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铝成型模具提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3035发布日期:2018-09-12 00:12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泡沫铝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泡沫铝成型模具提拉装置。



背景技术:

泡沫铝是一种由金属铝基体和气孔组成的新型材料,相比于一般的铝制品具有的密实多晶体结构,泡沫铝材料正是利用了其中的孔隙结构,在牺牲其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同时,获得其它如热、声、能量吸收、轻质等优越性能而成为一种新型结构功能材料。

泡沫铝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可回收性等,被认为是一类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材料,可用作环境保护的降噪材料,振动和冲击能量吸收器,粉尘和流体过滤器,发电机排气的消音器,室内保温、阻燃和隔音装饰材料,多孔电极,高温垫圈和耐磨垫,催化剂载体,屏蔽电磁波的材料等。目前已提出的泡沫铝制备工艺较多,主要可分为液体金属凝固法、固体金属烧结法及沉淀法三类,现已开发出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生产工艺,如熔体发泡法、渗流铸造法、粉末冶金发泡法、电化学沉积法等,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广泛,熔体发泡法获得的泡沫铝孔洞间相互独立,一般称为闭孔泡沫铝,而后几种方法获得的泡沫铝孔洞往往相互连通,因此称为通孔泡沫铝。

目前市场上生产泡沫铝的方法都是先发泡,然后再成型,两个工艺步骤是分开的,为了加快泡沫铝生产的速度,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快速、稳定可靠的对泡沫铝的成型模具进行提拉、搬运是非常关键的操作工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沫铝成型模具的提拉装置,实现泡沫铝成型模具的快速、稳定可靠的提拉、搬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泡沫铝成型模具提拉装置,包括底板及其底部设置的滚轮,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凹缺部,凹缺部的上方设有固定在底板上的提拉单元,所述的提拉单元包括临近凹缺部的边缘间隔布置的若干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设有首尾连接的杆状型材围合而成的方形固定架,所述的方形固定架上固定有平行且间隔布置的第一、第二收揽辊,第一、第二收揽辊的两端固定有同轴布置的轴承,所述的轴承固定在方形固定架上的轴承座内,第一、第二收揽辊由联动的驱动机构驱动同时转动且在第一、第二收揽辊的两端设有向下延伸至凹缺部的缆绳,缆绳的端部设有钩子用于钩住模具四角。

优选的,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布置在第一收揽辊上的第一从动轮、布置在第二收揽辊上的第二从动轮,所述的第一、第二从动轮相啮合;所述第一收揽辊或第二收揽辊的端部还设有同轴布置的从动轮盘,从动轮盘经由旁侧的手摇式主动盘或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啮合获得转动动力。

优选的,所述的手摇式主动盘的盘面上设有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插销孔,所述的插销孔贯穿手摇式主动盘的盘面且与方形固定架上对应位置设置的盲孔相对应,插销经由该插销孔插置到盲孔中以阻止该手摇式主动盘的转动。

优选的,所述的驱动电机上连接有变频器。

优选的,所述的方形固定架上设有斜向布置的加强筋杆。

优选的,临近凹缺部一侧的底板底部设有多组排列的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沫铝成型模具提拉装置,通过该装置上的凹缺部与模具所在位置进行对位,然后两平行且间隔布置的第一、第二收揽辊上向下延伸的缆绳对模具的四角进行固定,在提拉时,第一、第二收揽辊由联动的驱动机构驱动,确保了模具的稳定提升悬空,实现了模具的快速、稳定可靠的提拉、搬运。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沫铝成型模具提拉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底板,11-滚轮,12-凹缺部,13-支撑杆,20-方形固定架,21-杆状型材,22-轴承座,23-盲孔,24-加强筋杆,31-第一收揽辊,32-第二收揽辊,311-第一从动轮,321-第二从动轮,33-缆绳,34-从动轮盘,35-手摇式主动盘,351-插销孔,40-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泡沫铝成型模具提拉装置,包括底板10及其底部设置的滚轮11,所述底板10的一侧设有凹缺部12,凹缺部12的上方设有固定在底板10上的提拉单元,所述的提拉单元包括临近凹缺部12的边缘间隔布置的若干支撑杆13,支撑杆13的上端设有首尾连接的杆状型材21围合而成的方形固定架20,所述的方形固定架20上固定有平行且间隔布置的第一、第二收揽辊31、32,第一、第二收揽辊31、32的两端固定有同轴布置的轴承,所述的轴承固定在方形固定架20上的轴承座22内,第一、第二收揽辊31、32由联动的驱动机构驱动同时转动且在第一、第二收揽辊31、32的两端设有向下延伸至凹缺部12的缆绳33,缆绳33的端部设有钩子用于钩住模具四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在于,该模具提拉装置可快速移动至模具所在位置,将凹缺部12对准模具所在位置,然后推入,使得第一、第二收揽辊31、32上向下延伸布置的缆绳33能钩住在模具的四个角落,实现放置在地面上的模具能稳定可靠的提拉至悬空,然后稳定的移动至所需的位置。该凹缺部12的长度及宽度,以及该底板10的大小根据具体的模具的长度和宽度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设计;更重要的是,所述的第一、第二收揽辊31、32由联动的驱动机构驱动,以实现同步转动,确保被固定的模具的四角能稳定的同时提升。

作为上述第一、第二收揽辊31、32联动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布置在第一收揽辊31上的第一从动轮311、布置在第二收揽辊32上的第二从动轮321,所述的第一、第二从动轮311、321相啮合;所述第一收揽辊31或第二收揽辊32的端部还设有同轴布置的从动轮盘34,从动轮盘34经由旁侧的手摇式主动盘35或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啮合获得转动动力。在具体实施时,采用如图1、2所示的手摇式主动盘35对从动轮盘34施加转动的动力,或将从动轮盘34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进行啮合从而获得转动的动力,该从动轮盘34转动后,驱动其同轴布置的第二从动轮321转动,并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从动轮311转动,以此实现第一、第二收揽辊31、32的同步转动,实现自第一、第二收揽辊31、32向凹缺部12延伸的缆绳33的同步绕卷,确保模具的四角能同步稳定提升。

进一步的,为了确保模具的随时悬停,结合图3所示,所述的手摇式主动盘35的盘面上设有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插销孔351,所述的插销孔351贯穿手摇式主动盘35的盘面且与方形固定架20上对应位置设置的盲孔23相对应,插销40经由该插销孔351插置到盲孔23中以阻止该手摇式主动盘35的转动。

作为上述从动轮盘34获得转动动力的另一种方式,从动轮盘34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啮合,为了确保模具在起吊和落地时的速度慢,减小震动和抖动,所述的驱动电机上连接有变频器,通过变频器的持续动作,确保模具在起吊及落地时的稳定。

进一步的,为了确保上述方形固定架20的结构强度,所述的方形固定架20上设有斜向布置的加强筋杆24。需要注意的是,该加强筋杆24自方形固定架20的对角相互延伸布置,且与第一、第二收揽辊31、32上的缆绳33处于避让的位置。

进一步的,为了确保底板10承重的稳定,及其移动过程中的可靠性,临近凹缺部12一侧的底板10底部设有多组排列的滚轮11。确保用于泡沫铝成型模具提拉装置的转运过程中的稳定可靠。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