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发热管触头的打磨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63295发布日期:2019-01-29 17:51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发热管触头的打磨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发热管触头的打磨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电发热管触头的打磨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1、机械法:

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去除氧化皮,这种清除方法需要专门安排人员操作,虽然对技术方面无要求,但缺点是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人工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在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清除时,无法保证清除的统一。这样也会使得工件的质量参差不齐,就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并且人工的生产效率也相对低下;

2、化学方法:

(1)三酸(硫酸+硝酸+盐酸)酸洗:三酸酸洗是将三种酸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是去除不锈钢氧化皮比较有效的一种酸洗方法。三酸酸洗方法可以顺利去除不锈钢氧化皮,但缺点是由于酸洗过程中有二氧化氮大量析出,恶化劳动条件,污染了环境。另外酸洗过程易产生过酸洗现象,所以不提倡广泛应用这种方法去除供应氧化皮。

(2)硝酸+氢氟酸酸洗:该方法是不锈钢酸洗的较好方法之一。常用配比如下:氢氟酸(hf)4%—6%、硝酸(hno)8%—12%使用温度50—600c酸洗时间要依钢料表面上氧化皮情况而定:一般为20—40分钟。操作过程一定要勤翻勤看,防止过酸洗现象。优点是这种酸洗法酸洗速度快、易操作、质量也好,但缺点是氢氟酸毒性大,需要良好通风条件及废水处理条件。

(3)碱煮——酸洗复合法,主要是为了克服三酸酰法的弱点。这种复合方法不仅可改善酸洗质量,而且金属消耗也较少。碱煮可以松动氧化皮,然后再用酸洗法去除氧化皮。碱煮液的成分一般采用氢氧化钠(naoh)和硝酸钠(nano)的混合液。碱煮的时间同产品的钢种、规格、数量、氧化皮状态等有关。碱煮后的钢材应立即浸入水槽中爆去氧化皮,然后再用三酸酸洗法去除氧化皮。但缺点是危险性较大,碱煮的钢料应是干燥的、无水的,以避免热碱液溅伤人。操作过程需谨慎,细心!必须多观察,多记录表面的变化。达到安全操作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定制的带孔传送带以及打磨工具的电发热管触头打磨方法,解决了传统手工打磨费时费力、质量参差不齐以及化学方法成本高、污染大等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发热管触头的打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查打磨设备,电源状态,确定无杂物,一切正常后开启;

s2、将电发热管触头插入传送带的孔中;

s3、传送带带动要打磨的电发热管触头传动至打磨机构,电发热管触头分别经过打磨机构中两组旋转方向不同的铁刷打磨,每组铁刷均包括两个旋转方向不同的铁刷;

s4、第一组铁刷打磨圆柱形触头180度,第二组铁刷打磨圆柱形触头另外180度,即两组铁刷能够360度全部打磨触头,使其表面的氧化皮被打磨干净,并充分保证触头的圆整度;

s5、打磨后的电发热管触头随传送带到达下游,由另一工人取出打磨好的电发热管触头。

所述s4中第一组铁刷转速为300~3500转/分,打磨时长0.5~5s,第二组铁刷转速为300~3500转/分,打磨时长0.5~5s。

所述传送带上的孔直径要根据待打磨电热管触头直径确定,大于待打磨电热管触头直径0.5~1mm,孔直径范围在1~5mm。

所述铁刷的材质根据待打磨材质不同可选择201、206、304、316不锈钢丝,碳钢钢丝,铜包钢丝,直径0.1~0.5mm,硬度40~60hrc。

一种所述的电发热管触头打磨方法采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打磨机构与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中柱子上通过轴承、轴承座连接轴,轴连接传送带,传送带上均布有多组双孔结构;打磨机构中两个外框呈“[]”型相对设置于传送带两侧,外框上端通过滑块连接铁刷,使每组中两个相对的铁刷与传送带上的双孔结构相配合。

所述传送带上的孔直径要根据待打磨电热管触头直径确定,大于待打磨电热管触头直径0.5~1mm,孔直径范围在1~5mm。。

所述铁刷的材质根据待打磨材质不同可选择201、206、304、316不锈钢丝,碳钢钢丝,铜包钢丝,直径0.1~0.5mm,硬度40~60hrc。

本发明实现了对电发热管触头光滑打磨,保证充分去除其表面氧化皮,从而提高电发热管的热传递效率;当铁刷磨损较大时,通过调节外框,缩短铁刷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了铁刷的使用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省了人力,一台设备只需两人安放、取出电发热管,比起传统打磨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发热管触头打磨设备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发热管触头打磨设备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发热管触头打磨设备的打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7为图5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电发热管触头打磨设备的传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图8的侧视图。

图11为两组铁刷在工作时的旋转示意图情况一。

图12为两组铁刷在工作时的旋转示意图情况二。

图中:1.外框2.滑块3.铁刷4.轴承5.轴承座6.柱子7.轴8.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电发热管触头的打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查打磨设备,电源状态,确定无杂物,一切正常后开启;

s2、将电发热管触头插入传送带8的孔中;

s3、传送带8带动要打磨的电发热管触头传动至打磨机构,电发热管触头分别经过打磨机构中两组旋转方向不同的铁刷3打磨,每组铁刷3均包括两个旋转方向不同的铁刷,如图11或图12所示;

s4、第一组铁刷3打磨圆柱形触头180度,第二组铁刷3打磨圆柱形触头另外180度,即两组铁刷3能够360度全部打磨触头,使其表面的氧化皮被打磨干净,并充分保证触头的圆整度;

s5、打磨后的电发热管触头随传送带8到达下游,由另一工人取出打磨好的电发热管触头。

所述s4中第一组铁刷3转速为300转/分,打磨时长5s,第二组铁刷3转速为3500转/分,打磨时长0.5s。

所述传送带8上的孔直径要根据待打磨电热管触头直径确定,本实施例中大于待打磨电热管触头直径0.5mm,孔直径1mm。

所述铁刷3的材质根据待打磨材质不同选择,本实施例中采用316不锈钢丝,直径0.1mm,硬度40hrc。

实施例2

如图1-图10所示,一种实施例1中所述的电发热管触头打磨方法采用的设备,包括相互连接的打磨机构与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中柱子6上通过轴承4、轴承座5连接轴7,轴7连接传送带8,传送带8上均布有多组双孔结构;打磨机构中两个外框1呈“[]”型相对设置于传送带8两侧,外框1上端通过滑块2连接铁刷3,使每组中两个相对的铁刷3与传送带8上的双孔结构相配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电发热管触头打磨设备的各部分结构与连接关系均与实施例2相同,操作方法各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为:

所述传送带8上的孔直径大于待打磨电热管触头直径0.75mm,孔直径3mm;

所述铁刷3的材质碳钢钢丝,直径0.3mm,硬度50hrc;

所述s4中第一组铁刷3转速为1900转/分,打磨时长2.7s,第二组铁刷3转速为2000转/分,打磨时长3s。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电发热管触头打磨设备的各部分结构与连接关系均与实施例2相同,操作方法各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为:

所述传送带8上的孔直径大于待打磨电热管触头直径1mm,孔直径5mm;

所述铁刷3的材质铜包钢丝,直径0.5mm,硬度60hrc;

所述s4中第一组铁刷3转速为3500转/分,打磨时长0.5s,第二组铁刷3转速为300转/分,打磨时长5s。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