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金配件的涡流风式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4952发布日期:2019-03-15 19:0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五金配件的涡流风式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五金配件的涡流风式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五金配件在制成后还需要进行打磨抛光,传统的处理方法是简单的振动盘振动运输进行抛光或是切削液及打磨轮进行抛光,对零件的表面尤其是小型配件的表面,可能做不到完全的磨光处理,抛光效果一般,产品质量不高,故需要一种能使零件的周身经受完全打磨的设备来提升抛光效果,提升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金配件的涡流风式抛光装置,解决传统抛光不到位、效果差、产品质量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五金配件的涡流风式抛光装置,包括筒体、连接于所述筒体用于振动所述筒体的振动机和设于所述筒体的涡流风机构,所述涡流风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筒体内的第一送风组件及第二送风组件,所述第一送风组件包括绕着所述筒体内壁设置的上进风部和配合所述上进风部,也就是迎合所述上进风部的向所述筒体内加入研磨砂的喷砂部,所述第二送风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筒体底部的下进风部和位于所述下进风部上方连接于所述筒体侧壁的筛网接料层,通过所述涡流风机构配合所述振动机使得所述筒体内的零件能够在振动过程中被全方位打磨抛光。所述筒体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上进风部和所述下进风部的作用使所述筒体内形成强烈的涡流风运动,在所述振动机将所述筒体振动的配合下,所述筒体内的零件在被振动起之后涡流风又将其带动,进行空气对零件的摩擦以及零件对零件的摩擦;同时,由所述喷砂部喷出的研磨砂,在进入所述筒体的瞬间被正对口的所述上进风部的气流打散,之后研磨砂再经涡流风剧烈全面地带动,使其与零件之间进行碰撞摩擦,上述情况下对零件的打磨作用更加有效强烈,能够使抛光作用完成地非常良好,效果优异,抛光时间也会大幅缩减,产品质量大大提升。

作为优选,所述上进风部沿着所述筒体内壁周向环形设置一圈或多圈,每个所述上进风部的出口均朝向自身的同一侧部而形成顺着所述筒体运动的涡旋气流。

作为优选,所述上进风部沿着所述筒体内壁由低到高设置多个呈螺旋上升状,每个所述上进风部的出口均朝向自身同一侧部而形成顺着所述筒体运动的涡旋气流。

作为优选,所述上进风部设置至少4个。

所述上进风部的可以通过喷出的侧向气流带动所述筒体内的气流旋转运动,从而生成绕着所述筒体中心旋转起来的涡旋气流风,配合所述振动机及所述喷砂部对零件进行抛光。

作为优选,所述喷砂部沿着所述筒体内壁分别与所述上进风部一一对应,并且每个所述喷砂部的出口正对于其所成对对应的所述上进风部的出口。所述喷砂部的出口喷出的研磨砂进入所述筒体的瞬间被所述上进风部的风流打散并被所述筒体内的涡流风刮散,剧烈的风砂气流对零件起到有效的磨光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下进风部均竖直向上设置以配合所述上进风部形成在所述筒体内运动的涡旋气流。

作为优选,所述下进风部均向着自身同一水平方向侧部倾斜向上设置以配合所述上进风部形成在所述筒体内运动的涡旋气流。

所述下进风部吹出的竖直向上或倾斜向上的风流一方面配合所述振动机起到的振动作用使零件被振起腾空幅度更加剧烈明显,一方面配合所述上进风部使涡旋气流更加复杂剧烈,有增加风流强度和对流强度作用,再配合所述喷砂部喷出的研磨砂,使其中的零件被更有效地抛光。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内壁开有滑槽;所述筛网接料层边缘设置有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的滚珠,通过所述上进风部及所述下进风部共同产生的气流使得所述筛网接料层可被推动旋转。所述筛网接料层可在涡流风的作用下旋转起来,可增加零件的运动,同时也增加了其对零件的摩擦作用,使得零件受到的抛光作用更进一步。

作为优选,所述筛网接料层具有凹凸不平的波浪形曲面。所述波浪形曲面增加零件在其中的振动及摩擦幅度,也是为了加强抛光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内部表面覆有耐磨缓冲垫。所述耐磨缓冲垫一方面保护所述筒体内部表面的材质,一方面可避免零件在抛光作业时可能的刮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点在于所述五金配件的抛光制具结构紧凑合理、使用简单方便,所述上进风部带动所述筒体内的气流进行涡旋运动,同时所述振动机使所述筒体振动,从而带动零件振动,涡旋气流产生其对零件的摩擦及零件与零件之间的摩擦,使零件受到有效抛光;再者,所述喷砂部喷入的研磨砂经过所述上进风部及所述下进风部的打散流动作用,与振动中的零件更加充分有效地碰撞摩擦,进一步使零件所受抛光作用增强;并且,所述筛网接料层的材质及波浪面可在振动时加强对零件的摩擦作用,所述筛网接料层还能在涡流风作用下通过所述滑动珠旋转,更进一步加强零件所受的抛光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号对应的各部位名称分别为:1-筒体,11-上进风部,12-喷砂部,13-下进风部,14-筛网接料层,141-滚珠,2-振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见图1、图2、图3,一种五金配件的涡流风式抛光装置,包括筒体1、连接于筒体1用于振动筒体1的振动机2和设于筒体1的涡流风机构,涡流风机构包括设于筒体1内的第一送风组件及第二送风组件,第一送风组件包括绕着筒体1内壁设置的上进风部11和迎合上进风部11设置的向筒体1内加入研磨砂的喷砂部12,第二送风组件包括设于筒体1底部的下进风部13和位于下进风部13上方连接于筒体1侧壁的筛网接料层14,通过涡流风机构配合振动机2使得筒体1内的零件能够在振动过程中被全方位打磨抛光。筒体1内部表面覆有耐磨缓冲垫,耐磨缓冲垫可以为橡胶层、海绵层、塑料层等,其紧密贴覆于筒体内表面而又不阻挡涡流风机构。

上进风部11沿着筒体1内壁环形设置4个于同一周向水平面,每个上进风部11的出口均朝向自身的同一侧部而形成顺着筒体1运动的涡旋气流。喷砂部12沿着筒体1内壁分别与上进风部11一一对应,并且每个喷砂部12的出口正对于其所成对对应的上进风部11的出口。下进风部13均竖直向上设置以配合上进风部11形成在筒体1内运动的涡旋气流。

筒体1内壁开有滑槽;筛网接料层14边缘设置有可滑动连接于滑槽内的滚珠141,通过上进风部11及下进风部13共同产生的气流使得筛网接料层14可被推动旋转。筛网接料层14具有凹凸不平的波浪形曲面。

实施例二:见图1、图2、图3,一种五金配件的涡流风式抛光装置,包括筒体1、连接于筒体1用于振动筒体1的振动机2和设于筒体1的涡流风机构,涡流风机构包括设于筒体1内的第一送风组件及第二送风组件,第一送风组件包括绕着筒体1内壁设置的上进风部11和迎合进风端口11设置的向筒体1内加入研磨砂的喷砂部12,第二送风组件包括设于筒体1底部的下进风部13和位于下进风部13上方连接于筒体1侧壁的筛网接料层14,通过涡流风机构配合振动机2使得筒体1内的零件能够在振动过程中被全方位打磨抛光。筒体1内部表面覆有耐磨缓冲垫,耐磨缓冲垫可以为橡胶层、海绵层、塑料层等,其紧密贴覆于筒体内表面而又不阻挡涡流风机构。

(与实施例一区别点)上进风部11沿着筒体1内壁环形设置有8个于两个周向水平面,每个上进风部11的出口均朝向自身的同一侧部而形成顺着筒体1运动的涡旋气流。喷砂部12沿着筒体1内壁分别与上进风部11一一对应,并且每个喷砂部12的出口正对于其所成对对应的上进风部11的出口。下进风部13均向着自身同一水平方向侧部倾斜向上设置以配合上进风部11形成在筒体1内运动的涡旋气流。

筒体1内壁开有滑槽;筛网接料层14边缘设置有可滑动连接于滑槽内的滚珠141,通过上进风部11及下进风部13共同产生的气流使得筛网接料层14可被推动旋转。筛网接料层14具有凹凸不平的波浪形曲面。

实施例三:见图1、图2、图3,一种五金配件的涡流风式抛光装置,包括筒体1、连接于筒体1用于振动筒体1的振动机2和设于筒体1的涡流风机构,涡流风机构包括设于筒体1内的第一送风组件及第二送风组件,第一送风组件包括绕着筒体1内壁设置的上进风部11和迎合进风端口11设置的向筒体1内加入研磨砂的喷砂部12,第二送风组件包括设于筒体1底部的下进风部13和位于下进风部13上方连接于筒体1侧壁的筛网接料层14,通过涡流风机构配合振动机2使得筒体1内的零件能够在振动过程中被全方位打磨抛光。筒体1内部表面覆有耐磨缓冲垫,耐磨缓冲垫可以为橡胶层、海绵层、塑料层等,其紧密贴覆于筒体内表面而又不阻挡涡流风机构。

(与实施例一区别点)上进风部11沿着筒体1内壁由低到高设置4个呈螺旋上升状,每个上进风部11的出口均朝向自身的同一侧部而形成顺着筒体1运动的涡旋气流。喷砂部12沿着筒体1内壁分别与上进风部11一一对应,并且每个喷砂部12的出口正对于其所成对对应的上进风部11的出口。下进风部13均竖直向上设置以配合上进风部11形成在筒体1内运动的涡旋气流。

筒体1内壁开有滑槽;筛网接料层14边缘设置有可滑动连接于滑槽内的滚珠141,通过上进风部11及下进风部13共同产生的气流使得筛网接料层14可被推动旋转。筛网接料层14具有凹凸不平的波浪形曲面。

实施例四:见图1、图2、图3,一种五金配件的涡流风式抛光装置,包括筒体1、连接于筒体1用于振动筒体1的振动机2和设于筒体1的涡流风机构,涡流风机构包括设于筒体1内的第一送风组件及第二送风组件,第一送风组件包括绕着筒体1内壁设置的上进风部11和迎合进风端口11设置的向筒体1内加入研磨砂的喷砂部12,第二送风组件包括设于筒体1底部的下进风部13和位于下进风部13上方连接于筒体1侧壁的筛网接料层14,通过涡流风机构配合振动机2使得筒体1内的零件能够在振动过程中被全方位打磨抛光。筒体1内部表面覆有耐磨缓冲垫,耐磨缓冲垫可以为橡胶层、海绵层、塑料层等,其紧密贴覆于筒体内表面而又不阻挡涡流风机构。

(与实施例一区别点)上进风部11沿着筒体1内壁由低到高设置6个呈螺旋上升状,每个上进风部11的出口均朝向自身的同一侧部而形成顺着筒体1运动的涡旋气流。喷砂部12沿着筒体1内壁分别与上进风部11一一对应,并且每个喷砂部12的出口正对于其所成对对应的上进风部11的出口。下进风部13均向着自身同一水平方向侧部倾斜向上设置以配合上进风部11形成在筒体1内运动的涡旋气流。

筒体1内壁开有滑槽;筛网接料层14边缘设置有可滑动连接于滑槽内的滚珠141,通过上进风部11及下进风部13共同产生的气流使得筛网接料层14可被推动旋转。筛网接料层14具有凹凸不平的波浪形曲面。

总结来说,上进风部11和下进风部13的作用使筒体1内形成强烈的涡流风运动,在振动机2将筒体1振动的配合下,筒体1内的零件在被振动起之后涡流风又将其带动,进行空气对零件的摩擦以及零件对零件的摩擦;同时,由喷砂部12喷出的研磨砂,在进入筒体1的瞬间被正对口的上进风部11的气流打散,之后研磨砂再经涡流风剧烈全面地带动,使其与零件之间进行碰撞摩擦,上述情况下对零件的打磨作用更加有效强烈,能够使抛光作用完成地非常良好,效果优异,抛光时间也会大幅缩减,产品质量大大提升。上进风部11的可以通过喷出的侧向气流带动筒体1内的气流旋转运动,从而生成绕着筒体1中心旋转起来的涡旋气流风,配合振动机2及喷砂部12对零件进行抛光。喷砂部12的研磨砂进入筒体1的瞬间被上进风部11的风流打散并被筒体1内的涡流风刮散,剧烈的风砂气流对零件起到有效的磨光作用。下进风部13吹出的竖直向上或倾斜向上的风流一方面配合振动机2起到的振动作用使零件被振起腾空幅度更加剧烈明显,一方面配合上进风部11使涡旋气流更加复杂剧烈,有增加风流强度和对流强度作用,再配合喷砂部12喷出的研磨砂,使其中的零件被更有效地抛光。筛网接料层14可在涡流风的作用下旋转起来,可增加零件的运动,同时也增加了其对零件的摩擦作用,使得零件受到的抛光作用更进一步。波浪形曲面增加零件在其中的振动及摩擦幅度,也是为了加强抛光作用。耐磨缓冲垫一方面保护筒体1内部表面的材质,一方面可避免零件在抛光作业时可能的刮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