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砂设备的自动上下料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1323发布日期:2018-07-24 20:11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砂设备的自动上下料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产品在电镀、喷漆、喷涂等所有被覆盖加工前都需要作喷砂处理,保证其表面的清洁,但是目前的喷砂设备在装夹薄板材时,由于产品薄度较薄,因此很难实现两端夹紧,需要底部进行负压吸附。而单纯的负压吸附方式很难将产品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喷砂设备的自动上下料定位机构,可对待加工产品的侧面以及底部实现同时定位,特别适合薄类板材的装夹定位。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喷砂设备的自动上下料定位机构,包括一工作面板,工作面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工作面板的底部两侧各设置固定安装一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穿过工作面板并伸出于工作面板的另一端,其伸出端固定安装一压板,电机轴穿过压板上的固定孔并焊接固定,所述压板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吸气孔,吸气孔的输入端连接一负压软管,负压软管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的负压吸气泵,所述工作面板的底部设置有两个U型管,U型管靠近每个驱动电机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U型管的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分别通过一法兰盘固定安装于工作面板的底面上,U型管的输入端正对着工作面板上开设的第一负压孔,U型管的输出端正对着工作面板上开设的第二负压孔,所述第二负压孔的输出端正对着压板底部的吸气孔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负压孔以及第二负压孔均贯穿整块工作面板,所述第一负压孔位于产品压紧腔的底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产品放置在两块压板之间形成的压紧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对待加工产品的侧面以及底部实现同时定位,特别适合薄类板材的装夹定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一工作面板2,工作面板2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12,工作面板2的底部两侧各设置固定安装一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的电机轴3穿过工作面板2并伸出于工作面板2的另一端,其伸出端固定安装一压板5,电机轴3穿过压板5上的固定孔并焊接固定,压板5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吸气孔6,吸气孔6的输入端连接一负压软管4,负压软管4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的负压吸气泵(未图示),工作面板2的底部设置有两个U型管8,U型管8靠近每个驱动电机7设置。

其中,U型管8的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分别通过一法兰盘固定安装于工作面板2的底面上,U型管的输入端正对着工作面板上开设的第一负压孔11,U型管8的输出端正对着工作面板上开设的第二负压孔9,第二负压孔9的输出端正对着压板底部的吸气孔6设置。

第一负压孔11以及第二负压孔9均贯穿整块工作面板2,第一负压孔11位于产品压紧腔的底部,产品1放置在两块压板5之间形成的压紧腔内。

工作原理描述:将产品放置在压紧腔内,此时通过电机控制器控制两台驱动电机转动,使得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带着压板转动,压板与产品侧面接触压紧,实现两侧的定位,同时根据产品的宽度设置第二负压孔的位置,当压板转动与该对应型号的产品侧面接触后,能够使得压板底部的吸气孔正对着底部的第二负压孔,两者实现导通后,此时外部的负压吸气泵开启,即可实现吸气,原本没有负压的第一负压孔产生负压,由于产品放置在第一负压孔的顶部,以此实现负压的底部吸附,同时实现侧面以及底部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对待加工产品的侧面以及底部实现同时定位,特别适合薄类板材的装夹定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