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取亚稳β钛合金双态组织的机械热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56859发布日期:2019-02-12 23:25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获取亚稳β钛合金双态组织的机械热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亚稳β钛合金机械热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简单、有效的获取亚稳β钛合金双态组织的方法,属于钛合金材料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亚稳β钛合金具有高比强、高比刚、耐腐蚀以及无磁性等多种优异性能,是实现关键构件轻量化、进一步大幅减重,可替代高强钢的唯一候选材料,现已成为新一代航空航天飞机的主流结构材料(如波音777的起落架主梁和空客a380的起落架支柱就大量使用了亚稳β钛合金)。此外,亚稳β钛合金还广泛应用于海洋船舶、医疗器械、石油化工等领域。

亚稳β钛合金最常见的显微组织是β退火组织,可通过β相区热变形、β相区再结晶退火获得。该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沿β/β晶界析出晶界α相(gbα),呈现连续、笔直的形貌,若β晶粒较粗大,合金的塑性将显著降低,严重影响合金的使用寿命。为了削弱连续gbα相的不利影响,实现钛合金强-塑性的良好结合,现有机械热处理技术的热变形与再结晶退火均在两相区进行(《titanium(2ndedition)》gerdlütjering,jamesc.williams),获得的组织称为双态组织。在两相区变形过程中,片状或条状的初生α相被破碎,呈现球状或短棒状,并有效限制β晶粒的快速长大。然而由于亚稳β钛合金相变点较低,因此两相区变形温度也相对较低,导致合金变形抗力激增,每火次的变形量很可能小于等于临界变形量,部分晶粒显著长大,组织不均匀性增加;此外,由于合金在两相区变形困难,易引发锻造裂纹的萌生与扩展,加工效率低下,能源损耗巨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获取亚稳β钛合金双态组织的机械热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机械热处理技术加工困难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获取亚稳β钛合金双态组织的机械热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合金相转变温度的测定:估算出亚稳β钛合金相转变温度t估,通过金相法精确测定相转变温度tβ;

步骤二:合金高温均匀化处理:将亚稳β钛合金铸锭置于热处理炉内,加热至tβ+(250~300)℃,保温12h以上后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合金热变形与短时再结晶退火:亚稳β钛合金铸锭首先开坯锻造,随着热变形的继续进行,铸锭的变形温度逐火次降低,但不低于tβ+100℃,每火次的变形量控制在30~50%范围内;随后,合金进行总共4~6火次的墩拔锻造,前3火次的变形温度为tβ+(30~50)℃,剩余火次的变形温度为tβ-(10~20)℃,每火次保温时间均相同,每火次的变形量控制在20~30%范围内;每火次变形完成后,均进行短时再结晶退火处理,加热温度为tβ-(10~20)℃,保温时间为5~10min,冷却方式为空冷;

步骤四:合金热处理:将步骤三制得的锻件置于热处理炉内,进行两相区热处理,即固溶处理+时效热处理或单独进行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温度为tβ-(30~50)℃,保温时间为0.5~1h;时效处理温度为400~600℃,保温时间不少于8h,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的冷却方式均为空冷。

步骤一中,t估通过公式t估=885℃+∑i元素重量百分比×i元素对tβ的影响估算,其中,i表示合金中某一元素。

步骤一中,tβ通过如下步骤测得:在t估±10℃、t估±20℃、t估±30℃、t估±40℃、t估±50℃这10个温度下,由低到高,保温0.5~1小时,保温完成后进行水淬处理,并记录相应温度下的显微组织,当组织中只有β相存在时的第一个淬火温度即为相转变温度tβ。

步骤二中,以10℃/s的升温速率加热至tβ+(250~300)℃,保温12h以上后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中,亚稳β钛合金铸锭首先在tβ+(200~250)℃保温一定时间后进行3火次的铸锭开坯锻造,保温时间随铸锭尺寸和重量增加而延长。

步骤三中,墩拔锻造时每火次保温时间随铸锭尺寸和重量增加而延长。

步骤四中,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的升温速率均不大于5℃/min。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选择在β单相区以及tβ以下并接近tβ温度下进行热变形,变形抗力显著减小,锻造缺陷得到有效控制;(2)获得条状或片状初生α相的工艺操作简单可行,保证了双态组织的获得;(3)合金β单相区变形抗力低,变形量能得到有效控制,组织均匀性得到保障;(4)整个机械热处理方法,操作简便,加工效率高,能源损耗低;(5)能成功获得双态组织,组织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高温均匀化处理后获得的显微组织。

图2为实施例1中固溶+时效处理后获得的双态组织。

图3为实施例2中固溶+时效处理后获得的双态组织。

图4为实施例3中固溶处理后获得的双态组织。

图5为实施例4中固溶处理后获得的双态组织。

图6为实施例5中固溶处理后获得的双态组织。

图7为实施例6中固溶处理后获得的双态组织。

图8为实施例7中固溶处理后获得的双态组织。

图9为实施例8中固溶处理后获得的双态组织。

图10为获取亚稳β钛合金双态组织的机械热处理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设计的获取亚稳β钛合金双态组织的机械热处理方法的设计理念是:为减小亚稳β钛合金的变形抗力,本发明避开了α+β两相区,将大部分墩拔变形过程置于β单相区下部进行,且最后几次墩拔过程在tβ以下并接近tβ的温度下进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β相区开坯和墩拔,并无条状或片状的初生α相产生,于是本发明对变形前的高温均匀化处理工艺进行微调,冷却方式由空冷或水冷改为炉冷,使得亚稳β钛合金在非常缓慢的冷速下发生β→α+β相变,析出条状或片状的初生α相,从而保证了双态组织的获得。

下面结合不同成分的亚稳β钛合金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与验证。

本发明获取亚稳β钛合金双态组织的机械热处理方法的过程如图10所示。

实施例1:

步骤一:合金相转变温度的测定。选择的亚稳β钛合金为ti-55531,其名义成分为ti-5al-5mo-5v-3cr-1zr(wt.%),通过计算法和金相法,确定该合金的相转变温度tβ≈803℃。

步骤二:合金高温均匀化处理。将150g该合金铸锭置于热处理炉内,以10℃/s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100℃,保温12h后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合金热变形与短时再结晶退火。该合金铸锭首先在1050℃保温5min后进行3火次的铸锭开坯锻造,随着热变形的继续进行,铸锭的变形温度可逐火次降低,但不低于903℃,每火次的变形量控制在30~50%范围内。随后,合金进行总共5火次的墩拔锻造,前3火次的变形温度为850℃,最后2火次的变形温度为790℃,每火次保温时间均为10min,每火次的变形量控制在20~30%范围内,每火次变形完成后,均进行短时再结晶退火处理,加热温度为790℃,保温时间为5min,冷却方式为空冷。最终获得φ12×150mm圆棒。

步骤四:合金热处理。将锻造圆棒置于热处理炉内,进行固溶+时效热处理。固溶温度为760℃,保温时间为1h;时效温度为500℃,保温时间为10h。固溶+时效处理的升温速率均为5℃/min,冷却方式均为空冷。

本发明通过步骤二,成功获取了条状或片状的初生α相,为双态组织的获得提供保障(图1)。通过组织观察与性能测试,最终组织被确定为双态组织(图2),且合金的抗拉强度为1419mpa,延伸率为10.3%,实现了强-塑性的良好结合。

实施例2:

步骤一:合金相转变温度的测定。选择的亚稳β钛合金为ti-1023,其名义成分为ti-10v-2fe-3al(wt.%),通过计算法和金相法,确定该合金的相转变温度tβ≈805℃。

步骤二:合金高温均匀化处理。将150g该合金铸锭置于热处理炉内,以10℃/s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100℃,保温12h后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合金热变形与短时再结晶退火。该合金铸锭首先在1050℃保温5min后进行3火次的铸锭开坯锻造,随着热变形的继续进行,铸锭的变形温度可逐火次降低,但不低于905℃,每火次的变形量控制在30~50%范围内。随后,合金进行总共5火次的墩拔锻造,前3火次的变形温度为850℃,最后2火次的变形温度为790℃,每火次保温时间均为10min,每火次的变形量控制在20~30%范围内,每火次变形完成后,均进行短时再结晶退火处理,加热温度为790℃,保温时间为10min,冷却方式为空冷。最终获得φ12×150mm圆棒。

步骤四:合金热处理。将锻造圆棒置于热处理炉内,进行固溶+时效热处理。固溶温度为760℃,保温时间为1h;时效温度为500℃,保温时间为10h。固溶+时效处理的升温速率均为5℃/min,冷却方式均为空冷。

本发明通过组织观察与性能测试,最终组织被确定为双态组织(图3),且合金的抗拉强度为1420mpa,延伸率为11%,实现了强-塑性的良好结合。

实施例3:

步骤一:合金相转变温度的测定。选择的亚稳β钛合金为ti-7333,其名义成分为ti-7mo–3nb–3cr–3al(wt.%),通过计算法和金相法,确定该合金的相转变温度tβ≈850℃。

步骤二:合金高温均匀化处理。将150g该合金铸锭置于热处理炉内,以10℃/s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150℃,保温15h后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合金热变形与短时再结晶退火。该合金铸锭首先在1050℃保温5min后进行3火次的铸锭开坯锻造,随着热变形的继续进行,铸锭的变形温度可逐火次降低,但不低于950℃,每火次的变形量控制在30~50%范围内。随后,合金进行总共5火次的墩拔锻造,前3火次的变形温度为900℃,最后2火次的变形温度为830℃,每火次保温时间均为10min,每火次的变形量控制在20~30%范围内,每火次变形完成后,均进行短时再结晶退火处理,加热温度为840℃,保温时间为5min,冷却方式为空冷。最终获得φ12×150mm圆棒。

步骤四:合金热处理。将锻造圆棒置于热处理炉内,进行固溶处理。固溶温度为800℃,保温时间为1h,升温速率为5℃/min,冷却方式为空冷。

本发明通过组织观察,最终组织被确定为双态组织(图4)。

实施例4:

步骤一:合金相转变温度的测定。选择的亚稳β钛合金为ti-5553,其名义成分为ti-5al-5mo-5v-3cr(wt.%),通过计算法和金相法,确定该合金的相转变温度tβ≈845℃。

步骤二:合金高温均匀化处理。将150g该合金铸锭置于热处理炉内,以10℃/s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095℃,保温12h后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合金热变形与短时再结晶退火。该合金铸锭首先在1095℃保温5min后进行3火次的铸锭开坯锻造,随着热变形的继续进行,铸锭的变形温度可逐火次降低,但不低于945℃,每火次的变形量控制在30~50%范围内。随后,合金进行总共6火次的墩拔锻造,前3火次的变形温度为875℃,最后3火次的变形温度为835℃,每火次保温时间均为10min,每火次的变形量控制在20~30%范围内,每火次变形完成后,均进行短时再结晶退火处理,加热温度为825℃,保温时间为10min,冷却方式为空冷。最终获得φ12×150mm圆棒。

步骤四:合金热处理。将锻造圆棒置于热处理炉内,进行固溶处理。固溶温度为815℃,保温时间为0.5h,升温速率为5℃/min,冷却方式为空冷。

本发明通过组织观察,最终组织被确定为双态组织(图5)。

实施例5:

步骤一:合金相转变温度的测定。选择的亚稳β钛合金为ti-15-3,其名义成分为ti-15v-3cr-3sn-3al(wt.%),通过计算法和金相法,确定该合金的相转变温度tβ≈750℃。

步骤二:合金高温均匀化处理。将150g该合金铸锭置于热处理炉内,以10℃/s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000℃,保温12h后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合金热变形与短时再结晶退火。该合金铸锭首先在1000℃保温5min后进行3火次的铸锭开坯锻造,随着热变形的继续进行,铸锭的变形温度可逐火次降低,但不低于850℃,每火次的变形量控制在30~50%范围内。随后,合金进行总共4火次的墩拔锻造,前2火次的变形温度为800℃,最后2火次的变形温度为740℃,每火次保温时间均为10min,每火次的变形量控制在20~30%范围内,每火次变形完成后,均进行短时再结晶退火处理,加热温度为740℃,保温时间为10min,冷却方式为空冷。最终获得φ12×150mm圆棒。

步骤四:合金热处理。将锻造圆棒置于热处理炉内,进行固溶处理。固溶温度为720℃,保温时间为1h,升温速率为5℃/min,冷却方式为空冷。

本发明通过组织观察,最终组织被确定为双态组织(图6)。

实施例6:

步骤一:合金相转变温度的测定。选择的亚稳β钛合金为beta-21s,其名义成分为ti-15mo-2.7nb-3al-0.2si(wt.%),通过计算法和金相法,确定该合金的相转变温度tβ≈830℃。

步骤二:合金高温均匀化处理。将150g该合金铸锭置于热处理炉内,以10℃/s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130℃,保温15h后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合金热变形与短时再结晶退火。该合金铸锭首先在1030℃保温5min后进行3火次的铸锭开坯锻造,随着热变形的继续进行,铸锭的变形温度可逐火次降低,但不低于930℃,每火次的变形量控制在30~50%范围内。随后,合金进行总共6火次的墩拔锻造,前3火次的变形温度为880℃,最后3火次的变形温度为820℃,每火次保温时间均为10min,每火次的变形量控制在20~30%范围内,每火次变形完成后,均进行短时再结晶退火处理,加热温度为810℃,保温时间为5min,冷却方式为空冷。最终获得φ12×150mm圆棒。

步骤四:合金热处理。将锻造圆棒置于热处理炉内,进行固溶处理。固溶温度为800℃,保温时间为0.5h,升温速率为5℃/min,冷却方式为空冷。

本发明通过组织观察,最终组织被确定为双态组织(图7)。

实施例7:

步骤一:合金相转变温度的测定。选择的亚稳β钛合金为ti-1300,其名义成分为ti-5al-4mo-4v-4cr-3zr(wt.%),通过计算法和金相法,确定该合金的相转变温度tβ≈860℃。

步骤二:合金高温均匀化处理。将150g该合金铸锭置于热处理炉内,以10℃/s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160℃,保温15h后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合金热变形与短时再结晶退火。该合金铸锭首先在1080℃保温5min后进行3火次的铸锭开坯锻造,随着热变形的继续进行,铸锭的变形温度可逐火次降低,但不低于960℃,每火次的变形量控制在30~50%范围内。随后,合金进行总共5火次的墩拔锻造,前3火次的变形温度为900℃,最后2火次的变形温度为845℃,每火次保温时间均为10min,每火次的变形量控制在20~30%范围内,每火次变形完成后,均进行短时再结晶退火处理,加热温度为840℃,保温时间为8min,冷却方式为空冷。最终获得φ12×150mm圆棒。

步骤四:合金热处理。将锻造圆棒置于热处理炉内,进行固溶处理。固溶温度为815℃,保温时间为1h,升温速率为5℃/min,冷却方式为空冷。

本发明通过组织观察,最终组织被确定为双态组织(图8)。

实施例8:

步骤一:合金相转变温度的测定。选择的亚稳β钛合金为bt22,其名义成分为ti-5al-5mo-5v-1cr-1fe(wt.%),通过计算法和金相法,确定该合金的相转变温度tβ≈865℃。

步骤二:合金高温均匀化处理。将150g该合金铸锭置于热处理炉内,以10℃/s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125℃,保温12h后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合金热变形与短时再结晶退火。该合金铸锭首先在1100℃保温5min后进行3火次的铸锭开坯锻造,随着热变形的继续进行,铸锭的变形温度可逐火次降低,但不低于965℃,每火次的变形量控制在30~50%范围内。随后,合金进行总共6火次的墩拔锻造,前3火次的变形温度为905℃,最后3火次的变形温度为850℃,每火次保温时间均为10min,每火次的变形量控制在20~30%范围内,每火次变形完成后,均进行短时再结晶退火处理,加热温度为855℃,保温时间为6min,冷却方式为空冷。最终获得φ12×150mm圆棒。

步骤四:合金热处理。将锻造圆棒置于热处理炉内,进行固溶处理。固溶温度为820℃,保温时间为1h,升温速率为5℃/min,冷却方式为空冷。

本发明通过组织观察,最终组织被确定为双态组织(图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