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5-70钢种线材冶炼脱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7520发布日期:2019-10-18 23:03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钢种冶炼技术,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45-70钢种线材冶炼脱氧工艺。



背景技术:

45-70钢的线材一般称为硬线,其主要用于拉拔,其对钢材的夹杂物、纯净度要求较高。

传统工艺生产硬线钢时,转炉使用硅钙钡、或硅铝钡等脱氧剂脱氧,需生产有利于夹杂物上浮的复合型夹杂物,才能不影响最终盘条的拉拔性能。

生产硬线钢时,在转炉使用硅钙钡、硅铝钡等脱氧剂,能使钢水纯净度达到要求,但成本较高。

随着转炉冶炼技术的提高,高拉碳出钢也成为转炉冶炼的一项成熟工艺技术。在高拉碳出钢的条件下,由于钢水中碳氧平衡,钢水中氧含量较低,出钢氧基本≤200ppm。在这种氧势下,钢水中形成的夹杂物较少,再经过lf精炼,绝大部分都可以上浮。从而可以考虑转炉直接用si\mn合金在合金化过程中脱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45-70钢种线材冶炼脱氧工艺,生产45-70硬线钢时,在转炉出钢c≥0.15%条件下,转炉不用硅钙钡脱氧,通过si、mn合金化的同时脱氧,钢材的氧含量能达到工艺要求,并能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45-70钢种线材冶炼脱氧工艺,转炉生产45-70钢种线材时,出钢碳≥0.15%,转炉出钢过程全程钢包底吹氩,流出钢水1/5时,开始依次加入硅铁、硅锰合金、增碳剂,钢水流出4/5前,上述物料加入完毕。

进一步地,转炉出钢温度为1610℃-1680℃。

进一步地,出钢后,使用挡渣锥或滑板挡渣,确保下渣厚度≤30mm。

进一步地,生产45-70钢种线材时,加入硅铁、硅锰合金、增碳剂后再经钢包精炼炉精炼工序。

进一步地,线材到精炼炉si含量不低于0.12%。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生产45-70硬线钢时,在转炉出钢c≥0.15%条件下,转炉不用硅钙钡脱氧,通过si、mn合金化的同时脱氧,钢材的氧含量能达到工艺要求,并能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根据转炉钢水碳氧积理论,按碳氧积0.0022%,出钢碳≥0.15%时,钢水氧含量约147ppm,此时,通过硅铁、及小部分增碳剂脱氧,能达到到lf精炼钢水氧含量≤50ppm,满足lf精炼生产、及钢材品质要求。

转炉生产45-70钢种线材时,转炉出钢温度按1610-1680℃,出钢碳≥0.15%。转炉出钢过程全程钢包底吹氩,流出钢水1/5时,开始依次加入硅铁、硅锰合金、增碳剂。钢水流出4/5前,以上物料加入完毕。

出钢后,使用挡渣锥或滑板挡渣,确保下渣厚度≤30mm。

以上钢种通过合金配比计算,到精炼炉si含量不低于0.12%。

转炉不用硅钙钡脱氧,相当于需多加部分硅铁,具体数据如下:

两种工艺钢水到lf精炼工位及出lf精炼炉,钢水氧含量水平相当。

不适用硅钙钡脱氧与使用硅钙钡脱氧工艺的成本比较:

1)通过跟踪试验:1.5kg/t钢的硅钙钡增硅量与0.72kg/t钢的硅铁增硅量相当。

2)硅钙钡(si≥35%)8700元/吨,硅铁(si:0.72-0.80%)4800元/吨。“不用硅钙钡脱氧”成本可降低约:1.5kg/t*8.7元/kg-0.72kg/t*4.8元/kg=9.59元/吨钢。

该项措施,主要为提高转炉出钢碳为前提下,通过提高出钢碳,利用碳氧积,来降低钢水氧含量,达到减少脱氧剂的目的,通过实践操作,高拉碳炉次,不使用硅钙钡脱氧后,只增加了少量硅铁脱氧,对钢水氧含量无不良影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45‑70钢种线材冶炼脱氧工艺,转炉生产45‑70钢种线材时,出钢碳≥0.15%,转炉出钢过程全程钢包底吹氩,流出钢水1/5时,开始依次加入硅铁、硅锰合金、增碳剂,钢水流出4/5前,上述物料加入完毕。生产45‑70硬线钢时,在转炉出钢C≥0.15%条件下,转炉不用硅钙钡脱氧,通过Si、Mn合金化的同时脱氧,钢材的氧含量能达到工艺要求,并能降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汤群伟;李宁宁;于瑞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坊特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4.02
技术公布日:2019.10.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