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铂铑合金浇铸成型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2252发布日期:2018-12-14 22:59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铂铑合金浇铸成型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铂铑合金板浇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铂铑合金浇铸成型模。



背景技术:

在铂铑合金熔炼过程中,现有技术中浇铸以石墨坩埚或一次性坩埚为主,铂铑料在熔融状态下,其浇注温度为达到1860℃~1960℃,一般采用耐高温的氧化锆或氧化铝坩埚进行熔炼,熔炼成锭后,冷却后破坏坩埚,取出金属锭,使用石墨坩埚要作表面处理。

现有的技术基本摆脱了上述的操作流程,使用相应的浇铸模,而目前浇铸成型模,往往只能够调整合金板的宽度,但是对厚度的调整很少涉及,并且涉及到合金板材的厚度调整时,缺少相应的尺寸规格,工作人员校准和实施浇铸时较为困难,且浇铸效率较低,且往往通过自然冷却,从而增大了整个铂铑合金板的生产效率,并且对于一些铂铑合金板来说,其在浇铸完成后需要在其上打孔,从而增加了整个铂铑合金漏板的生产流程,降低了铂铑合金漏板的生产效率,增大了企业的成本投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铂铑合金浇铸成型模,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铂铑合金浇铸成型的效率,提高铂铑合金浇铸成型的冷却速度,可以对根据需求进行铂铑合金板材的厚度的调整,并且通过相应的机构,能够精确的调整铂铑合金板材的厚度,并且在浇铸时即可完成打孔操作,提高铂铑合金漏板的生产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铂铑合金浇铸成型模,包括下模、上模、中模以及调度杆,所述上模设于下模上,所述中模设于上模上,所述调度杆设于上模上;

所述调度杆的数量至少为四根;

所述下模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的中部设有方形孔,所述工作平台的下端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内部下端设有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的上表面上设有下固定件,所述下固定件的上端设有下模槽,所述下模槽设于方形孔内,所述下模槽的下端设有下模出水口和下模进水口,所述下模出水口和下模进水口的下端伸出于下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下模槽的内部设有下模冷却腔,所述下模冷却腔与下模出水口以及下模进水口联通,所述工作平台的一侧上固定有刻度尺;

所述上模包括上模箱,所述上模箱的下端为开口,所述上模箱的开口端设于下模槽的外侧,且所述上模箱的开口端设于方形孔内,所述上模箱的上端外侧壁上设有调度框,所述调度杆的上端均设有调度框上,所述调度杆的下端均设于工作平台上,所述调度框的一侧壁上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和刻度尺同侧,所述上模箱的上端中部位置设有注液筒;

所述中模包括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内部设有上连接板冷却腔,所述上连接板的上表面上设有中模冷却进水口和中模冷却出水口,所述中模冷却进水口和中模冷却出水口均与上连接板冷却腔联通,所述上连接板的下表面四周设有固定杆若干,所述固定杆的下端设有中模套,所述中模套的内部设有中模套冷却腔,所述中模套冷却腔与上连接板冷却腔通过固定杆的内腔联通,所述中模套的尺寸与下模槽的尺寸相等,所述上连接板的下端设有圆杆若干,所述圆杆的内腔与上连接板冷却腔联通,所述上连接板的中部设有穿行孔,所述注液筒伸出于穿行孔至上连接板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为直角三角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调度杆的上端设有转动手柄。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1、依据本实用新型设有的下模,主要用于合金液的下模壳,并且通过其上设有的冷却通道,能够有效迅速的降低合金板材下端的温度,加快整块合金漏板的成型速度;

2、依据本实用新型设有的上模,首先能够为中模起着支撑的作用,并且能够通过自身的升降来控制铂铑合金漏板的厚度,并且通过其上设有的注液筒,来完成浇铸;

3、依据本实用新型设有的中模,首先能够为整块铂铑合金漏板提供中模套,能够促进铂铑合金漏板的成型,并且依据其上设有的圆杆,可直接在铂铑合金板材上形成漏孔,减少了打孔环节,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投入,提高了铂铑合金漏板的生产效率;

4、依据本实用新型上设有的调度杆,能够通过调整调度杆升降,从而方便上模的定位以及铂铑合金漏板厚度的确定;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提高铂铑合金浇铸成型的效率,提高铂铑合金浇铸成型的冷却速度,可以对根据需求进行铂铑合金板材的厚度的调整,并且通过相应的机构,能够精确的调整铂铑合金板材的厚度,并且在浇铸时即可完成打孔操作,提高铂铑合金漏板的生产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铂铑合金浇铸成型模,包括下模1、上模2、中模3以及调度杆4,所述上模2设于下模1上,所述中模3设于上模2上,所述调度杆4设于上模2上;

所述调度杆4的数量至少为四根;

所述下模1包括工作平台10,所述工作平台10的中部设有方形孔100,所述工作平台10的下端设有支撑件11,所述支撑件11内部下端设有下支撑板12,所述下支撑板12的上表面上设有下固定件13,所述下固定件13的上端设有下模槽14,所述下模槽14设于方形孔100内,所述下模槽14的下端设有下模出水口15和下模进水口16,所述下模出水口15和下模进水口16的下端伸出于下支撑板12的下表面,所述下模槽14的内部设有下模冷却腔17,所述下模冷却腔17与下模出水口15以及下模进水口16联通,所述工作平台10的一侧上固定有刻度尺18;

所述上模2包括上模箱20,所述上模箱20的下端为开口,所述上模箱20的开口端设于下模槽14的外侧,且所述上模箱20的开口端设于方形孔100内,所述上模箱20的上端外侧壁上设有调度框21,所述调度杆4的上端均设有调度框21上,所述调度杆4的下端均设于工作平台10上,所述调度框21的一侧壁上设有定位件210,所述定位件210和刻度尺18同侧,所述上模箱20的上端中部位置设有注液筒22;

所述中模3包括上连接板30,所述上连接板30的内部设有上连接板冷却腔300,所述上连接板30的上表面上设有中模冷却进水口301和中模冷却出水口302,所述中模冷却进水口301和中模冷却出水口302均与上连接板冷却腔300联通,所述上连接板30的下表面四周设有固定杆31若干,所述固定杆31的下端设有中模套32,所述中模套32的内部设有中模套冷却腔320,所述中模套冷却腔320与上连接板冷却腔300通过固定杆31的内腔联通,所述中模套32的尺寸与下模槽14的尺寸相等,所述上连接板30的下端设有圆杆33若干,所述圆杆33的内腔与上连接板冷却腔300联通,所述上连接板30的中部设有穿行孔34,所述注液筒22伸出于穿行孔34至上连接板30的上方。

所述定位件210为直角三角状结构。

所述调度杆4的上端设有转动手柄40。

本实用新型在实用时,一、先通过转动手柄40转动调度杆4,并且通过定位件210在刻度尺18上的读书确定所需铂铑合金漏板的厚度,并且进一步地逐步调整调度杆4的升降尺寸;二、通过下模进水口16和中模冷却进水口301向下模1和中模3通入冷却水;三、接着通过注液筒22向已经组成的成型腔中注入铂铑合金液;四、待铂铑合金漏板已经成型完毕后,接着转动转动手柄40使得调度杆4带动上模2向上运动,直至能够取出铂铑合金漏板为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