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带冷却机构的压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3294发布日期:2019-01-29 17:5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带冷却机构的压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带冷却机构的压辊。



背景技术:

使纸浆形成纸幅的分部联动的全套设备总称为造纸机,其中包括流浆箱、网部、压榨部、烘干部、压光机、卷纸机以及传动部等主机和汽、水、真空、润滑、热回收等辅助系统。

然而,用于造纸机的带冷却机构的压辊还存在一些不足,现有的压辊冷却效果有限,压辊不能实现快速冷却降温,冷压效果不显著,导致纸张生产质量不高,影响销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带冷却机构的压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带冷却机构的压辊,包括压辊外壳体和压辊内壳体,所述压辊外壳体的内部套设有压辊内壳体,压辊内壳体的内部两侧对称焊接有固定盘,且两个所述固定盘的外侧中心位置处焊接有轴筒,两个所述轴筒中其中一个轴筒的内部转动套接有套管,所述压辊内壳体与压辊外壳体之间设置有腔体,所述压辊内壳体的内部一侧且位于固定盘上螺栓固定连接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顶部一侧通过管道与腔体的顶部一侧连通,所述循环泵与位于压辊内壳体内部的金属管连通,且金属管与腔体的底部另一侧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轴筒与压辊内壳体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套管通过冷气管与冷气发生器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压辊内壳体的内表壁上等角度均匀分布有多个接触杆,且多个接触杆上远离压辊内壳体轴心的一端均贯穿压辊内壳体并延伸至腔体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金属管沿水平端呈螺旋状分布。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冷气发生器工作产生冷气,并通过冷气管通入至压辊内壳体的内部,与此同时,循环泵工作促使墙体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循环流通,在冷却循环流通的过程中会不断经过金属管,由于金属管呈螺旋状分布且与冷气接触充分,故而冷却液温度得到有效降低,同时,冷气还可与接触杆接触充分,从而加快冷却液冷却降温,实现高效冷却降温的效果,通过冷却液对压辊外壳体进行降温,使得该压辊的外表壁可一直处于较低温度,达到冷压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带冷却机构的压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造纸机的带冷却机构的压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造纸机的带冷却机构的压辊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轴筒、2-压辊外壳体、3-套管、4-冷气管、5-冷气发生器、6-压辊内壳体、7-腔体、8-循环泵、9-接触杆、10-金属管、11-固定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带冷却机构的压辊,包括压辊外壳体2和压辊内壳体6,压辊外壳体2的内部套设有压辊内壳体6,压辊内壳体6的内部两侧对称焊接有固定盘11,且两个固定盘11的外侧中心位置处焊接有轴筒1,两个轴筒1中其中一个轴筒1的内部转动套接有套管3,压辊内壳体6与压辊外壳体2之间设置有腔体7,压辊内壳体6的内部一侧且位于固定盘11上螺栓固定连接有循环泵8,循环泵8的顶部一侧通过管道与腔体7的顶部一侧连通,循环泵8与位于压辊内壳体6内部的金属管10连通,且金属管10与腔体7的底部另一侧连通。

轴筒1与压辊内壳体6连通,套管3通过冷气管4与冷气发生器5连通,压辊内壳体6的内表壁上等角度均匀分布有多个接触杆9,且多个接触杆9上远离压辊内壳体6轴心的一端均贯穿压辊内壳体6并延伸至腔体7的内部,金属管10沿水平端呈螺旋状分布。

冷气发生器5用于产生冷气,腔体7的内部注满有冷却液,用于对压辊外壳体2进行降温处理,循环泵8用于促使冷却液循环流通,接触杆9用于对温度进行传导,从而使得腔体7内部的冷却液处于较低的温度,金属管10呈螺旋状分布能够有效增大与冷气的接触面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冷气发生器5工作产生冷气,并通过冷气管4通入至压辊内壳体6的内部,与此同时,循环泵8工作促使腔体7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循环流通,在冷却循环流通的过程中会不断经过金属管10,由于金属管10呈螺旋状分布且与冷气接触充分,故而冷却液温度得到有效降低,同时,冷气还可与接触杆9接触充分,从而加快冷却液冷却降温,实现高效冷却降温的效果,通过冷却液对压辊外壳体2进行降温,使得该压辊的外表壁可一直处于较低温度,达到冷压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