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送液立式压射的冷室压铸机及挤压铸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14875发布日期:2019-01-05 09:3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送液立式压射的冷室压铸机及挤压铸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压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送液立式压射的冷室压铸机及挤压铸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控制地球变暖、减少排放、节约能源等课题的深入开展,汽车、摩托车轻量化需求日益增长,高强度、韧性优越的少无气孔零件的压铸技术研究迅速发展,以日本宇部兴产机械株式会社为代表的立式锁模可倾式对接压射机构的立式锁模挤压铸造机与卧式锁模可倾式对接压射机构的卧式锁模挤压铸造机,引领了挤压铸造行业的潮流。现有的倾斜对接压射机构存在熔杯倾斜注液、复位、提升、契紧、压射时间较长,容易在熔杯的内壁形成环状冷凝层,影响挤压铸件的机械性能等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考虑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金属液送至竖向压射熔杯,并排除气体,实现少无气孔挤压。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卧式送液立式压射的冷室压铸机及挤压铸造方法,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金属液送至竖向压射熔杯,并通过排除气体、挤压,使挤压铸件达到少无气孔,以提高挤压铸件的机械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卧式送液立式压射的冷室压铸机,包括:

卧式送液装置,其用于传送金属液;所述卧式送液装置包含横向压射熔杯和横向压射冲头,所述横向压射冲头的外侧壁与横向压射熔杯的内侧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横向压射冲头用于将金属液从横向压射熔杯推出;

立式压射装置,其用于接收卧式送液装置传送的金属液并将金属液压射到铸造模具型腔内;所述立式压射装置包含竖向压射熔杯和竖向压射冲头,所述竖向压射冲头的外侧壁与竖向压射熔杯的内侧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竖向压射熔杯用于接收横向压射熔杯流出的金属液,所述竖向压射冲头用于将金属液从竖向压射熔杯压射到铸造模具的压铸型腔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该卧式送液立式压射的冷室压铸机还包括:合模装置,其用于安装、开合和锁紧铸造模具以及顶出挤压铸件;所述合模装置包含固定模板、移动模板、四根哥林柱和顶出机构,所述固定模板固定安装在机座上,所述移动模板滑动安装在机座上,四根哥林柱分别穿设在固定模板和移动模板的四个角,所述哥林柱的一端固定穿设在固定模板和移动模板中的一者,所述哥林柱的另一端滑动穿设在固定模板和移动模板中的另一者,所述顶出机构安装在移动模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卧式送液装置还包含横向压射杆和横向压射缸,所述横向压射熔杯固定穿设在固定模板上,所述横向压射熔杯的上侧壁设置有用于注入金属液的浇料口,所述横向压射熔杯的前端开口用于送出金属液,所述横向压射冲头穿设于横向压射熔杯内且二者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横向压射冲头固定安装在横向压射杆的前端,所述横向压射杆的后端与横向压射缸的力输出端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立式压射装置还包含竖向压射杆和竖向压射缸,所述竖向压射熔杯设置在固定模板和移动模板之间,所述竖向压射熔杯的中心线与铸造模具的分型面相重合,所述竖向压射熔杯的上端开口用于接收金属液,所述竖向压射冲头穿设于竖向压射熔杯内且二者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竖向压射冲头固定安装在竖向压射杆的上端,所述竖向压射杆的下端与竖向压射缸的力输出端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立式压射装置还包含横梁板,所述竖向压射熔杯固定穿设于横梁板上,所述横梁板与竖向压射缸的缸体之间固定设置有两根关于竖向压射杆对称分布的连接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横梁板的一端与定模座板固定连接,所述定模座板安装在固定模板上,所述横梁板的另一端与动模座板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动模座板安装在移动模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横梁板的两边分别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部设置有弧形槽,两个支撑块的弧形槽分别与下部两根哥林柱的顶面相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该卧式送液立式压射的冷室压铸机还包括铸造模具,所述铸造模具包含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通过定模座板安装在固定模板上,所述动模通过动模座板安装在移动模板上,所述定模与动模闭合后的二者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压铸型腔和储液型腔,所述储液型腔分别与横向压射熔杯的前端开口、竖向压射熔杯的上端开口相连通,所述储液型腔和竖向压射熔杯的内腔组成挤压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卧式送液装置还包含送液保温系统,所述横向压射熔杯的侧壁内设置有保温通道,所述保温通道的进口与送液保温系统的介质输出口相连通,所述保温通道的出口与送液保温系统的介质回流口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送液保温系统包含运油式模温机和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含冷水箱、排水块和升降驱动机构,所述排水块设置于冷水箱内且位于冷水的正上方,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排水块上下运动,所述运油式模温机的出油管经过冷水箱内且位于冷水的上方,所述运油式模温机的出油管与保温通道的进口相连接,所述运油式模温机的回油管与保温通道的出口相连接,所述运油式模温机设置有热电偶,所述热电偶安装在横向压射熔杯的侧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卧式送液装置还包含送液润滑系统,所述送液润滑系统包含间歇式润滑油泵和润滑油管,所述横向压射熔杯靠近横向压射冲头的一端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注油孔,所述横向压射熔杯的内壁开设有至少一条连通注油孔的润滑环形槽,所述间歇式润滑油泵的出油口通过润滑油管连接至注油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机座通过一增高平台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增高平台设置有供立式压射装置穿过的竖向通孔,所述地面设置有用于容纳立式压射装置的凹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卧式送液立式压射的挤压铸造方法,先通过卧式送液装置传送金属液,卧式送液装置包含横向压射熔杯和横向压射冲头,横向压射冲头的外侧壁与横向压射熔杯的内侧壁滑动密封配合,由横向压射冲头将注入到横向压射熔杯内的金属液推出,再通过立式压射装置接收卧式送液装置传送的金属液并将金属液压射到铸造模具型腔内,立式压射装置包含竖向压射熔杯和竖向压射冲头,竖向压射冲头的外侧壁与竖向压射熔杯的内侧壁滑动密封配合,由竖向压射熔杯接收横向压射熔杯流出的金属液,由竖向压射冲头将竖向压射熔杯内的金属液压射到铸造模具的压铸型腔中,进行挤压成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该卧式送液立式压射的挤压铸造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准备:对铸造模具的型腔表面先喷涂脱模剂、后吹干,向两个压射熔杯及对应的压射冲头输送润滑剂;

(b)合模:将铸造模具合模和锁模;

(c)送液:先将预定量的金属液注入横向压射熔杯的浇料口,再由横向压射冲头将横向压射熔杯内的金属液推送到竖向压射熔杯中;

(d)挤压:先由竖向压射冲头将竖向压射熔杯内的金属液向上压射到铸造模具的压铸型腔中,在压铸型腔被充满后的瞬间进行增压动作,使金属液在高压下挤压成型,并继续保压直至其完全凝固;

(e)开模:将铸造模具开模,横向压射冲头和竖向压射冲头复位,顶出挤压铸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在步骤(a)中,通过喷涂机械手对铸造模具的型腔表面进行喷涂和吹干。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在步骤(b)中,通过合模装置将铸造模具合模和锁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在步骤(c)中,通过横向压射缸压射动作驱动横向压射杆及其前端的横向压射冲头推进,使金属液从横向压射熔杯被推送到竖向压射熔杯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在步骤(d)中,通过竖向压射缸压射动作驱动竖向压射杆及其上端的竖向压射冲头上升,使金属液从竖向压射熔杯被压射到铸造模具的压铸型腔中;在压铸型腔被充满后瞬间,再通过竖向压射缸进行增压动作,使金属液在高压下挤压成型,并继续保压直至其完全凝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在步骤(e)中,通过合模装置将铸造模具开模,横向压射冲头和竖向压射冲头复位,由顶出机构顶出挤压铸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是在现有普通的卧式冷室压铸机上进行的巧妙创新,以实现挤压铸造功能;通过卧式送液装置往立式压射装置输送金属液(如铝合金液、铜合金液),节省了现有可倾式对接压射机构的熔杯倾斜、复位、提升、契紧四个节拍所需要的时间,金属液输送速度更快,使金属液温度下降较少,减少了冷凝层的产生,效果更好;通过立式压射装置将金属液按照预定的速度压射进铸造模具的压铸型腔中,最后增压,实现了金属液压铸过程的挤压功能,使挤压铸件达到少无气孔,提高了机械性能,从而使挤压铸件可以进行固溶处理加完全人工时效(即t6处理),具备了可焊接性,提高了挤压铸件的强度、延伸率,保证了挤压铸件的高品质,从而在许多领域可以通过简单的卧式冷室压铸机改造,少投资又能够实现产品构件高性能、轻量化,为机动车轻量化、节能、环保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开辟了一个新工艺途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右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在合模时的局部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在开模时的局部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在合模时的局部结构右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在合模时的局部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在开模时的局部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在合模时的局部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在开模时的局部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送液保温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送液润滑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1、金属液;2、冷水;100、机座;110、增高平台;111、竖向通孔;120、地面;121、凹坑;200、合模装置;210、固定模板;220、移动模板;230、哥林柱;240、顶出机构;250、合开模液压缸;300、卧式送液装置;310、横向压射熔杯;311、浇料口;312、保温通道;313、注油孔;314、润滑环形槽;315、沟通槽;320、横向压射冲头;330、横向压射杆;340、横向压射缸;350、横向行程控制导杆;351、第一位置开关;360、第一挡块;370、送液保温系统;371、运油式模温机;3711、出油管;3712、回油管;3713、热电偶;372、冷却系统;373、冷水箱;374、排水块;375、升降驱动机构;380、送液润滑系统;381、间歇式润滑油泵;382、润滑油管;400、立式压射装置;410、竖向压射熔杯;411、凸环;420、竖向压射冲头;430、竖向压射杆;440、竖向压射缸;441、增压缸;442、快压射蓄能器;443、增压蓄能器;450、竖向行程控制导杆;451、第二位置开关;460、第二挡块;470、高度可调支撑装置;471、支座;472、螺母;473、螺杆;480、横梁板;481、支撑块;482、弧形槽;490、连接杆;500、铸造模具;501、压铸型腔;502、储液型腔;510、定模座板;511、第一插槽;520、动模座板;521、第二插槽;530、定模;531、定模框;532、定模芯;533、浇口套;534、第一定位槽;535、第一半圆形凹槽块;540、动模;541、动模框;542、动模芯;543、动模脚;544、第二定位槽;545、避让圆槽;546、第二半圆形凹槽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3,一种卧式送液立式压射的冷室压铸机,包括:

卧式送液装置300,其用于传送金属液;所述卧式送液装置300包含横向压射熔杯310和横向压射冲头320,所述横向压射冲头320的外侧壁与横向压射熔杯310的内侧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横向压射冲头320用于将金属液从横向压射熔杯310推出;

立式压射装置400,其用于接收卧式送液装置300传送的金属液并将金属液压射到铸造模具型腔内;所述立式压射装置400包含竖向压射熔杯410和竖向压射冲头420,所述竖向压射冲头420的外侧壁与竖向压射熔杯410的内侧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竖向压射熔杯410用于接收横向压射熔杯310流出的金属液,所述竖向压射冲头420用于将金属液从竖向压射熔杯410压射到铸造模具的压铸型腔中。

实施例二:如图1~3所示,一种卧式送液立式压射的冷室压铸机,包括:

合模装置200,其用于安装、开合和锁紧铸造模具以及顶出挤压铸件;所述合模装置200包含固定模板210(也称头板)、移动模板220(也称中板)、四根哥林柱230和顶出机构240,所述固定模板210固定安装在机座100上,所述移动模板220滑动安装在机座100上,四根哥林柱230分别穿设在固定模板210和移动模板220的四个角,所述哥林柱230的一端固定穿设在固定模板210和移动模板220中的一者,所述哥林柱230的另一端滑动穿设在固定模板210和移动模板220中的另一者,所述顶出机构240安装在移动模板220上;

卧式送液装置300,其用于传送金属液;所述卧式送液装置300包含横向压射熔杯310、横向压射冲头320、横向压射杆330和横向压射缸340,所述横向压射熔杯310固定穿设在固定模板210上,所述横向压射熔杯310的上侧壁设置有用于注入金属液的浇料口311,所述横向压射熔杯310的前端开口用于送出金属液,所述横向压射冲头320穿设于横向压射熔杯310内且二者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横向压射冲头320固定安装在横向压射杆330的前端,所述横向压射杆330的后端与横向压射缸340的力输出端连接;

立式压射装置400,其用于接收卧式送液装置300传送的金属液并将金属液压射到铸造模具型腔内;所述立式压射装置400包含竖向压射熔杯410、竖向压射冲头420、竖向压射杆430和竖向压射缸440,所述竖向压射熔杯410设置在固定模板210和移动模板220之间,所述竖向压射熔杯410的中心线与铸造模具的分型面相重合,所述竖向压射熔杯410的上端开口用于接收金属液,所述竖向压射冲头420穿设于竖向压射熔杯410内且二者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竖向压射冲头420固定安装在竖向压射杆430的上端,所述竖向压射杆430的下端与竖向压射缸440的力输出端连接。

在实施例二中,为了方便安装立式压射装置400,所述机座100通过一增高平台110固定在地面120上,所述增高平台110设置有供立式压射装置400穿过的竖向通孔111,所述地面120设置有用于容纳立式压射装置400的凹坑121。其中,所述增高平台110优选但不局限于钢筋混凝土平台,其单位承载能力不应该低于20吨/平方米,所述钢筋混凝土平台可以与地面120一体化浇筑而成,所述增高平台110的底部前后贯通,所述凹坑121的形状优选但不局限于矩形,所述凹坑121内设置有前阶梯和后阶梯(图中省略),以便于检修人员进入凹坑121,方便拆装和检修。

在实施例二中,所述合模装置200可以直接采用现有卧式冷室压铸机的合模装置,所述顶出机构240可以采用现有卧式冷室压铸机的顶出机构240,所述立式压射装置400还包含增压缸441及其上的快压射蓄能器442和增压蓄能器443,所述增压缸441安装在竖向压射缸440上,所述快压射蓄能器442用于快压射,所述增压蓄能器443用于增压,所述卧式送液装置300和立式压射装置400均可以直接采用或改造现有卧式冷室压铸机的压射装置,更多具体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实施例二中,为了方便控制,所述卧式送液装置300还可以包含横向行程控制导杆350,所述横向行程控制导杆350可以固定在横向压射杆330上,所述横向行程控制导杆350上安装有两个第一位置开关351,分别用于控制横向压射冲头320的压射起点位置和压射起点位置,所述横向压射缸340上设置有与两个第一位置开关351相配合的第一挡块360,以便于为立式压射装置400提供信号,指令立式压射装置400动作;所述立式压射装置400还可以包含竖向行程控制导杆450,所述竖向行程控制导杆450可以固定在竖向压射杆430上,所述竖向行程控制导杆450上安装有四个第二位置开关451,分别用于控制竖向压射冲头420的压射起点位置、压射终点位置、快压射终点位置、增压终点位置等,所述竖向压射缸440上设置有与四个第二位置开关451相配合的第二挡块460。上述所有的位置开关均可以采用现有的行程开关或接近开关,具体型号不限;这些位置开关均电性连接至压铸机的现有控制器。当然,上述的行程控制导杆和对应挡块的安装位置可以互换。

在实施例二中,所述立式压射装置还可以包含横梁板480,所述竖向压射熔杯410固定穿设于横梁板480上,所述横梁板480与竖向压射缸440的缸体之间固定设置有两根关于竖向压射杆430对称分布的连接杆490,以支撑住横梁板480。所述立式压射装置400的底部下方可以设置有高度可调支撑装置470,所述高度可调支撑装置470可以是螺杆支撑机构等,所述螺杆支撑机构包含支座471、螺母472和螺杆273,所述支座471固定在凹坑121内的地面120,所述螺母472固定设置在支座471上,所述螺杆473竖设于螺母472内,所述螺杆473的顶部支撑住立式压射装置400的底部。

实施例三:请参考图4至图6,一种卧式送液立式压射的冷室压铸机,其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横梁板480的一端与定模座板510固定连接,所述定模座板510安装在固定模板210上,所述横梁板480的另一端与动模座板520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动模座板520安装在移动模板220上。

在实施例三中,所述定模座板510上可以设置有与横梁板480一端部相配合的第一插槽511,所述横梁板480一端部(可以通过螺栓锁紧)固定于第一插槽511内,所述动模座板520上可以设置有与横梁板480另一端部相配合的第二插槽521。为了紧密配合,所述横梁板480另一端部与第二插槽521的配合面平滑过渡;为了便于插接和分离,所述第二插槽521的侧面为斜面,所述第二插槽521的宽度可以由槽底向槽口逐渐增大,即呈八字形或喇叭状。工作时,所述横梁板480的两端能够分别契紧定模座板510和动模座板520上的插槽511、521,以承受立式压射装置400的压射反推力。

在实施例三中,所述横梁板480的两边分别设置有支撑块481,所述支撑块481的底部设置有弧形槽482,两个支撑块481的弧形槽482分别与下部两根哥林柱230的顶面相配合。其中,所述支撑块481可以通过螺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横梁板480上,也可以与横梁板480一体制作而成。

实施例四:请参考图7和图8,一种卧式送液立式压射的冷室压铸机,其与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还包括铸造模具500,所述铸造模具500包含定模530和动模540,所述定模530通过定模座板510安装在固定模板210上,所述动模540通过动模座板520安装在移动模板220上,所述定模530与动模540闭合后的二者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压铸型腔501和储液型腔502,所述储液型腔502分别与横向压射熔杯310的前端开口、竖向压射熔杯410的上端开口相连通,所述储液型腔502和竖向压射熔杯410的内腔组成挤压腔。

在实施例四中,所述挤压腔的主要作用是:将包含挤压铸件及其浇排系统的全部金属液存储在挤压腔内,挤压腔的容积vrl=vjp,vjp即为包含浇排系统的投影面积在内的容积(也就是全部金属液的体积);vrl=vq+vrb,vq即为储液型腔502内的容液体积,vrb即为竖向压射熔杯410内的容液体积,vrb是存储金属液的主体部分,长度取决于vq与vrb的比例。当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全部金属液存储于竖向压射熔杯410内。

在实施例四中,所述储液型腔502呈圆柱形,其内径与竖向压射熔杯410的孔径一致,即储液型腔502的公称尺寸与竖向压射熔杯410的内孔直径一致;所述竖向压射冲头420的外壁与储液型腔502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配合间隙控制在0.10~0.15mm之间,通过润滑油密封。为了防止横向压射冲头320越程破坏储液型腔502的内壁,所述储液型腔502的侧壁可以设置有与横向压射冲头320相对的避让圆槽545(请见图9和图10),所述避让圆槽545的内径不小于横向压射冲头320的外径。

在实施例四中,所述定模530上可以固定安装有第一半圆形凹槽块535,所述动模540上可以固定安装有与第一半圆形凹槽块535相配合的第二半圆形凹槽块546,所述第一半圆形凹槽块535与第二半圆形凹槽块546闭合后的二者之间形成作为所述储液型腔502的圆柱形腔,所述圆柱形腔的内径与竖向压射熔杯410的内径相等且其中心线与竖向压射熔杯410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一半圆形凹槽块535上开设有与圆柱形腔相贯通的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与横向压射熔杯310相连通且二者的内径相等、中心线重合。

在实施例四中,为了使竖向压射熔杯410与模具可靠地配合,所述定模530上设置有与竖向压射熔杯410的上部凸环411一侧镶嵌配合的第一定位槽534,所述动模540上设置有用于镶嵌竖向压射熔杯410的上部凸环411另一侧的第二定位槽544,所述竖向压射熔杯410的中心线与铸造模具500的分型面相重合。

在实施例四中,所述定模530包含定模框531和定模芯532,所述定模框53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定模座板510上,所述定模芯53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定模框531上,所述动模540包含动模框541和动模芯542,所述动模框54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动模座板520上,所述动模芯54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动模框541上,所述动模芯542和定模芯532之间形成所述压铸型腔501,所述动模框541和定模框531之间形成所述储液型腔502,所述储液型腔502位于压铸型腔501的正下方。

在实施例四中,所述定模530还可以包含浇口套533,所述浇口套533嵌设于定模框531和定模座板510内,并与横向压射熔杯310的前端开口相对接,二者的内径相等且中心线重合;当然,所述定模530还可以包含其它现有零部件。所述动模540还可以包含动模脚543等其它现有零部件,所述定模框531通过动模脚543固定安装在定模座板510上,具体是所述动模脚54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动模座板520上,所述动模框54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动模脚543上。

实施例五:请参考图9和图10,一种卧式送液立式压射的冷室压铸机,其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所述横梁板480的一端部与铸造模具500的定模530固定连接,所述横梁板480的另一端部与铸造模具500的动模540可分离地连接。例如,通过螺栓将横梁板480的一端部锁紧固定在定模530上,通过动模540上的插槽与横梁板480的另一端部活动插接。当然,所述横梁板480也可以固定安装在动模540或动模座板上,此时在开合模时立式压射装置400需要与动模540或动模座板同步水平移动。

在实施例五中,所述横梁板480的一端部可以通过螺栓与定模530的定模框531固定连接,所述定模框531上可以开设有与横梁板480一端部相配合的第一插槽,另一端部与动模540的动模脚543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动模脚543上可以开设有与横梁板480另一端部相配合的第二插槽。

实施例六:请参考图11,一种卧式送液立式压射的冷室压铸机,其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卧式送液装置300还包含送液保温系统370,所述横向压射熔杯310的侧壁内设置有保温通道312,所述保温通道312的进口与送液保温系统370的介质输出口相连通,所述保温通道312的出口与送液保温系统370的介质回流口相连通。

在实施例六中,所述送液保温系统370包含运油式模温机371和冷却系统372,所述冷却系统372包含冷水箱373、排水块374和升降驱动机构375,所述排水块374设置于冷水箱373内且位于冷水2的正上方,所述升降驱动机构375驱动排水块374上下运动,所述运油式模温机371的出油管3711经过冷水箱373内且位于冷水2的上方,所述运油式模温机371的出油管3711与保温通道312的进口相连接,所述运油式模温机371的回油管3712与保温通道312的出口相连接,所述运油式模温机371设置有两个热电偶3713,两个热电偶3713分别安装在横向压射熔杯310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分别检测横向压射熔杯310的上下温度变化,控制送液保温系统370工作,效果更好。其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375为气缸或油缸,通过电磁阀控制气缸或油缸的升降运动,当然也可以是电动升降机构等,例如电动缸、电动推杆。

该送液保温系统370的工作原理如下:在送液时,横向压射熔杯310内的金属液以低速推进,排出气体,此时与横向压射熔杯310下半部内壁接触的金属液由于温度低而容易产生冷凝层,因此采用送液保温系统370。送液保温系统370向横向压射熔杯310侧壁内的保温通道312循环输送热的介质,对横向压射熔杯310下部分加热,直接热传递到金属液,控制金属液温度在适当的范围内,防止冷凝层产生。其中,介质优选耐热油,通过运油式模温机371循环提供加热油,避免水垢产生,堵塞管道。当金属液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通过热电偶3713传递信号,控制升降驱动机构375驱动排水块374下降,让冷水2迅速上升,直接冷却出油管3711,让加热油变成冷却油,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从而控制横向压射熔杯310的温度。其中,位于冷水箱373内的出油管3711段呈螺旋状,以增大冷水2与出油管3711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果。

实施例七:请参考图12和图13,一种卧式送液立式压射的冷室压铸机,其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卧式送液装置300还包含送液润滑系统380,所述送液润滑系统380包含间歇式润滑油泵381和润滑油管382,所述横向压射熔杯310靠近横向压射冲头320的一端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注油孔313,所述横向压射熔杯310的内壁开设有至少一条连通注油孔313的润滑环形槽314,所述间歇式润滑油泵381的出油口通过润滑油管382连接至注油孔313。

在实施例七中,所述横向压射熔杯310的润滑注入点优选设计为三点式,即顶部与两侧,通过顶部的注油孔313注入润滑油来润滑横向压射冲头320的上半部,通过两侧的注油孔313注入润滑油来润滑横向压射冲头320的下半部,润滑效果恰到好处,可以延长横向压射冲头320的使用寿命,也可以减少润滑油产生的气体混入挤压铸件,降低气孔产生率。其中,所述润滑环形槽314的数量取决于横向压射冲头320的直径,如大于70mm时可设计四条,润滑环形槽314之间可以设置三条均匀分布的沟通槽315,通过沿轴向开设的沟通槽315连通所有的润滑环形槽314,让润滑油在润滑环形槽314之间互相流动,流动更加均匀,如等于70mm时可设计三条润滑环形槽,如小于70nm时可设计两条润滑环形槽。

另外,所述立式压射装置400的竖向压射冲头420可以采用相同结构的送液润滑系统,以竖向压射冲头420提供润滑油。

实施例八:请参考图1至图13,一种卧式送液立式压射的挤压铸造方法,先通过卧式送液装置300传送金属液,卧式送液装置300包含横向压射熔杯310和横向压射冲头320,横向压射冲头320的外侧壁与横向压射熔杯310的内侧壁滑动密封配合,由横向压射冲头320将注入到横向压射熔杯310内的金属液推出,再通过立式压射装置400接收卧式送液装置300传送的金属液并将金属液压射到铸造模具500型腔内,立式压射装置400包含竖向压射熔杯410和竖向压射冲头420,竖向压射冲头420的外侧壁与竖向压射熔杯410的内侧壁滑动密封配合,由竖向压射熔杯410接收横向压射熔杯310流出的金属液,由竖向压射冲头420将竖向压射熔杯410内的金属液压射到铸造模具500的压铸型腔501中,进行挤压成型。

实施例九:请参考图1至图13,一种卧式送液立式压射的挤压铸造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准备:对铸造模具500的型腔表面先喷涂脱模剂、后吹干,向两个压射熔杯310、410及对应的压射冲头320、420输送润滑剂;

(b)合模:将铸造模具500合模和锁模;

(c)送液:先将预定量的金属液注入横向压射熔杯310的浇料口311,再由横向压射冲头320将横向压射熔杯310内的金属液推送到竖向压射熔杯410中;

(d)挤压:先由竖向压射冲头420将竖向压射熔杯410内的金属液向上压射到铸造模具500的压铸型腔501中,在压铸型腔501被充满后的瞬间进行增压动作,使金属液在高压下挤压成型,并继续保压直至其完全凝固;

(e)开模:将铸造模具500开模,横向压射冲头320和竖向压射冲头420复位,顶出挤压铸件。

在实施例九中,在步骤(a)中,可以通过喷涂吹气机械手对铸造模具500的型腔表面进行喷涂和吹干。

在实施例九中,在步骤(b)中,可以通过合模装置200将铸造模具500合模和锁模。

在实施例九中,在步骤(c)中,可以通过横向压射缸340压射动作(如慢压射动作)驱动横向压射杆330及其前端的横向压射冲头320推进,使金属液从横向压射熔杯310被推送到竖向压射熔杯410中。

在实施例九中,在步骤(c)中,横向压射冲头320的行程可以只允许压射至竖向压射冲头420的外径处,留0.5~0.7mm余量。

在实施例九中,在步骤(d)中,可以通过竖向压射缸440压射动作驱动竖向压射杆430及其上端的竖向压射冲头420上升,使金属液从竖向压射熔杯410被压射到铸造模具500的压铸型腔502中,例如先通过竖向压射缸440慢压射动作,驱动竖向压射杆430及其上端的竖向压射冲头420慢速上升,使部分金属液从竖向压射熔杯410被低速压射到铸造模具500的储液型腔502中,在储液型腔502被充满后再通过竖向压射缸440快压射动作,驱动竖向压射杆430及其上端的竖向压射冲头420快速上升,使金属液从储液型腔502被快速压射到铸造模具500的压铸型腔501中;在压铸型腔501被充满后瞬间,最后通过竖向压射缸440进行增压动作,使金属液在高压下挤压成型,并继续保压直至其完全凝固。

在实施例九中,在步骤(d)中,当立式压射装置400快压射时,竖向压射冲头420越程至储液型腔502的位置,在快压射的行程末端迅速增大压力,形成挤压,以增加挤压铸件的内部密度,使挤压铸件达到少无气孔、高密度。

在实施例九中,在步骤(e)中,可以通过合模装置200将铸造模具500开模,卧式送液装置300的横向压射缸340、横向压射杆330和横向压射冲头320复位,立式压射装置400的竖向压射缸440、竖向压射杆430和竖向压射冲头420复位,可以由顶出机构240顶出挤压铸件。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金属液可以是铝合金液、铜合金液等,可根据具体挤压铸件的材质选择对应成分的金属液。上述的立式压射装置400具有通用性,在同类、尺寸相近零件的铸造模具500中,可以通用化、标准化。上述的卧式送液装置300的速度是可调整的,并不局限于低速;上述的立式送液装置400的速度也是可调整的,并不局限于先低速、后高速;另外,整个动作循环是自动化控制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任何简单的修改、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