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纤维网片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6192发布日期:2019-02-22 19:5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纤维网片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玻璃纤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纤维网片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但缺点是性脆,耐磨性较差,它是以玻璃球或废旧玻璃为原料经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织布等工艺制造成的。

玻璃纤维网片与孔环的压合塑形在玻璃纤维网片加工制造的过程中非常关键,在目前的工业制造中,常常需要安排多个工位,从而存在操作过程复杂,加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纤维网片加工设备,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率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纤维网片加工设备,包括底座和压合装置,在底座的上部设置有驱动装置,在驱动装置的前侧设置有支撑装置,在驱动装置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转盘,在第一转盘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模具,在第一转盘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输送装置,在输送装置相对的外侧设置有喂料器,所述压合装置设置在第一转盘的后侧,在第一转盘的前侧设置有成品存储装置,在成品存储装置的前侧设置有垫板供给装置,在成品存储装置和垫板供给装置的右侧设置有抓取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和成品存储装置之间的距离与成品存储装置和垫板供给装置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动机和凸轮分割器,所述第一电动机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部,所述凸轮分割器的入力轴通过减速机与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凸轮分割器的出力轴与第一转盘的下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每个输送装置均包括支撑腿、输送板和两个激光传感器,所述支撑腿设置在喂料器和底座之间,两个激光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输送板的两端,所述输送板相对的外端与喂料器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板相对的内端位于第一转盘的上方,在输送板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孔槽、第二孔槽和第三孔槽,所述第二孔槽位于支撑模具的正上方,在第一孔槽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相对的内侧穿设有第一转轴,在第一转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转轮,在第二孔槽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相对的内侧穿设有第二转轴,在第二转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通过第一传送带传动连接,在第二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轮,所述第三转轮与第四转轮通过第二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轮与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第二电动机输出轴的外表面穿设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内部,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支撑腿的前侧,所述第二电动机固定连接在支撑腿相对的外侧,所述第二孔槽和第三孔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相对的内端设置有第一气缸。

优选的,所述压合装置包括压合架、气液增压缸和塑形模具,所述压合架设置在第一转盘的前侧,在压合架的附近设置有激光传感器,所述气液增压缸设置在压合架的上侧,所述塑形模具设置在气液增压缸的下部,所述塑形模具位于支撑模具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二气缸、顶板和设置在每个支撑模具以及第一转盘内部的至少三个顶杆,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部,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在第二气缸的上部,在顶板的附近设置有激光传感器,每个顶杆均插接在第一转盘和支撑模具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成品存储装置包括第五电动机、第三转盘和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五电动机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部,所述第三转盘与第五电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每个第二定位杆均固定连接在第三转盘的上部。

优选的,所述垫板供给装置包括第三电动机、第二转盘和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三电动机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部,所述第二转盘与第三电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每个第一定位杆均固定连接在第二转盘的上部,在第三电动机的左侧设置有定位板,在定位板的上侧设置有激光传感器,在定位板的右侧面开设有滑槽,在滑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杆,在滑杆的外部滑动连接有滑套,在滑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托架,所述托架位于插接在第一定位杆上垫板的下部,在定位板的前侧设置有第四电动机,所述第四电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同步带与托架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在第三转轴的前端穿设有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固定连接在定位板的前侧。

优选的,所述抓取装置包括支撑架和机械臂,所述支撑架设置在垫板供给装置的右侧,所述机械臂设置在支撑架的左侧,在机械臂下部的前侧设置有第三气缸,在第三气缸的旁边设置有激光传感器,在第三气缸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块,在第一定位块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吸盘,所述第一定位块位于第二定位杆的正上方,在机械臂下部的后侧设置有第四气缸,在第四气缸的旁边设置有激光传感器,在第四气缸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在第二定位块的下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至少两个卡板,在卡板之间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位于支撑装置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四气缸和气液增压缸均通过电磁阀与外界的气泵连接,所述吸盘和气囊均通过真空阀与外界的气泵连接。

优选的,在第一转盘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喂料器和输送装置,从而便于将孔环自动输送到支撑模具上,通过设置压合装置,从而便于完成对玻璃纤维网片和孔环的压合塑形工作,通过设置成品存储装置、垫板供给装置和抓取装置,从而可持续的将压合塑形后的玻璃纤维网片抓取并放置于成品存储装置上,接着再将垫板供给装置上的垫板抓取并放置在玻璃纤维网片的上方,以便于在之后的加热烘烤工序里对玻璃纤维网片提供防护作用,只需要设置一个工位即可完成产品的加工过程,操作简单,效率更高。

2、本发明通过在第一转盘的内部开设若干个通孔,从而可减轻第一转盘的重量,进而可使该设备的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左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输送装置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转盘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垫板供给装置右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垫板供给装置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m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转盘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驱动装置、21凸轮分割器、22第一电动机、3第一转盘、4支撑模具、5输送装置、51支撑腿、52输送板、53第一轴承、54第一转轴、55第一转轮、56第一传送带、57第二轴承、58第二转轴、59第二转轮、510第三转轮、511第二传送带、512第四转轮、513第二电动机、514固定板、515第三轴承、516第一气缸、517挡板、518第一孔槽、519第二孔槽、520第三孔槽、6喂料器、7压合装置、71压合架、72气液增压缸、73塑形模具、8支撑装置、81顶板、82第二气缸、83顶杆、9垫板供给装置、91第三电动机、92第二转盘、93第一定位杆、94第四电动机、95定位板、96滑槽、97滑杆、98滑套、99托架、910第一齿轮、911同步带、912第二齿轮、913第三转轴、914第四轴承、10成品存储装置、101第三转盘、102第五电动机、103第二定位杆、11抓取装置、111支撑架、112吸盘、113第三气缸、114第一定位块、115机械臂、116第四气缸、117第二定位块、118合页、119卡板、120气囊、1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纤维网片加工设备,包括底座1和压合装置7,在底座1的上部设置有驱动装置2,在驱动装置2的前侧设置有支撑装置8,在驱动装置2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转盘3,在第一转盘3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模具4,在第一转盘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输送装置5,在输送装置5相对的外侧设置有喂料器6,通过设置喂料器和输送装置,从而便于将孔环自动输送到支撑模具上,压合装置7设置在第一转盘3的后侧,通过设置压合装置,从而便于完成对玻璃纤维网片和孔环的压合塑形工作,在第一转盘3的前侧设置有成品存储装置10,在成品存储装置10的前侧设置有垫板供给装置9,在成品存储装置10和垫板供给装置9的右侧设置有抓取装置11,支撑装置8和成品存储装置10之间的距离与成品存储装置10和垫板供给装置9之间的距离相等,通过设置成品存储装置、垫板供给装置和抓取装置,从而可持续的将压合塑形后的玻璃纤维网片抓取并放置于成品存储装置上,接着再将垫板供给装置上的垫板抓取并放置在玻璃纤维网片的上方,以便于在之后的加热烘烤工序里对玻璃纤维网片提供防护作用,只需要设置一个工位即可完成产品的加工过程。

通过在第一转盘3的内部开设若干个通孔12,从而可减轻第一转盘3的重量,进而可使该设备的实用性更强,具体的,在第一转盘3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2。

具体的,驱动装置2包括第一电动机22和凸轮分割器21,第一电动机22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部,凸轮分割器21的入力轴通过减速机与第一电动机22的输出轴连接,凸轮分割器21的出力轴与第一转盘3的下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电动机22和凸轮分割器21,从而便于在系统的控制下带动第一转盘3进行固定角度的旋转。

具体的,每个输送装置5均包括支撑腿51、输送板52和两个激光传感器,支撑腿51设置在喂料器6和底座1之间,两个激光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输送板52的两端,输送板52相对的外端与喂料器6固定连接,输送板52相对的内端位于第一转盘3的上方,在输送板52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孔槽518、第二孔槽519和第三孔槽520,第二孔槽519位于支撑模具4的正上方,在第一孔槽518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53,第一轴承53相对的内侧穿设有第一转轴54,在第一转轴54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转轮55,在第二孔槽519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57,第二轴承57相对的内侧穿设有第二转轴58,在第二转轴58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转轮59,第一转轮55和第二转轮59通过第一传送带56传动连接,在第二转轴58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轮510,第三转轮510与第四转轮512通过第二传送带511传动连接,第四转轮512与第二电动机51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第二电动机513输出轴的外表面穿设有第三轴承515,第三轴承515固定连接在固定板514的内部,固定板514固定连接在支撑腿51的前侧,第二电动机513固定连接在支撑腿51相对的外侧,第二孔槽519和第三孔槽52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板517,挡板517相对的内端设置有第一气缸516。

输送装置5的设置,在激光传感器和系统的控制下,可以控制第二电动机513的输出轴旋转并依次带动第四转轮512、第二传送带511、第三转轮510、第二转轮59、第一传送带56和第一转轮55转动,此时便可以将喂料器6提供的下孔环或上孔环传送到第二孔槽519的内部,并位于挡板517的上方,待第一转盘3上的支撑模具4转动到第二孔槽519的正下方时,第一气缸516会在电磁阀的控制下工作并带动挡板517向右移动,此时下孔环或上孔环就会套接在支撑模具4上,无需安排工位就可完成孔环的输送工作,效率高。

具体的,压合装置7包括压合架71、气液增压缸72和塑形模具73,压合架71设置在第一转盘3的前侧,在压合架71的附近设置有激光传感器,气液增压缸72设置在压合架71的上侧,塑形模具73设置在气液增压缸72的下部,塑形模具73位于支撑模具4的正上方。

压合装置7的设置,在激光传感器和系统的控制下,当安装有下孔环、玻璃纤维网片和上孔环的支撑模具4转动到塑形模具73的下方时,在电磁阀的控制下,可使气液增压缸72工作,并带动塑形模具73完成压合塑形工作,简便快捷。

具体的,支撑装置8包括第二气缸82、顶板81和设置在每个支撑模具4以及第一转盘3内部的至少三个顶杆83,第二气缸82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部,顶板81固定连接在第二气缸82的上部,在顶板81的附近设置有激光传感器,每个顶杆83均插接在第一转盘3和支撑模具4的内部。

支撑装置8的设置,在激光传感器和系统的控制下,当套接有压合塑形后的玻璃纤维网片的支撑模具4转动到气囊120的正下方时,电磁阀会控制第二气缸82工作,并带动顶板81和顶杆83向上移动,从而会使玻璃纤维网片与支撑模具4脱离。

具体的,成品存储装置10包括第五电动机102、第三转盘101和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杆103,第五电动机102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部,第三转盘101与第五电动机10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每个第二定位杆103均固定连接在第三转盘101的上部。

成品存储装置10的设置,可将压合完成后的玻璃纤维网片存储到第二定位杆103上,当在第二定位杆103上累积到一定的高度后,在系统的控制下,会控制第五电动机102带动第三转盘101转动,并将下一个第二定位杆103置于气囊120的正下方。

具体的,垫板供给装置9包括第三电动机91、第二转盘92和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杆93,第三电动机91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部,第二转盘92与第三电动机9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每个第一定位杆93均固定连接在第二转盘92的上部,在第三电动机91的左侧设置有定位板95,在定位板95的上侧设置有激光传感器,在定位板95的右侧面开设有滑槽96,在滑槽9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杆97,在滑杆97的外部滑动连接有滑套98,在滑套9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托架99,托架99位于插接在第一定位杆93上垫板的下部,在定位板95的前侧设置有第四电动机94,第四电动机9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10,第一齿轮910与第二齿轮912通过同步带911传动连接,同步带911与托架99的前侧固定连接,第二齿轮9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913,在第三转轴913的前端穿设有第四轴承914,第四轴承914固定连接在定位板95的前侧。

垫板供给装置9的设置,在激光传感器和系统的控制下,当抓取装置11抓取完一个垫板后,第四电动机94会进行工作,并依次带动第一齿轮910、第二齿轮912和同步带911转动,进而可通过托架99带动垫板沿着第一定位杆93向上移动,直至与原来的高度相同,以便于后续抓取装置11的抓取工作,在当前第一定位杆93上的垫板用完后,系统会自动控制第二转盘92转动,并使装满有垫板的第一定位杆93重新置于抓取装置11中吸盘112的正下方。

具体的,抓取装置11包括支撑架111和机械臂115,支撑架111设置在垫板供给装置9的右侧,机械臂115设置在支撑架111的左侧,在机械臂115下部的前侧设置有第三气缸113,在第三气缸113的旁边设置有激光传感器,在第三气缸113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块114,在第一定位块114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吸盘112,第一定位块114位于第二定位杆103的正上方,在机械臂115下部的后侧设置有第四气缸116,在第四气缸116的旁边设置有激光传感器,在第四气缸116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117,在第二定位块117的下部通过合页118活动连接有至少两个卡板119,在卡板119之间设置有气囊120,气囊120位于支撑装置8的正上方。

抓取装置11的设置,在激光传感器和系统的控制下,当压合完成后的玻璃纤维网片置于气囊120的下方并被支撑装置8顶起时,电磁阀会控制第四气缸116带动第二定位块117向下移动,至气囊120和卡板119穿过玻璃纤维网片并位于其下方,此时真空阀会控制外界气泵向气囊120的内部充气,至卡板119将玻璃纤维网片固定住,同时通过电磁阀控制的第三气缸113会代带动第一定位块114向下移动,通过真空阀控制的吸盘112会松开对垫板的吸附,垫板进而会掉落在第二定位杆103上,之后,机械臂115会在系统的控制下产生向右的位移,使卡板119固定住的玻璃纤维网片位于第二定位杆103的上方,此时通过电磁阀控制的第四气缸116会带动第二定位块117向下移动,通过真空阀控制的气囊120会吸走气囊120内的气体,玻璃纤维网片会脱离卡板119的固定并套接到第二定位杆103上,同时通过电磁阀控制的第三气缸113会带动第一定位块114向下移动,至吸盘112与垫板接触,通过真空阀控制的吸盘112会将吸盘112牢牢地吸住,在第一定位块114和第二定位块117分别在第三气缸113和第四气缸116的作用下产生向上的位移后,接下来会根据前述动作做周期往复的工作。

具体的,第一气缸516、第二气缸82、第三气缸113、第四气缸116和气液增压缸72均通过电磁阀与外界的气泵连接,吸盘112和气囊120均通过真空阀与外界的气泵连接,电磁阀和真空阀的设置,使得更加方便对第一气缸516、第二气缸82、第三气缸113、第四气缸116、气液增压缸72、吸盘112和气囊120的控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在使用时,在激光传感器和系统的控制下,第一电动机22和凸轮分割器21的配合可带动第一转盘3进行固定角度的旋转,当位于第一转盘3左侧输送装置5的第二电动机513的输出轴旋转并依次带动第四转轮512、第二传送带511、第三转轮510、第二转轮59、第一传送带56和第一转轮55转动时,此时便可以将喂料器6提供的下孔环传送到第二孔槽519的内部,并位于挡板517的上方,待第一转盘3上的支撑模具4转动到第二孔槽519的正下方时,第一气缸516会在电磁阀的控制下工作并带动挡板517向右移动,此时下孔环或上孔环就会套接在支撑模具4上,随着第一转盘3的转动,此时操作工人可以将未压合塑形的玻璃纤维网片置于下孔环的上方,随后位于第一转盘3右侧的输送装置5会将上孔环置于未压合塑形玻璃纤维网片的上方,在激光传感器和系统的控制下,当安装有下孔环、玻璃纤维网片和上孔环的支撑模具4转动到塑形模具73的下方时,在电磁阀的控制下,可使气液增压缸72工作,并带动塑形模具73完成压合塑形工作,当套接有压合塑形后的玻璃纤维网片的支撑模具4转动到气囊120的正下方时,电磁阀会控制第二气缸82工作,并带动顶板81和顶杆83向上移动,从而会使玻璃纤维网片与支撑模具4脱离,此时电磁阀会控制第四气缸116带动第二定位块117向下移动,至气囊120和卡板119穿过玻璃纤维网片并位于其下方,此时真空阀会控制外界气泵向气囊120的内部充气,至卡板119将玻璃纤维网片固定住,同时通过电磁阀控制的第三气缸113会代带动第一定位块114向下移动,通过真空阀控制的吸盘112会松开对垫板的吸附,垫板进而会掉落在第二定位杆103上,之后,机械臂115会在系统的控制下产生向右的位移,使卡板119固定住的玻璃纤维网片位于第二定位杆103的上方,此时通过电磁阀控制的第四气缸116会带动第二定位块117向下移动,通过真空阀控制的气囊120会吸走气囊120内的气体,玻璃纤维网片会脱离卡板119的固定并套接到第二定位杆103上,同时通过电磁阀控制的第三气缸113会带动第一定位块114向下移动,至吸盘112与垫板接触,通过真空阀控制的吸盘112会将吸盘112牢牢地吸住,在第一定位块114和第二定位块117分别在第三气缸113和第四气缸116的作用下产生向上的位移后,接下来会根据前述动作做周期往复的工作,当玻璃纤维网片在第二定位杆103上累积到一定的高度后,在系统的控制下,会控制第五电动机102带动第三转盘101转动,并将下一个第二定位杆103置于气囊120的正下方,垫板供给装置9同时具备当抓取装置11抓取完一个垫板后,第四电动机94会进行工作,并依次带动第一齿轮910、第二齿轮912和同步带911进行逆时针转动,进而可通过托架99带动垫板沿着第一定位杆93向上移动,直至与原来的高度相同,以便于后续抓取装置11的抓取工作,在当前第一定位杆93上的垫板用完后,首先系统会自动控制第四电动机94进行顺时针转动,直至将托架99降落至第二转盘92的下方,然后系统会自动控制第二转盘92转动,并使装满有垫板的第一定位杆93重新置于抓取装置11中吸盘112的正下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