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冷却式感应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5752发布日期:2019-01-29 17:2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体冷却式感应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轧辊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身冷却效果好且便于制作的整体冷却式感应圈。



背景技术:

冷轧辊一般都采用感应淬火的方式进行热处理,感应圈的高度一般较大,目前感应圈正常采用一定厚度的、与感应圈高度等宽度的铜板卷制而成,感应圈的外围均匀焊接上一定规格的铜管,用于对感应圈进行冷却;上述感应圈及其冷却结构的制作复杂,且冷却效果不佳,当进行大功率作业、或其中某根铜管堵塞,容易因冷却不足,造成感应圈发热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自身冷却效果好且便于制作的整体冷却式感应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整体冷却式感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圈采用矩形铜管制成,该矩形铜管经卷绕后两端焊接构成整体冷却式感应圈,该矩形铜管的宽度与制作而成的感应圈的轴向宽度相同且该矩形铜管的长度等于感应圈的周长。

所述感应圈的直径与该矩形铜管的厚度之比为7~15:1。

所述感应圈的直径为150~250mm。

所述感应圈的顶部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分别位于感应圈的顶部两侧且分别与该侧的矩形铜管相连通。

所述感应圈的顶部设有能够阻断连通的感应圈的内腔的挡隔板,且该挡隔板位于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之间的感应圈的顶部位置处并邻近冷却介质出口设置。

所述的挡隔板位于矩形铜管经卷绕后的两端焊接处。

在感应圈的外表面分别设有多个沿感应圈的轴向设置的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且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一一对应设置。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感应圈采用矩形铜管经卷绕后两端焊接构成,该矩形铜管的宽度与制作而成的感应圈的轴向宽度相同且该矩形铜管的长度等于感应圈的周长,由于该感应圈采用矩形截面的矩形铜管直接卷制而成,减少了大量的焊接作业,且感应圈在使用中自身冷却效果好,能够满足大功率使用要求且运行平稳。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冷却式感应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感应圈;2—矩形铜管;3—冷却介质进口;4—冷却介质出口;5—挡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整体冷却式感应圈,该的感应圈1采用矩形铜管2制成,该矩形铜管2经卷绕后两端焊接构成整体冷却式感应圈1,该矩形铜管2的宽度与制作而成的感应圈1的轴向宽度相同且该矩形铜管2的长度等于感应圈1的周长;该感应圈1的直径为150~250mm且感应圈1的直径与该矩形铜管2的厚度之比为7~15:1。

为了便于冷却介质的整体流动性,在感应圈1的顶部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进口3和冷却介质出口4,冷却介质进口3和冷却介质出口4分别位于感应圈1的顶部两侧且分别与该侧的矩形铜管2相连通;在感应圈1的外表面分别设有多个沿感应圈1的轴向设置的冷却介质进口3和冷却介质出口4,且冷却介质进口3和冷却介质出口4一一对应设置。另外为了阻隔冷却介质在矩形铜管2内的循环流动,在感应圈1的顶部设有能够阻断连通的感应圈1的内腔的挡隔板5,且该挡隔板5位于冷却介质进口3和冷却介质出口4之间的感应圈1的顶部位置处并邻近冷却介质出口4设置;一个优选方案是直接将挡隔板5焊接在矩形铜管2经卷绕后的两端焊接处。

本发明的感应圈1采用矩形铜管2经卷绕后两端焊接构成,该矩形铜管2的宽度与制作而成的感应圈1的轴向宽度相同且该矩形铜管2的长度等于感应圈1的周长,由于该感应圈1采用矩形截面的矩形铜管2直接卷制而成,减少了大量的焊接作业,且感应圈1在使用中自身冷却效果好,能够满足大功率使用要求且运行平稳。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冷却式感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圈(1)采用矩形铜管(2)制成,该矩形铜管(2)经卷绕后两端焊接构成整体冷却式感应圈(1),该矩形铜管(2)的宽度与制作而成的感应圈(1)的轴向宽度相同且该矩形铜管(2)的长度等于感应圈(1)的周长。本发明的感应圈采用矩形铜管经卷绕后两端焊接构成,由于该感应圈采用矩形截面的矩形铜管直接卷制而成,减少了大量的焊接作业,且感应圈在使用中自身冷却效果好,能够满足大功率使用要求且运行平稳。

技术研发人员:陈彬;蒋云峰;史爱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兴市永昌轧辊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10
技术公布日:2019.01.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