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抛光砂带机配套使用的湿式除尘环保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0725发布日期:2019-02-22 21:58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与抛光砂带机配套使用的湿式除尘环保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与抛光砂带机配套使用的湿式除尘环保设备。



背景技术:

抛光砂带机是一种能够对产品进行抛光的装置,使得产品的色泽更加明亮光滑,抛光砂带机使用时,只要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转轮转动,使用者手持工件对准转轮上的砂带接触即可进行抛光作业。但是抛光砂带机的弊端是容易引起扬尘,对空气造成污染,这无法满足当下国家提倡的环保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抛光砂带机配套使用的湿式除尘环保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抛光砂带机使用时引起扬尘,对空气造成污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与抛光砂带机配套使用的湿式除尘环保设备所述湿式除尘环保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被墙体分割成水槽部分、水箱部分、抛光砂带机容置部分、抽风吸尘机构放置部分;水槽部分上部设有水箱部分,水槽部分右部设有抛光砂带机容置部分,水箱部分右部设有抽风吸尘机构放置部分;水槽部分设有水槽,水槽上通过支架设有水泵,水泵的吸水管伸入水槽中,水箱部分具有水箱,水泵的喷水管穿设水箱伸入水箱体内,喷水管上设有左中右三个喷雾头,水箱的顶部开有连通大气的开口,在开口处设有第一网架、第二网架,第一网架和第二网架之间设有空心球,水箱的底部设有下水孔,水箱的中部设有喷尘孔,所述喷尘孔通过连接管连接抽风吸尘机构放置部分上的吸尘抽风机,吸尘抽风机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吸尘孔,吸尘孔连通抛光砂带机容置部分,并位于抛光砂带机上部,抛光砂带机容置部分设有第一斜下水槽板,第二斜下水槽板,下水孔的水流入第一斜下水槽板,第一斜下水槽板的水流入第二斜下水槽板,第二斜下水槽板的水流入下水口,下水口连通水槽部分,下水口的水流入水槽。

其中,所述水槽上方设置有水盘,所述水盘包括框架,框架内设有第一层滤网、第二层滤网,且第一层滤网、第二层滤网与框架为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吸尘孔为喇叭形,喇叭形口内设有密封门,外侧铰接有把手,把手连接密封门。

其中,所述抽风吸尘机构放置部分四周设于填充棉,填充棉为消音棉。

其中,所述机体外侧中部安装有防爆开关,所述防爆开关共设置有三个,其分别用于控制水泵、吸尘抽风机和抛光砂带机的启闭。

其中,所述水槽内部设置有水位控制器。

其中,所述第一斜下水槽板的上部相对设于抛光砂带机的抛光带。

其中,所述第一斜下水槽板和第二斜下水槽板成折角相对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抛光砂带机抛光时引起的较小粉尘会被吸尘抽风机从吸尘孔吸入到水箱中,水箱的水喷雾作业让粉尘与水混合后落入水箱底部,水在从下水孔流入第一斜下水槽板、第二斜下水槽板,最后流入水槽的水盘上,同时抛光砂带机抛光时引起的较大粉尘会直接落入到第一斜下水槽板上,之后被冲到水槽的水盘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去除上门体、下门体的侧视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未去除上门体、下门体的侧视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抛光砂带机101为现有技术,其包括主体机架102,主体机架上设有电机103,主体机架后两侧均设有主轮104,前两侧设有副轮105,电机驱动主轮转动,主轮和副轮连接有传动抛光带106。当主轮转动、副轮跟随转动。使用时,工人手持工件与抛光带接触即可对工件进行抛光作业。

本实用新型具有抛光砂带机容置部分,将抛光砂带机推入抛光砂带机容置部分即可配套使用,当抛光砂带机推入时,抛光带上部与吸尘孔相对设置,抛光带下部与第一斜下水槽板相对设置,即抛光带位于吸尘孔和第一斜下水槽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湿式除尘环保设备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被墙体100分割成水槽部分2、水箱部分3、抛光砂带机容置部分4(抛光砂带机容置部分后部为敞开的口6,便于抛光机的推入)、抽风吸尘机构放置部分5;水槽部分上部设有水箱部分,水槽部分右部设有抛光砂带机容置部分,水箱部分右部设有抽风吸尘机构放置部分;水槽部分设有水槽7,水槽上通过支架8设有水泵9,水泵的吸水管10伸入水槽中,水箱部分具有水箱11,水泵的喷水管12 穿设水箱伸入水箱体内,喷水管上设有左中右三个喷雾头13、14、15,使得喷雾均匀。水箱的顶部开有连通大气的开口16,在开口处设有第一网架17、第二网架18,第一网架和第二网架之间设有空心球19,水箱的底部设有下水孔20,水箱的中部设有喷尘孔21,所述喷尘孔通过V形连接管22连接抽风吸尘机构放置部分上的吸尘抽风机23(吸尘抽风机也可以叫高压吸送风机,在叶轮旋转时,叶轮间的气体会因旋转运动而沿叶片及迳向方向被加速,气体进入外侧气环之后利用压差作用而回到叶片的基部而形成强力气流,如此周而复始使气体在气环内以螺旋方向运动而达到增压目的。气体运动至排气口之后,由于压力已大于系统压力,因此气体迅速排出,利用高压吸送风机吸风与送风的功能,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吸尘抽风机通过连接管24连接有吸尘孔25,吸尘孔连通抛光砂带机容置部分,并位于抛光砂带机上部,抛光砂带机容置部分设有第一斜下水槽板26,第二斜下水槽板27,下水孔的水流入第一斜下水槽板,第一斜下水槽板的水流入第二斜下水槽板,第二斜下水槽板的水流入下水口28,下水口连通水槽部分。下水口的水流入水槽。

所述水槽上方设置有水盘29,所述水盘包括框架30,框架内设有第一层滤网31、第二层滤网32,且第一层滤网、第二层滤网与框架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吸尘孔为喇叭形,喇叭形口内设有密封门33,外侧铰接有把手34,把手连接密封门。所述抽风吸尘机构放置部分四周设于填充棉35,填充棉为消音棉。所述机体外侧中部安装有防爆开关36,所述防爆开关共设置有三个,其分别用于控制水泵、吸尘抽风机和抛光砂带机的启闭。所述水槽内部设置有水位控制器38。所述第一斜下水槽板的上部相对设于抛光砂带机的抛光带。所述第一斜下水槽板和第二斜下水槽板成折角相对设置。

机体、水槽、水盘、水箱、第一网架、第二网架、上门体38、下门体39 (开设上门体、下门体是便于观察和更换部件)、第一斜下水槽板和第二斜下水槽板均采用不锈钢材质,能够起到有效的防锈蚀的目的,使得该装置能够更加长久的使用,有效的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能够先对流入到水槽内的水流进行过滤,同时能够方便对第一滤网、第二滤网进行更换和清洗,水槽内部设置有水位控制器(与马桶内设置的水位控制器技术原理一致),水位控制器的设置能够方便对装置内部的水位进行调节,不需要通过人工观察水位和添加水。空心球具有片状的风口,从而使得上升过程中空气中的水分能够液化汇集成水滴,重新下落到水箱中,从而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填充棉为消音棉,能够起到有效的降噪的目的,减小吸尘抽风机产生的噪音,从而降低了噪音污染。

工作原理:启动防爆开关,控制水泵、吸尘抽风机和抛光砂带机的开启。水泵通过吸水管从水槽上吸水然后经喷水管,水箱的三个喷雾头在水箱内进行喷雾,吸尘抽风机将空气从吸尘孔吸入,然后将空气经喷尘孔送入到水箱内(由于吸尘抽风机不间断的将空气从喷尘孔中送入,因此,水雾不会从喷尘孔中进入损坏吸尘抽风机,并且喷尘孔与吸尘抽风机是V形连接管,也会进一步防止水倒入),空气最终经第一网架、空心球、第二网架、开口流入大气中。如果工人开始手持工件与抛光带接触进行抛光作业,那么较小的扬尘此时会被吸尘孔吸入,并通过喷尘孔送入到水箱内,扬尘在水雾的作用下实现降尘,扬尘/粉尘接触到水雾时,便会落入到水箱的底部,水雾不断凝结后最终落入水箱底部。并且在空心球(空心球也叫多面空心球,由聚丙烯(PP) 加工而成。主要应用于冷却塔,净化塔中氧气,氯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去除。外观成球形,主要规格有φ25mm、φ38mm、φ50mm、φ76mm、φ100mm,由两个半球合成一个球形,每个半球上开有8-12个半扇形叶片,两个半球的扇形叶片相互错开,多面空心球的中部沿整个周长有一道加固环,叶片均匀分布在上面。上下球瓣互相交错,沿中心轴呈放射形布置)的作用下会对水雾进行汇集,也会再回落到水箱底部。而较大颗粒的粉尘因为较重,因此直接落入第一斜下水槽板上。水箱底部的粉尘水通过下水孔,下水孔的粉尘水流入第一斜下水槽板,同时水也会将较大颗粒的粉尘一起冲走,第一斜下水槽板的粉尘水流入第二斜下水槽板,第二斜下水槽板的水流入下水口,下水口的水流入水盘,水经水盘过滤后流入水槽。从而能够完成水的循环,并且在循环过程中,能够将粉尘带入到水盘中,从而能够完成除尘的目的。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