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打弧的淬火感应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防打弧的淬火感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套设置在感应圈上。隔离套为空心,空心孔的直径与感应圈横截面直径相同。隔离套长度为20mm,厚度为5mm。每个感应圈设置隔离套的数量为4个,感应圈上部设置两个,下部设置两个。隔离套材质为耐高温水泥石棉板,使用寿命在一个月以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工件起到定位作用,并且在线使用寿命长,保证了工件在感应加热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且可以长期使用而不损坏,彻底解决了感应圈打弧烧损现象,保护感应圈和工件的安全。
【专利说明】一种防打弧的淬火感应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淬火设备,尤其是一种防打弧的淬火感应圈。
【背景技术】
[0002]感应加热淬火是热处理的重要工艺之一,而感应圈则是热处理工序必不可少的设备。工件表面感应加热淬火,是工业领域通用的表面淬火技术;通电的感应圈在近距离内利用交变磁场加热工件。感应圈距离工件越近,电加热效率越高。因此,实际工作中要求感应圈尽量接近工件,但不允许相互接触。在感应淬火操作过程中,如果感应圈碰到工件,会引起弧光放电损坏工件或击穿感应圈。为了防止这种损害产生,实际操作中一般多采用玻璃丝带包覆感应圈,使感应圈与工件之间隔离、绝缘。但是玻璃丝带不耐磨损,在操作过程中,偶有不慎,工件就会在破损的玻璃丝带处与感应圈接触,造成感应圈烧损,漏水,或者损坏工件表面。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打弧的淬火感应圈,在感应圈上设置四个隔离套,防止工件与感应圈相接触,具有在线使用寿命长,保护感应圈和工件的安全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防打弧的淬火感应圈,包括感应圈、隔离套、接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套材质为耐高温水泥石棉板,设置在感应圈上对工件定位,工件设置在感应圈内部不与感应圈接触,接电极与感应圈连接。
[0006]所述的隔离套为空心,空心孔的直径与感应圈横截面直径相同。
[0007]所述的隔离套长度为20mm,厚度为5mm。
[0008]所述的每个感应圈设置隔离套的数量为4个,感应圈上部设置两个,下部设置两个。
[0009]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对工件起到定位作用,并且在线使用寿命长,保证了工件在感应加热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且可以长期使用而不损坏,彻底解决了感应圈打弧烧损现象,保护感应圈和工件的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0013]1-感应圈2-隔离套3工件4-接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0015]如图1所示,防打弧的淬火感应圈,由感应圈1、隔离套2、工件3和接电极4组成。所述隔离套2材质为耐高温水泥石棉板,设置在感应圈I上对工件3定位,工件3设置在感应圈I内部不与感应圈I接触,接电极4与感应圈I连接。
[0016]隔离套2为空心结构,空心孔的直径与感应圈I横截面直径相同,设置在感应圈I上,隔离套2的数量为4个,感应圈I上部设置两个,下部设置两个。隔离套2的厚度为5mm,长度为20mm,可以保证感应圈I与工件3淬火表面距离为5mm,使工件3在感应圈I中间,对工件3进行了定位,这样就不会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工件与感应圈I接触,确保了感应加热的工艺要求,同时隔离套2选用的耐高温水泥石棉板,由玻璃纤维材料和高耐热性的复合材料合成,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介电性能,较好的耐热性和耐潮性和良好的加工性。接电极4通电后,感应圈I产生交变磁场,对工件3进行热处理加工。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打弧的淬火感应圈,包括感应圈、隔离套、接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套材质为耐高温水泥石棉板,设置在感应圈上对工件定位,工件设置在感应圈内部不与感应圈接触,接电极与感应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打弧的淬火感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套为空心,空心孔的直径与感应圈横截面直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打弧的淬火感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套长度为20mm,厚度为5mm。
【文档编号】C21D1/62GK203582899SQ201320487780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9日
【发明者】王玲, 齐盛文, 高扬, 扎世利 申请人: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