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在抛光磨头上的环槽凸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5968发布日期:2019-05-11 00:2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在抛光磨头上的环槽凸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凸轮(1)、下凸轮(2),其中上凸轮(1)包括第一圆环体(11)、第一上筒体(12)、第二上筒体(13),所述第二上筒体(13)的直径大于第一上筒体(12)的直径,所述第一圆环体(11)呈水平布置,所述第一圆环体(11)上形成有第一内孔(14),所述第一上筒体(12)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一上筒体(12)上端端部上开设有若干销孔(15),并使各销孔(15)均布在第一上筒体(12)的中心线四周,所述第一上筒体(12)上端端部上还开设有若干螺纹孔(16),并使各螺纹孔(16)均布在第一上筒体(12)的中心线四周,所述第一上筒体(12)上端设置于第一圆环体(11)的第一内孔(14)中,并使第一上筒体(12)的中心线与第一圆环体(11)的中心线同轴,所述第二上筒体(13)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二上筒体(13)上端设置在第一圆环体(11)底面上,并使第二上筒体(13)的中心线与第一圆环体(11)的中心线同轴;所述下凸轮(2)包括第二圆环体(21)、第一下筒体(22)、第二下筒体(23),所述第二下筒体(23)的直径大于第一下筒体(22)的直径,所述第二圆环体(21)呈水平布置,所述第二圆环体(21)上形成有第二内孔(24),所述第二内孔(24)中设有凸形部(25),所述第一下筒体(22)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一下筒体(22)下端设置在第二圆环体(21)顶面上,并使第一下筒体(22)的中心线与第二圆环体(21)的中心线同轴,所述第二下筒体(23)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二下筒体(23)下端设置在第二圆环体(21)顶面上,并使第二下筒体(23)的中心线与第二圆环体(21)的中心线同轴;所述第一上筒体(12)下端与第一下筒体(22)上端相对接连通,并使第一下筒体(22)的中心线与第一上筒体(12)的中心线同轴,还使第二上筒体(13)与第二下筒体(23)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上筒体(13)与第二下筒体(23)之间开设有周期性的波浪形环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在抛光磨头上的环槽凸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筒体(13)下端设有一圈呈周期性齿形波浪的上弧形引导面(130),所述第二下筒体(23)上端设有一圈呈周期性齿形波浪的下弧形引导面(230),所述上弧形引导面(130)与下弧形引导面(230)之间形成波浪形环槽(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在抛光磨头上的环槽凸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弧形引导面(130)包括三个上弧形凸面(131)、三个下弧形凹面,三个上弧形凸面(131)呈环形布置,三个上弧形凹面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上弧形凸面(131)之间,并使各上弧形凸面(131)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上弧形凹面端部呈平滑过渡连接;所述下弧形引导面(230)包括三个下弧形凸面(231)、三个下弧形凹面,三个下弧形凸面(231)呈环形布置,三个下弧形凹面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下弧形凸面(231)之间,并使各下弧形凸面(231)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下弧形凹面端部呈平滑过渡连接;三个下弧形凸面(231)分别位于三个上弧形凹面正下方,并使下弧形凸面(231)与上弧形凹面之间各处的竖向距离相等,三个下弧形凹面分别位于三个上弧形凸面(131)正下方,并使下弧形凹面与上弧形凸面(131)之间各处的竖向距离相等。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