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双控单端双丝卤素加热管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0792发布日期:2018-10-23 22:1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装置,特别涉及防爆双控单端双丝卤素加热管生产装置,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卤素加热管是一种密封式的发光发热管,内充卤族元素惰性气体,中间有钨丝分白、黑两种(由于白钨丝造价要比黑钨丝高的多,所以市场上没有普及)。卤素管具有热效率高、加热不氧化、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且有些机型还附加有定时、旋转、加湿等功能。其中卤素加热管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都是参差不齐,所以一般都需要进行打磨加工才可以包装,然而现有的打磨装置由于其结构较为简单一般打磨出来的效果不能达到所需要的程度,而且现有的打磨装置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工作效率也是较差,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所以现在急需要设计防爆双控单端双丝卤素加热管生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防爆双控单端双丝卤素加热管生产装置,从而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防爆双控单端双丝卤素加热管生产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顶端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底部输出端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端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两端均设有夹板,所述夹板一侧均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顶板底端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端均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一侧输出端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支撑板连接处均设有轴承,所述活动杆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均连接有磨砂板,所述底板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底板底端中部连接有废料箱。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活动杆与固定板传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磨砂板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其表面磨砂皮由黄牛皮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废料箱位于磨砂板的正下方,且底板之间的距离大小与磨砂板之间的距离大小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废料箱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且通过螺栓固定。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设计智能快捷,使用方便,通过使用夹板与限位块使得卤素加热管能更好的固定住,保证了打磨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磨砂板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可有效的将卤素加热管打磨更准确更好看,其中废料箱可将打磨过程产生的废渣进行收集再进行处理,使得装置更加清洁干净,为生产过程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板;2、液压缸;3、液压杆;4、连接板;5、导轨;6、夹板;7、限位块;8、支撑板;9、底板;10、支架;11、驱动电机;12、活动杆;13、轴承;14、固定板;15、磨砂板;16、支柱;17、废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发明防爆双控单端双丝卤素加热管生产装置,包括顶板1,顶板1顶端连接有液压缸2,液压缸2底部输出端连接有液压杆3,液压杆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连接板4底端设有导轨5,导轨5两端均设有夹板6,夹板6一侧均连接有限位块7,顶板1底端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板8,支撑板8底端均连接有底板9,底板9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架10,支架10上端连接有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一侧输出端连接有活动杆12,活动杆12与支撑板8连接处均设有轴承13,活动杆12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一侧均连接有磨砂板15,底板9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柱16,底板9底端中部连接有废料箱17。

驱动电机11通过活动杆12与固定板14传动连接,磨砂板15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其表面磨砂皮由黄牛皮制成,废料箱17位于磨砂板15的正下方,且底板9之间的距离大小与磨砂板15之间的距离大小相同,废料箱17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且通过螺栓固定。

具体的,先将需要打磨的卤素加热管放在夹板6之间,通过夹板6在导轨5上移动并使用限位块7进行固定住,接着控制液压缸2工作带动液压杆3向下移动,将卤素加热管移动到磨砂板15之间时,控制驱动电机11工作带动活动杆12旋转,使得磨砂板15可以更好的进行打磨,最后废料箱17可将打磨过程产生的废渣进行收集再进行处理,使得装置更加清洁干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