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磨床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9117发布日期:2018-11-30 21:01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面磨床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面磨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面磨床防尘装置。



背景技术:

平面磨床,顾名思义是对工件进行磨削的设备,现在的平面磨床一般是在磨床的是在磨床的一侧增加了吸尘管道与吸尘器进行除尘处理,但现有的除尘装置的效果仍然不够理想,车间内仍然存在较多的粉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面磨床防尘装置,除尘效果好,减少车间粉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面磨床防尘装置,包括水洗机构和罩设在磨床加工工位处的集尘罩,所述集尘罩通过管路与水洗机构相互连接,所述管路上设置抽风机,所述水洗机构包括水洗罐,所述水洗罐内转动设有中空轴,所述中空轴上设有中空搅拌叶,所述中空搅拌叶与所述中空轴连通,所述中空搅拌叶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管路与所述中空轴连通,所述中空轴转动设置于所述管路上,所述水洗罐上还连接有循环过滤装置,中空搅拌叶的搅拌,增大了含尘空气与水洗罐内的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水洗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循环过滤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水洗罐顶部的出液管以及与所述出液管连通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与所述水洗罐的底部连通,通过过滤器过滤含尘污水,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循环过滤装置还包括储水罐,所述储水罐的一端与所述过滤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储水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液管,所述储水罐上还设有入液管,能够保证从出液管进入水洗罐内的水始终是过滤后的清水。

优选的,所述储水罐内还设有液位计,所述入液管上设有阀门,所述液位计与所述阀门电连接,通过液位计感知储水罐内的水位,水位不足时,通过阀门补充清水,保证水洗效果。

优选的,所述水洗罐内还设有螺旋状的盘管,所述盘管与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盘管上开设有出液口,螺旋状的盘管的出液口能够对水洗罐内的水进行一定程度的搅拌,提高了水洗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中空轴与所述管路之间通过迷宫密封环转动密封连接,所述管路的直径小于所述中空轴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除尘效果好,减少车间粉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路与中空轴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水洗机构;2、集尘罩;3、管路;4、水洗罐;5、中空轴;6、中空搅拌叶;7、通孔;8、循环过滤装置;9、出液管;10、过滤器;11、储水罐;12、入液管;13、液位计;14、阀门;15、盘管;16、出液口;17、迷宫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平面磨床防尘装置,包括水洗机构1和罩设在磨床加工工位处的集尘罩2,集尘罩2通过管路3与水洗机构1相互连接,管路3上设置抽风机,水洗机构1包括水洗罐4,水洗罐4内转动设有中空轴5,中空轴5上设有中空搅拌叶6,中空搅拌叶6与中空轴5连通,中空搅拌叶6上开设有多个通孔7,管路3与中空轴5连通,中空轴5转动设置于管路3上,水洗罐4上还连接有循环过滤装置8。

循环过滤装置8包括设置于水洗罐4顶部的出液管9以及与出液管9连通的过滤器10,过滤器10与水洗罐4的底部连通。

循环过滤装置8还包括储水罐11,储水罐11的一端与过滤器10的出口连接,储水罐11的另一端连接出液管9,储水罐11上还设有入液管12。

储水罐11内还设有液位计13,入液管12上设有阀门14,液位计13与阀门14电连接。

水洗罐4内还设有螺旋状的盘管15,盘管15与出液管9连通,盘管15上开设有出液口16。

中空轴5与管路3之间通过迷宫密封环17转动密封连接,管路3的直径小于中空轴5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抽风机通过集尘罩2将磨床加工工位处的粉尘吸至中空轴5内,通过中空轴5带动中空搅拌叶6转动,使含尘空气从中空搅拌叶6上的通孔7排出,并被中空搅拌叶6搅拌,从而增大了含尘空气与水洗罐4内的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水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循环过滤装置8,能够将水洗罐4内的污水抽出进行过滤后再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抽出的污水进入过滤器10过滤,过滤后的水储存于储水罐11,储水罐11内的水通过出液管9进入盘管15,并从盘管15上的出液口16进入水洗罐4内,而螺旋状的盘管15的出液口16能够对水洗罐4内的水进行一定程度的搅拌,提高了水洗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