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进给珩磨连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4659发布日期:2019-05-31 20:4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进给珩磨连杆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珩磨工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进给珩磨连杆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珩磨技术的发展,珩磨工具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和普及,同时也要求操作人员能熟练掌握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目前,珩磨普遍采用的是一次进给的珩磨连杆,一次进给的珩磨连杆对于高质量的珩磨增加了工艺难度,多次装夹对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高质量的珩磨工艺或者有平台网纹的珩磨都是需要双进给珩磨来保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进给珩磨连杆机构,进刀过程中内、外顶杆互不干涉,提高珩磨过程的质量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进给珩磨连杆机构,具有连杆体、滑动穿设于连杆体内孔中的外顶杆、滑动穿设于外顶杆内孔中的内顶杆、套设于外顶杆上且作用于外顶杆的外复位弹簧以及套设于连杆体上且作用于内顶杆的内复位弹簧,连杆体的下部和上部分别套设有用来限制外复位弹簧位置的限位螺母和挡圈,连杆体的上部对穿开设有导向槽,挡圈上对穿开设有第一定位孔,内顶杆的上部对穿开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导向槽和第二定位孔中对应穿入有固定连接销,连杆体的内孔中和外顶杆的上部分别具有用来限制内复位弹簧位置的连杆体台阶和外顶杆限位台阶,内顶杆的外壁与外顶杆的内壁滑动配合。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顶杆的位移方向与内顶杆的位移方向同轴分布,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外顶杆与内顶杆之间在位移过程中出现相互干涉的问题。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杆体的中轴线、外顶杆的中轴线、内顶杆的中轴线、外复位弹簧的中轴线以及内复位弹簧的轴线重合,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保证整个连杆机构运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顶杆的外壁与连杆体的内壁滑动配合,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外顶杆在连杆体的内孔中平稳地动作。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复位弹簧外圆与连杆体的内壁滑动配合,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外复位弹簧在连杆体的内孔中平稳地动作。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杆体台阶和连杆体一体成型,简化安装步骤,结构强度更可靠。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顶杆限位台阶和外顶杆一体成型,简化安装步骤,结构强度更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进给珩磨连杆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进刀过程中内、外顶杆互不干涉,提高珩磨过程的质量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为:1、连杆体;1-1、导向槽;1-2、连杆体台阶;2、外顶杆;2-1、外顶杆限位台阶;3、内顶杆;4、外复位弹簧;5、内复位弹簧;6、限位螺母;7、挡圈;8、固定连接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进给珩磨连杆机构,具有连杆体1、滑动穿设于连杆体1内孔中的外顶杆2、滑动穿设于外顶杆2内孔中的内顶杆3、套设于外顶杆2上且作用于外顶杆2的外复位弹簧4以及套设于连杆体1上且作用于内顶杆3的内复位弹簧5,连杆体1的下部和上部分别套设有用来限制外复位弹簧4位置的限位螺母6和挡圈7,连杆体1的上部对穿开设有导向槽1-1,挡圈7上对穿开设有第一定位孔,内顶杆3的上部对穿开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导向槽1-1和第二定位孔中对应穿入有固定连接销8,内顶杆3的移动与固定连接销8连接成一体,同时内顶杆3的移动同步带动挡圈7移动,当内复位弹簧5压缩到下极限或进刀力消失时,挡圈7在内复位弹簧5的弹簧力作用下带动内顶杆3同步移动。连杆体1的内孔中和外顶杆2的上部分别具有用来限制内复位弹簧5位置的连杆体台阶1-2和外顶杆限位台阶2-1。其中,连杆体1与珩磨机床的主轴固定连接,即连杆体1本身没有位移。

外顶杆2的位移方向与内顶杆3的位移方向同轴分布,内顶杆3的外壁与外顶杆2的内壁滑动配合,这样可以避免外顶杆2与内顶杆3之间在位移过程中出现相互干涉的问题。

连杆体1的中轴线、外顶杆2的中轴线、内顶杆3的中轴线、外复位弹簧4的中轴线以及内复位弹簧5的轴线重合,这样可以保证整个连杆机构运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外顶杆2的外壁与连杆体1的内壁滑动配合,这样可以保证外顶杆2在连杆体1的内孔中平稳地动作。外复位弹簧4外圆与连杆体1的内壁滑动配合,这样可以保证外复位弹簧4在连杆体1的内孔中平稳地动作。

连杆体台阶1-2和连杆体1一体成型,即连杆体台阶1-2和连杆体1整体加工完成,是一个整体零件,这样既简化安装步骤,又使得结构强度更可靠。外顶杆限位台阶2-1和外顶杆2一体成型,即外顶杆限位台阶2-1和外顶杆2整体加工完成,是一个整体零件,这样既简化安装步骤,又使得结构强度更可靠。

该双进给珩磨连杆机构在进刀过程中有四个过程和位置,且在四个位置时外顶杆2和内顶杆3互不干涉,提高珩磨过程的质量稳定性,见图1所示的外顶杆2和内顶杆3均为起始位置。外顶杆2在外复位弹簧4的反作用力下推至起始位置。内顶杆3在内复位弹簧5的反作用力下并通过挡圈7推至起始位置。

第一过程:当外顶杆2受珩磨机床进刀压力压缩外复位弹簧4向前运动时,因内顶杆3的外壁与外顶杆2的内壁滑动配合,内顶杆3在内复位弹簧5力的作用下不发生位移,故外顶杆2运行至进刀极限位置时,内顶杆3并没有干涉到外顶杆2的移动,珩磨机床在运动时,在内复位弹簧5的作用下内顶杆3没有抖动产生。

第二过程:当外顶杆2作功结束后,珩磨机床进刀力消失,外顶杆2在外复位弹簧4的弹簧力作用下随珩磨机床进刀力的消失无间隙的回复到起始位置,这个过程中内顶杆3没有干涉产生。

第三过程:当珩磨机床进刀力推动内顶杆3向前运动时,内复位弹簧5在挡圈7的作用下向前压缩,因珩磨机床的进刀力大于内复位弹簧5的弹簧力,内顶杆3向前移动直到极限位置,由于内顶杆3的外壁与外顶杆2的内壁滑动配合,外顶杆2在外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保持原位不变,不干涉内顶杆3的进刀运动。

第四过程:当珩磨机床进刀力释放后,内顶杆3受到内复位弹簧5的作用力跟随进刀力的消失而消失,内顶杆3无间隙的回复到起始位置,在运动过程中外顶杆2和内顶杆3没有产生相互干涉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