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钢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93367发布日期:2019-01-22 19:10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高速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钢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速钢中通常加入大量的w、mo、cr、co、v等元素组成高碳、高合金钢。高速钢的主要性能特点是具有很高的红硬性,钢在淬火、回火后的硬度一般高于hrc63,高的可达hrc68~70,一般高速钢能在较高的温度下保持高速切削能力和耐磨性,同时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并兼有适当的塑性和韧性。

高速钢中的碳与w、mo、cr、v等形成碳化物,并保证得到强硬的马氏体基体以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w、mo、cr、v主要形成vc、w2c、mo2c、cr23c6、以及fe3w3c、fe4w2c等碳化物,这些碳化物硬度很高,它们在回火时弥散析出,产生二次硬化效应,显著提高钢的红硬性、硬度和耐磨性。

高速钢在生产铸锭时,冷却速度较快,无法得到莱氏体、珠光体、碳化物的平衡组织,高速钢铸态组织和化学成分是极不均匀的,尤其是处于晶界处的鱼骨状的共晶莱氏体硬度很高,脆性大。铸态组织的这种不均匀性不能用热处理该去改变,只有经过热压力加工(锻造或轧制)才能打碎粗大的共晶碳化物。在锻、轧过程中,随变形度增加,破碎后的碳化物颗粒沿变形方向呈带状分布,或呈变形的网络,尤其堆积于初生奥氏体晶界处。因此一般锻、轧后碳化物的分布仍保留着不均匀性。这种碳化物的不均匀分布显著降低高速钢刃具或钢材的强度和韧性,出现机械性能的各向异性,并影响钢的耐磨性和红硬性。如用于制造刀具时,刃口处存在粗大碳化物,则使用时易于发生崩刃现象。制作模具时,由于碳化物分布不均造成表面硬度不均匀,在使用过程中磨损程度不同,造成局部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速钢及其生产方法,生产出的高速钢能够减少贵重合金加入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采用该高速钢生产的模具提高耐磨性,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速钢,由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化学元素组成:

c:0.80%~0.90%,si:0.15%~0.40%,mn:0.20%~0.45%,p≤0.015%,s≤0.015%,al:1.0%~2.0%,b:0.55%~0.95%,w:4.1%~5.2%,mo:3.8%~4.4%,cr:3.7%~4.5%,v:1.65%~2.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速钢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电炉冶炼:把废钢放入感应炉内熔炼,开始熔炼时加入钨铁、钼铁、铬铁合金,待废钢完全熔化后,采用铝脱氧合金化,再加入钒铁、硅铁、锰铁合金进行合金化,成分调整后,钢水温度达到1561℃~1580℃时,冶炼结束;

2)真空粉末冶金:钢水由炉内出钢时直接进行真空雾化处理,雾化采用氮气进行处理,雾化喷嘴气体压力:4mpa~6mpa,45μm以下的雾化粉末,质量百分比含量达到50%,100μm以下的雾化粉末,质量百分比含量达到90%;

3)等静压成型和烧结:将上述高速钢粉制成压坯,冷等静压压力为200mpa~300mpa,保压时间为11min~15min;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对压坯进行真空或惰性气氛下烧结,获得高速钢坯料;

4)轧制:对上述高速钢坯料进行轧制,高速钢坯料加热温度为1080℃~1140℃,保温时间为30min~40min,开轧温度1050℃~1110℃,终轧温度大于950℃;

5)热处理:淬火:将高速钢坯料放入盐浴炉中加热至淬火温度1180℃~1220℃,油冷至室温;

回火:淬火的坯料放置在加热炉内进行回火处理,最终得到高速钢模具成品。

所述步骤(3)中:烧结时加热温度为1150℃~1200℃,保温时间为40min~70min,烧结压力为20mpa~30mpa。

所述步骤(5)中:回火处理温度为565℃~580℃,回火处理次数2~4次,每次回火处理时间为0.8h~1.2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钢及其生产方法,增加硼、铝的含量,从而降低昂贵的钨、钼合金的含量,生产出的高速钢能够减少贵重合金加入量,节省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采用该高速钢生产的模具提高耐磨性,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钢及其生产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一种高速钢,由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化学元素组成:

c:0.80%~0.90%,si:0.15%~0.40%,mn:0.20%~0.45%,p≤0.015%,s≤0.015%,al:1.0%~2.0%,b:0.55%~0.95%,w:4.1%~5.2%,mo:3.8%~4.4%,cr:3.7%~4.5%,v:1.65%~2.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该发明钢成分的范围设定理由如下:

碳:碳固溶于基体,是保证淬透性的元素,可以提高基体淬硬性,但碳含量过高,降低模具热疲劳性能,因此,将碳含量控制在0.80%~0.90%。

硅和锰:钢中加入一定量的硅、锰,有利于钢中生成低熔点的硅锰复合夹杂物,在钢液中上浮去除,提高钢液的洁净度。硅元素降低模具的热疲劳抗力,将其含量控制在0.15%~0.40%。锰元素易促进组织粗大,损害模具的强韧性,将其含量控制在0.20%~0.45%。

硫和磷:硫和磷是材料中的有害元素,对其含量应严格控制,本发明材料硫含量控制在0.015%以下,磷含量控制在0.015%以下。

铝:铝是强脱氧元素,同时控制钢中氧含量,同时氧化铝在钢液中易于上浮去除,铝是非碳化物和硼化物形成元素,主要溶于基体,提高基体高温硬度和高温耐磨性,铝还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能力,特别是铝的加入,促进铸态基体组织转变成珠光体和铁素体,降低铸态硬度,有利于改善铸态的加工性能,因此将铝含量控制在1.0%~2.0%。

硼:硼可以与铁形成高硬度的铁硼化合物,有利于改善模具的耐磨性,但加入量过多会增加产品的脆性,因此将硼含量控制在0.55%~0.95%。

钨和钼:钨和钼加入模具中,主要是为了改善模具的高温耐磨性,但钨和钼是价格昂贵元素,其含量不能太高,将钼含量控制在3.8%~4.4%,将钨含量控制在4.1%~5.2%。

铬:铬可能明显改善模具的淬透性和抗回火软化能力,形成耐磨损的碳化物,其合适的加入量为3.7%~4.5%。

钒:加入适量钒主要是为了获得高硬度的mc型碳化物,从而提高模具耐磨性,钒还有细化晶粒的作用,但钒价格昂贵,因此将钒含量控制在1.65%~2.1%。

一种高速钢及其生产方法包括电炉冶炼、真空粉末冶金、等静压成型和烧结、轧制、热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电炉冶炼:把成分合适的废钢放入感应炉内熔炼,开始熔炼时加入钨铁、钼铁、铬铁合金,待废钢完全熔化后,采用铝脱氧合金化,再加入钒铁、硅铁、锰铁合金进行合金化,钢水温度达到1561℃~1580℃时,冶炼结束。

2)真空粉末冶金:钢水由炉内出钢时直接进行真空雾化处理,雾化采用氮气进行处理,雾化喷嘴气体压力:4mpa~6mpa,45μm以下的雾化粉末,质量百分比含量达到50%,100μm以下的雾化粉末,质量百分比含量达到90%。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生产的高速钢的碳化物平均尺寸为2μm,最大尺寸为5μm,而传统的冶炼、铸锭、锻轧等生产工艺碳化物平均尺寸为6μm,最大尺寸为12μm,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的进一步提高。

3)等静压成型和烧结:将上述高速钢粉制成压坯,冷等静压压力为200mpa~300mpa,保压时间为11min~15min;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对压坯进行真空或惰性气氛下烧结,烧结时加热温度为1150℃~1200℃,保温时间为40min~70min,烧结压力为20mpa~30mpa,获得高速钢坯料。

4)轧制:对上述高速钢坯料进行轧制,高速钢坯料加热温度为1080℃~1140℃,保温时间为30min~40min,开轧温度1050℃~1110℃,终轧温度大于950℃。

5)热处理:淬火:将高速钢坯料放入盐浴炉中加热至淬火温度1180℃~1220℃,油冷至室温;

回火:淬火的坯料放置在加热炉内进行回火处理,回火处理温度为565℃~580℃,回火处理次数2~4次,每次回火处理时间为0.8h~1.2h,最终得到高速钢模具产品。

产品用于冷挤压锥齿轮等的模具,凹模内腔所承受的单位压力达2500mpa,在相同的使用工况条件下,对其使用寿命进行对比。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技术方案的组分配比,进行电炉冶炼、真空粉末冶金、等静压成型和烧结、轧制、热处理,然后加工成模具产品。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冶炼成分见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的主要工艺参数及使用寿命,见表2。

表1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冶炼成分wt%(重量百分比含量)

表2实施例和对比例的主要工艺参数

从表1和表2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降低了贵重合金的加入量,节省了资源,同时,在保证强度、硬度(具体数据)的基础上,耐磨模具的使用寿命有所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