐候性铝合金型材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配料及熔炼:分别称取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进行配料,再将各原料加入熔炼炉内,升温至炉料开始软化下塌时,向熔液表面撒上一层覆盖剂覆盖,当炉料完全熔化后,扒出表面浮渣,保持熔炼炉内温度为700-750℃,高温熔炼5-7h,得到铝合金熔液;

(2)铸造:将得到的铝合金熔液铸造成铸棒,切断成短棒,去掉其表面的氧化皮,得到铝合金铸锭;

(3)退火:将得到的铝合金铸锭进行均匀化退火21-24h;

(4)两步法热处理:将铝合金铸锭进行双级加热,将铝合金铸锭加热至300-350℃保温1-1.5h,风冷后,继续加热到450-500℃保温2.5-3.5h,得到处理后的铝合金铸锭;

(5)挤压:将热处理后的铝合金铸锭经过铝合金型材模具挤压得到铝合金型材;

(6)时效:对铝合金型材进行一级时效处理,温度为430-500℃、时间50-120min,然后将其水冷至室温后,再进行二级时效热处理,温度为150-200℃、时间2-12h,再空冷至室温得到时效型材;

(7)冷处理:将时效后的铝合金型材重新固溶淬火后15-25min内,置于液氮中进行冷处理,其中,冷处理温度为(-200)-(-185)℃,保温时间为15-45min;

(8)氧化处理:将型材放入硫酸溶液中,以铝型材为阳极,纯铝板为阴极,生产氧化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1)中,覆盖剂由下列重量份的覆盖剂原料混合而成:碳酸钠9份,氯化钾4份,玻璃粉5份,刚玉粉6份,萤石粉8份,椰壳炭粉3份,氮化铝6份,镁砂粉5份,莫来石粉8份,凹凸棒土4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2)中,将得到的铝合金熔液在温度为700-720℃,铸造速度为70-85mm/min的条件下铸造成为铸棒,切断成长度为500-600mm的短棒,去掉其表面的氧化皮,得到铝合金铸锭。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3)中,将得到的铝合金铸锭在退火温度为460-475℃的条件下进行均匀化退火21-24h。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5)中,先将模具预热到温度为300-320℃,将热处理后的铝合金铸锭经过铝合金型材模具挤压,挤压温度为450-480℃,挤压力为320-330kn,得到铝合金型材。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8)中,将型材放入为150g/l的硫酸溶液中,以铝型材为阳极,纯铝板为阴极,生产氧化膜的平均厚度为3-5μm。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各合金元素按一定比例进行添加调整配比,从而提高铝合金型材的耐候性,最终获得一种高耐候性的铝合金型材;此外,该铝合金型材的生产工艺简单、周期短、效率高,适于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耐候性铝合金型材,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铝90.6份,铜0.5份,锰0.5份,镁1.2份,锌0.2份,硅1份,钛1份,铁1份,锆0.3份,钨3份,铋0.1份,锑0.3份,铼0.3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耐候性铝合金型材,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铝79.2份,铜1份,锰1份,镁4份,锌0.7份,硅2份,钛2份,铁2份,锆0.8份,钨6份,铋0.3份,锑0.5份,铼0.5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耐候性铝合金型材,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铝85.05份,铜0.75份,锰0.75份,镁2.5份,锌0.45份,硅1.5份,钛1.5份,铁1.5份,锆0.5份,钨4.5份,铋0.2份,锑0.4份,铼0.4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耐候性铝合金型材,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铝87.65份,铜0.6份,锰0.6份,镁2份,锌0.3份,硅1.2份,钛1.2份,铁1.2份,锆0.4份,钨4份,铋0.15份,锑0.35份,铼0.35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耐候性铝合金型材,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铝82.55份,铜0.8份,锰0.8份,镁3份,锌0.6份,硅1.8份,钛1.8份,铁1.8份,锆0.7份,钨5份,铋0.25份,锑0.45份,铼0.45份。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耐候性铝合金型材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配料及熔炼:分别称取上述实施例中重量份数的原料进行配料,再将各原料加入熔炼炉内,升温至炉料开始软化下塌时,向熔液表面撒上一层覆盖剂覆盖,当炉料完全熔化后,扒出表面浮渣,保持熔炼炉内温度为700℃,高温熔炼5h,得到铝合金熔液;其中,覆盖剂由下列重量份的覆盖剂原料混合而成:碳酸钠9份,氯化钾4份,玻璃粉5份,刚玉粉6份,萤石粉8份,椰壳炭粉3份,氮化铝6份,镁砂粉5份,莫来石粉8份,凹凸棒土4份;

(2)铸造:将得到的铝合金熔液在温度为700℃,铸造速度为70mm/min的条件下铸造成为铸棒,切断成长度为500mm的短棒,去掉其表面的氧化皮,得到铝合金铸锭。

(3)退火:将得到的铝合金铸锭在退火温度为460℃的条件下进行均匀化退火21h;

(4)两步法热处理:将铝合金铸锭进行双级加热,将铝合金铸锭加热至300℃保温1h,风冷后,继续加热到450℃保温2.5h,得到处理后的铝合金铸锭;

(5)挤压:先将模具预热到温度为300℃,将热处理后的铝合金铸锭经过铝合金型材模具挤压,挤压温度为450℃,挤压力为320kn,得到铝合金型材;

(6)时效:对铝合金型材进行一级时效处理,温度为430℃、时间50min,然后将其水冷至室温后,再进行二级时效热处理,温度为150℃、时间2h,再空冷至室温得到时效型材;

(7)冷处理:将时效后的铝合金型材重新固溶淬火后15min内,置于液氮中进行冷处理,其中,冷处理温度为-200℃,保温时间为15min;

(8)氧化处理:将型材放入为150g/l的硫酸溶液中,以铝型材为阳极,纯铝板为阴极,生产氧化膜,氧化膜的平均厚度为3μm。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耐候性铝合金型材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配料及熔炼:分别称取上述实施例中重量份数的原料进行配料,再将各原料加入熔炼炉内,升温至炉料开始软化下塌时,向熔液表面撒上一层覆盖剂覆盖,当炉料完全熔化后,扒出表面浮渣,保持熔炼炉内温度为750℃,高温熔炼7h,得到铝合金熔液;其中,覆盖剂由下列重量份的覆盖剂原料混合而成:碳酸钠9份,氯化钾4份,玻璃粉5份,刚玉粉6份,萤石粉8份,椰壳炭粉3份,氮化铝6份,镁砂粉5份,莫来石粉8份,凹凸棒土4份;

(2)铸造:将得到的铝合金熔液在温度为720℃,铸造速度为85mm/min的条件下铸造成为铸棒,切断成长度为600mm的短棒,去掉其表面的氧化皮,得到铝合金铸锭。

(3)退火:将得到的铝合金铸锭在退火温度为475℃的条件下进行均匀化退火24h;

(4)两步法热处理:将铝合金铸锭进行双级加热,将铝合金铸锭加热至350℃保温1.5h,风冷后,继续加热到500℃保温3.5h,得到处理后的铝合金铸锭;

(5)挤压:先将模具预热到温度为320℃,将热处理后的铝合金铸锭经过铝合金型材模具挤压,挤压温度为480℃,挤压力为330kn,得到铝合金型材;

(6)时效:对铝合金型材进行一级时效处理,温度为500℃、时间120min,然后将其水冷至室温后,再进行二级时效热处理,温度为200℃、时间12h,再空冷至室温得到时效型材;

(7)冷处理:将时效后的铝合金型材重新固溶淬火后25min内,置于液氮中进行冷处理,其中,冷处理温度为-185℃,保温时间为45min;

(8)氧化处理:将型材放入为150g/l的硫酸溶液中,以铝型材为阳极,纯铝板为阴极,生产氧化膜,氧化膜的平均厚度为5μm。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耐候性铝合金型材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配料及熔炼:分别称取上述实施例中重量份数的原料进行配料,再将各原料加入熔炼炉内,升温至炉料开始软化下塌时,向熔液表面撒上一层覆盖剂覆盖,当炉料完全熔化后,扒出表面浮渣,保持熔炼炉内温度为720℃,高温熔炼6h,得到铝合金熔液;其中,覆盖剂由下列重量份的覆盖剂原料混合而成:碳酸钠9份,氯化钾4份,玻璃粉5份,刚玉粉6份,萤石粉8份,椰壳炭粉3份,氮化铝6份,镁砂粉5份,莫来石粉8份,凹凸棒土4份;

(2)铸造:将得到的铝合金熔液在温度为710℃,铸造速度为80mm/min的条件下铸造成为铸棒,切断成长度为550mm的短棒,去掉其表面的氧化皮,得到铝合金铸锭。

(3)退火:将得到的铝合金铸锭在退火温度为470℃的条件下进行均匀化退火22h;

(4)两步法热处理:将铝合金铸锭进行双级加热,将铝合金铸锭加热至325℃保温1.2h,风冷后,继续加热到480℃保温3h,得到处理后的铝合金铸锭;

(5)挤压:先将模具预热到温度为310℃,将热处理后的铝合金铸锭经过铝合金型材模具挤压,挤压温度为470℃,挤压力为325kn,得到铝合金型材;

(6)时效:对铝合金型材进行一级时效处理,温度为460℃、时间85min,然后将其水冷至室温后,再进行二级时效热处理,温度为175℃、时间7h,再空冷至室温得到时效型材;

(7)冷处理:将时效后的铝合金型材重新固溶淬火后20min内,置于液氮中进行冷处理,其中,冷处理温度为-190℃,保温时间为30min;

(8)氧化处理:将型材放入为150g/l的硫酸溶液中,以铝型材为阳极,纯铝板为阴极,生产氧化膜,氧化膜的平均厚度为4μ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