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外表智能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0694发布日期:2018-09-11 17:2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钢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管外表智能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坯料管通过金属断面成型机(轧机)或拉拔机冷加工的成品管,但是由于管坯外表面粗糙度达不到产品质量要求,特别是高精密度要求的产品,所以需通过表面抛光来达到符合产品特性。国内相关企业类似功能的设备均简陋粗糙,技术含量低,使用情况很差,尤其是稳定性难以保证,因此表面抛光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管外表智能抛光装置,该抛光装置能够工作稳定,保证钢管外表面抛光均匀性。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管外表智能抛光装置,包括底座以及位于所述底座上的立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抛头、驱动所述抛头旋转的抛头驱动装置以及驱动所述抛头平移的推动装置,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所述第一托辊、所述第二托辊以及所述抛头相对设置并形成供坯料管通过的区域,所述立柱上铰接设置有安置体,所述抛头设置在所述安置体上靠近所述第一托辊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安置块为可沿所述立柱转动的横梁,所述抛头与所述抛头驱动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两端。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抛头驱动装置为电动机,所述抛头驱动装置通过皮带传动方式带动所述抛头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电动推杆以及气缸,所述气缸的接头与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连接,所述气缸一端与所述安置体铰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气缸与车间主压缩空气管线连接,所述气缸通过气动比例控制阀实现气缸压力的调节。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气缸包括液压管式双向节流阀和气液转换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二托辊包括辊体和支承所述辊体的支座,所述第二托辊的所述辊体和所述支座倾斜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托辊的所述支座固定在滑块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轨,所述滑块可相对所述导轨滑动,所述第一托辊上设有导杆,所述滑块上设有与所述导杆套接的导向体。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立柱两侧固定有带座外球面轴承,所述安置体连接在所述带座外球面轴承的轴承上。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立柱包括上柱体和下柱体,所述上柱体和所述下柱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电动推杆铰接设置在所述上柱体上端靠近所述抛头一侧,所述安置体设置在所述下柱体上靠近所述上柱体位置处。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当抛光磨头外径变小到极限位置,到达气缸下限位时,电动推杆调整一个单元行程,始终保持抛光磨头与管坯表面接触,并具备一定的正连续的往复修磨压力,保证了抛光效果;(2)、气缸压力大小可调,从而实现磨削量的适当增加;(3)、电动机与抛头设置在安置体两侧,二者的振动载荷传递到立柱上,抛头与钢管间作用时的振动效应部分被气缸抵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如下:

1.底座,2.立柱,21.安置体,22.带座外球面轴承,23.上柱体,24.下柱体,3.抛头,4.抛头驱动装置,5.推动装置,51.电动推杆,52.气缸,6.第一托辊,61.辊体,62.支座,63.导杆,7.第二托辊,71.滑块,72.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钢管外表智能抛光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位于底座1上的立柱2,还包括抛头3、驱动抛头3旋转的抛头驱动装置4以及驱动抛头3平移的推动装置5。底座1上还设置有第一托辊6和第二托辊7,第一托辊6、第二托辊7以及抛头3相对设置并形成供坯料管通过的区域,立柱2上铰接设置有安置体21,抛头3设置在安置体21上靠近第一托辊6一侧。将钢管置于两个托辊上,抛头3旋转对钢管外侧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安置块为可沿立柱2转动的横梁,抛头3与抛头驱动装置4分别设置在横梁两端。抛头驱动装置4为电动机,抛头驱动装置4通过皮带传动方式带动抛头3转动。推动装置5包括电动推杆51以及气缸52,气缸52的接头与电动推杆51的推杆连接,气缸52一端与安置体21铰接。电动机与抛头3设置在安置体21两侧,二者的振动载荷传递到立柱2上,抛头3与钢管间作用时的振动效应部分被气缸52抵消,保证了抛光均匀性。当抛光磨头外径变小到极限位置,到达气缸52下限位时,电动推杆51调整一个单元行程,始终保持抛光磨头与管坯表面接触,并具备一定的正连续的往复修磨压力,保证了抛光效果

气缸52与车间主压缩空气管线连接,气缸52通过气动比例控制阀实现气缸52压力的调节,实现气缸52压力的大小可调,从而实现磨削量的适当增减。气缸52包括液压管式双向节流阀和气液转换器,确保抛光磨头运行平稳。本实施例中,抛光磨头由千叶轮组成,针对磨头砂轮机组部分,抛光磨头主电机采用功率7.5kw,表面磨削量(单边):每道次≥0.005-0.02mm,磨头转速:2900r/min,修磨后表面粗糙度ra0.01um~0.04um。

第一托辊6和第二托辊7包括辊体61和支承辊体61的支座62,第二托辊7的辊体61和支座62倾斜设置。第二托辊7的支座62固定在滑块71上,底座1上设置有导轨72,滑块71可相对导轨72滑动,第一托辊6上设有导杆63,滑块71上设有与导杆63套接的导向体。滑块71沿导轨72平移,可调节第一托辊6与第二托辊7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直径的钢管,避免其在抛头3作用下卡入第一托辊6与第二托辊7之间。

立柱2两侧固定有带座外球面轴承22,安置体21连接在带座外球面轴承22的轴承上。带座外球面轴承22的轴承安装方便,其穿过立柱2,安置体2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面板,面板分别设置在立柱2两侧的所述带座外球面轴承22的轴承上。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立柱2包括上柱体23和下柱体24,上柱体23和下柱体24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电动推杆51铰接设置在上柱体23上端靠近抛头3一侧,安置体21设置在下柱体24上靠近上柱体23位置处。

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管外表智能抛光装置,包括底座以及位于所述底座上的立柱,还包括抛头、驱动所述抛头旋转的抛头驱动装置以及驱动所述抛头平移的推动装置,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所述第一托辊、所述第二托辊以及所述抛头相对设置并形成供坯料管通过的区域,所述立柱上铰接设置有安置体,所述抛头设置在所述安置体上靠近所述第一托辊一侧。该抛光装置能够工作稳定,保证钢管外表面抛光均匀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卫民;高利峰;蔡黎明;姚建英;姚志强;高建荣;闵明坤;吴强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4.04
技术公布日:2018.09.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