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循环装置及带有该水循环装置的立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9116发布日期:2018-11-30 21:0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循环装置及带有该水循环装置的立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性材料加工技术邻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循环装置及带有该水循环装置的立磨机。



背景技术:

在磁性材料加工过程中需要利用立磨机对磁性材料表面进行磨铣,从而使得磁性材料表面光滑度达到生产要求。

如图4所示,现有的立磨机包括机体1、工作台11和磨刀12。工作台11上带有吸力,当磁性材料放置于工作台11上时,工作台11的吸力令磁性材料固定于工作台11上。磨刀12位于工作台11的上方,且磨刀12通过液压缸121连接于机体1上。使用时,通过液压缸121调节磨刀12与工作台11的相对距离,然后对放置于工作台11上的磁性材料的上表面进行磨铣。

磨刀在磨铣磁性材料时,由于磁性材料与磨刀之间相互磨擦而产生大量的热量,会导致磁性材料表面损坏。为了减少磁性材料的损坏,在磨刀磨铣磁性材料的过程中,会对工作台进行喷水从而降低磁性材料的温度,再将带有温度的废水从工作台上排出。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磨刀在磨铣磁性材料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碎屑,而从工作台上排出的废水中会带有碎屑,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水循环装置,通过对带有碎屑的废水进行收集并循环利用,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循环装置,包括第一沉淀池和蓄水池,所述第一沉淀池和蓄水池通过传递管连通,且所述传递管靠近第一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一沉淀池上开设有入水口;所述蓄水池上连通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上连接有用于将蓄水池中的水泵送到循环管内的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工作台上排出的废水从入水口进入到第一沉淀池中,水中的碎屑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第一沉淀池的底部,而废水中相对干净的水通过第一沉淀池进入到蓄水池中。蓄水池中的水通过水泵的作用泵送到循环管中,并输送到工作台上重复利用,不需要将带有碎屑的废水进行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同时,沉积在第一沉淀池底部的碎屑也可以作为材料进行出售,提高了废物的利用率,体现了节能减排的理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包括水平相邻设置的导水部和储水部,所述循环管连通于所述储水部上;所述导水部和储水部之间通过分隔板分离,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导水口,且所述导水口上设有与其截面配合的过滤网。同时,将蓄水池设置成导水部和储水部延长了从水进入到储水池到水从储水池中输出的时间,减缓了水在蓄水池中的流动速度,减少在水流作用下蓄水池底部的沉积物反涌的情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沉淀池中经过沉淀后的水先进入到导水部中,导水部中的水经过过滤网的过滤作用再进入到储水部中,减少泵送到循环管中的水中含有的碎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水口远离所述分隔板底部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抬高了水从导水部进入到储水部前所需要积蓄的高度,延长水滞留于导水部中的时间,使得水中残留的碎屑进行一步进行沉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沉淀池和蓄水池之前增设有第二沉淀池,所述传递管上远离第一沉淀池的一端连通于第二沉淀池上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第二沉淀池与所述蓄水池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所述连通管连接于所述第二沉淀池上靠近顶部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水在第一沉淀池经过沉淀后,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到第二沉淀池,然后在第二沉淀池进行二次沉淀后再流动到蓄水池中,进一步减少了进入到蓄水池中的水中含有的碎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沉淀池内设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上贯通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底部向靠近蓄水池的方向弯曲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沉淀池中的水经过第二过滤板的过滤再流动到蓄水池中,水中的碎屑被拦截于第二过滤板上靠近第一沉淀池的一侧,减少了流动到蓄水池中的水中碎屑含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递管与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法兰连接,所述连通管与所述第二沉淀池法兰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拆卸和清洗。当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中沉积过多碎屑时,将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进行拆卸并取出,倾倒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的碎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蓄水池的顶部均呈开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第一沉淀池和第一沉淀池中碎屑的处理。并且,从工作台上排出的废水中带有高温,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蓄水池的顶部开口设置能够加快废水中的温度向外界传递,有利于废水的温度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立磨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立磨机,包括机体、工作台和位于所述工作台上方的磨刀,还包括水循环装置;所述循环管上远离所述蓄水池的指向所述工作台设置;所述机体上设有用于将工作台上的水引流至入水口的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台上的废水通过排水管排放到第一沉淀池中,最后在水泵作用下从蓄水池中通过循环管输送到工作台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废水进行沉淀后再次输送到工作台上进行循环利用,减少了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2、通过设置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将废水中的碎屑进行沉淀,并进行碎屑的收集和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通过设置内部设有第二过滤板的第二沉淀池,提高了过滤废水中碎屑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循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蓄水池的整体结构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11、工作台;12、磨刀;121、液压缸;13、排水管;2、第一沉淀池;21、入水口;3、传递管;4、第二沉淀池;5、第二过滤板;51、第一板体;52、第二板体;53、第二过滤孔;6、连通管;7、蓄水池;71、导水部;72、储水部;8、分隔板;81、导水口;82、过滤网;9、循环管;91、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种立磨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体1,机体1上设有工作台11和磨刀12。工作台11呈水平设置,且对应于磨刀12的下方设置。工作台11上带有吸力,当磁性材料放置于工作台11上时,工作台11的吸力令磁性材料固定于工作台11上。磨刀12通过液压缸121连接于机体1上。使用时,通过液压缸121调节磨刀12与工作台11的竖向距离,然后对放置于工作台11上的磁性材料的上表面进行磨铣。

如图1所示,机体1上增设有循环装置,循环装置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4和蓄水池7。第一沉淀池2上设有入水口21,机体1上设有与入水口21高度对应的排水管13,使得工作台11上的废水通过排水管13进入到第一沉淀池2内,最后从蓄水池7的水泵91作用下通过循环管9回到工作台11上,如此往复利用水资源。

如图2所示,其中,第一沉淀池2呈顶部开口设置,且入水口21自第一沉淀池2的顶部向下开设,使用时排水管13直接插入入水口21即可。第一沉淀池2上相对于入水口21的一侧设有传递管3,传递管3呈水平设置,且传递管3上远离第一沉淀池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沉淀池4上。

如图2所示,第二沉淀池4的顶部呈开口设置,且第二沉淀池4的内部固定有与其截面配合的第二过滤板5,第二过滤板5上贯通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滤孔53。第二过滤板5包括呈竖向设置的第一板体51和设于第一板体51下方的第二板体52,第二板体52自第一板体51上向远离第一沉淀池2的方向向下弯曲设置,且第二板体52的底部位于第二沉淀池4的侧壁上。

如图2所示,第二沉淀池4上对应传递管3的一侧连接有连通管6,连通管6上远离第二沉淀池4的一端连接于蓄水池7上,蓄水池7的高度低于第一沉淀池2和第一沉淀池2。如图3所示,蓄水池7的顶部呈开口设置,且蓄水池7内设有呈竖向设置的分隔板8,分隔板8沿蓄水池7的长度方向将蓄水池7平分为导水部71和储水部72。导水部71与连通管6连接,且连通管6的管口靠近导水部71的顶部设置。分隔板8的顶部向下凹陷设有导水口81,导水口81位于分隔板8上远离连通管6的一侧,导水口81上设有与其截面配合的过滤网82。储水部72上远离导水口81的一侧与循环管9连通,循环管9上远离储水部72的一端指向工作台11设置。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对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4内的碎屑进行处理,传递管3与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4法兰连接,连通管6与第二沉淀池4和蓄水池7法兰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