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件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9655发布日期:2019-01-18 23:2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件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不限于单一大组包括的铸造工艺的铸件的冷却,尤其是一种铸件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配件的制造过程中,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配件往往会采用砂型铸造的方法来进行铸造完成。在配件铸造成型后,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冷却。目前,现有的铸件所用的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不理想,并且大部分不能对铸件进行批量冷却操作,冷却效率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冷却装置存在冷却效果不理想、铸件无法批量冷却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效果理想、铸件批量冷却效率高的铸件冷却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铸件冷却装置,其包括一冷却箱和一冷却车,在所述的冷却箱上设有一箱门,在所述的冷却箱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冷却箱的两内侧箱体及箱门相对侧箱体上分别装配有循环风机,在对应循环风机内侧的箱底与箱顶之间分别固定有支撑架,在所述的支撑架上分别设有制冷管,所述的制冷管与冷却箱外部的制冷压缩机及散热器相连接;在所述的冷却箱的箱底上开设有两限位滑槽,在所述的冷却箱的箱底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导向滑轨,在所述的导向滑轨上分别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的导向槽分别与限位滑槽相对应;所述的冷却车包括一底架和若干放置架,在底架与放置架之间、相邻放置架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在所述的底架的内侧线性阵列有若干分隔板,在所述的放置架的内侧线性阵列有若干放置板,在所述的底架的底部四角上分别通过轮座转动支撑有行走轮,同侧的行走轮可分别滚动配合在对应的导向槽与限位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四连接杆和四连接套筒,所述的连接杆分别对应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底架的上端面四角和所述的放置架的上端面四角上,所述的连接套筒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放置架的下端面四角上,所述的连接套筒分别活动插接在对应的连接杆上。

优选的,在所述的连接杆与连接套筒的筒底之间设有减震弹簧。

优选的,在所述的分隔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竖向贯穿孔,在所述的底架的周侧面上分别开设若干第一横向贯穿孔。

优选的,在所述的放置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二竖向贯穿孔,在所述的放置架的周侧面上分别开设若干第二横向贯穿孔。

优选的,在所述的底架的一端两侧上分别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一推拉架。

优选的,在所述的放置架的两端上铰接有提手。

优选的,在所述的箱门的内端面上设有密封条,该密封条将箱门与冷却箱的箱体密封。

优选的,在所述的箱门的外端面上连接一把手。

本发明是在冷却箱内设有循环风机,在循环风机内侧的支撑架上设有制冷管,制冷管与冷却箱外的制冷压缩机及散热器连通,循环风机对冷却箱内的空气进行强制循环,加快冷却箱内的铸件与制冷管的热交换,有效提高铸件的冷却效果;铸件分层次放置在冷却车的分隔板或放置板上,便于铸件的统一取放与搬运以及批量进行冷却,其冷却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冷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冷却车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冷却车的底架的结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冷却车的放置架的结构立体图;

图6是图5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沿图6中a-a线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1.冷却箱,2.箱门,3.冷却车,301.底架,3011.第一横向贯穿孔,302.分隔板,3021.第一竖向贯穿孔,303.放置架,3031.第二横向贯穿孔,304.放置板,3041.第二竖向贯穿孔,4.限位滑槽,5.导向滑轨,501.导向槽,6.制冷压缩机,7.散热器,801.第一循环风机,802.第二循环风机,901.第一支撑架,902.第二支撑架,1001.第一制冷管,1002.第二制冷管,11.密封条,12.把手,13.支撑座,14.连接组件,1401.连接杆,1402.连接套筒,15.轮座,16.行走轮,17.连接轴,18.推拉架,19.提手,20.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铸件冷却装置,其包括一冷却箱1和一冷却车3。在图1中,在冷却箱1上枢接一箱门2,在冷却箱1的底部四角上分别固定有支撑座13。

为了提高冷却箱1的密封性,如图2所示,在箱门2的内端面上设有密封条11,箱门2与冷却箱1关合时,该密封条11将箱门2与冷却箱1的箱体密封。

为方便打开箱门2,如图2所示,在箱门2的外端面上连接一把手12。

如图2所示,在冷却箱1的箱门相对侧箱体上装配有第一循环风机801,在对应第一循环风机801内侧的冷却箱1的箱底与箱顶之间焊接有第一支撑架901,在第一支撑架901上用螺栓可拆连接有第一制冷管1001。

如图1、图2所示,在冷却箱1的两内侧箱体上分别装配有第二循环风机802,在对应第一循环风机802内侧的冷却箱1的箱底与箱顶之间分别焊接有第二支撑架902,在第二支撑架902上分别通过螺栓可拆连接有第二制冷管1002。

第一循环风机801、第二循环风机802对冷却箱1内的空气进行强制循环。

在图1中,在冷却箱1的外部设置有制冷压缩机6和散热器7。第一制冷管901、第二制冷管902按常规方式与制冷压缩机6及散热器7相连接。其中,制冷压缩机6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散热器7利用环境冷却介质散热;第一制冷管901、第二制冷管902吸收冷却箱1内铸件的热量,使铸件温度下降。

在图1中,在冷却箱1的箱底上开设有两限位滑槽4。在冷却箱1的箱底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导向滑轨5,在导向滑轨5上分别开设有导向槽501,导向槽501分别与限位滑槽4相对应。

在图3中,冷却车3包括一底架301和若干放置架303。其中,放置架303的数量依冷却箱的容积而定。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放置架303的数量为五个。

在图3中,在底架301与放置架303之间,以及相邻的放置架303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组件14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图5、图7所示,连接组件14包括四连接杆1401和四连接套筒1402。在图4中,连接杆1401分别对应固定连接在底架301的上端面四角上。在图5、图7中,连接杆1401还分别对应固定连接在放置架303的上端面四角上,连接套筒1402分别固定连接在放置架303的下端面四角上。参考图4、图5和图7,处于最底层的放置架303上的连接套筒1402分别活动插接在底架301上的连接杆1401上;处于相邻的上层放置架303上的连接套筒1402分别活动插接在下层放置架303上的连接杆1402上,使得底架301与五放置架302插接叠加组成冷却车3的主体。

为了在放置铸件时,防止连接杆1401与连接套筒1402之间产生刚性冲击而造成损坏,如图7所示,在连接杆1401与连接套筒1402的筒底之间设有减震弹簧20。减震弹簧20减缓连接杆1401与连接套筒1402之间产生的冲击力。

为了方便搁置铸件,如图4所示,在底架301的内侧线性阵列有若干分隔板302。隔板302的数量依铸造件冷却要求而定。本实施例中,隔板302的数量为十三条。

为了提高底架301及分隔板302的通风性能,如图4所示,在分隔板302上开设有若干第一竖向贯穿孔3021,在底架301的周侧面上分别开设若干第一横向贯穿孔3011。

同样,为了方便搁置铸件,如图5、图6所示,在放置架303的内侧线性阵列有若干放置板304。放置板304的数量依铸造件冷却要求而定。本实施例中,放置板304的数量为十三条。

为了提高放置架303及放置板304的通风性能,如图5、图6所示,在放置板304上开设有若干第二竖向贯穿孔3041。如图5、图.7所示,在放置架303的周侧面上分别开设若干第二横向贯穿孔3031。

为了方便对放置架的取放,如图5、图6所示,在放置架303的两端上铰接有提手19。

在图3、图4中,在底架301的底部四角上分别通过轮座15转动支撑有行走轮16,行走轮16是支撑冷却车3移动的部件。在如图1所示,同侧的行走轮16可分别滚动配合在对应的导向槽501与限位滑槽4内,即支撑冷却车3的行走轮16可以通过导向滑轨5的导向槽501进入限位滑槽4内,从而使冷却车3停驻在冷却箱1内。

为了便于冷却车3的移动,如图3、图4所示,在底架301的一端两侧上分别通过连接轴17转动连接一推拉架18。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使用时,将铸件放置在冷却车3的放置板304或分隔板302上,再已放置铸件的放置板304连同放置架303通过连接组件14连接在底架301上,然后再将放置铸件的放置板304连同放置架303依次叠加连接即可,然后通过推拉架18将装载有批量铸件的冷却车3移至冷却箱1内的限位滑槽4中,关上箱门2,启动制冷压缩机6通过第一制冷管1001、第二制冷管1002对冷却箱1的内环境进行降温,吸收铸件的热量而对铸件进行冷却;同时,启动第一循环风机801、第二冷却风机802对冷却箱1内的空气进行强制循环,加快冷却箱1内的铸件与第一制冷管1001、第二制冷管1002的热交换,有效提高铸件的冷却效果。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