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湿式双工位砂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0803发布日期:2019-10-08 23:0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自动湿式双工位砂带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湿式双工位砂带机。



背景技术:

在水壶的制造业中,随着工业制造越来越趋向自动化作业,绿色生产理念的深入,水壶行业的抛光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企业面临着专业抛光人员成本高,抛光效率低,环境肮脏,积尘多,专业抛光人员面临劳动强度大,粉尘污染严重等问题。

目前,在水壶的生产过程中,壶身的内外表面的抛光工序依然由手工操作完成,此方式不仅效率低,专业技术人员成本高,且在抛光的过程中粉尘对人体的伤害极大。现有中国专利CN207120082U公开了一种直身壶的壶底砂带机,该直身壶的壶底砂带机虽然能够将直身壶进行自动抛光,解决了手工抛光的问题,但该直身壶的壶底砂带机只能对直身壶的壶身边缘进行抛光,抛光的工位单一导致产品加工的效率低,且抛光过程中的粉尘也没有及时处理导致环境肮脏,积尘多、粉尘污染严重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抛光直身水壶的壶底或者盘类五金件的自动湿式双工位砂带机,该自动湿式双工位砂带机采用双工位的设计,结构更为巧妙、更加合理,抛光效率更高;且本实用新型采用湿式的加工模式,通过切屑液的循环利用实现环保,减少粉尘对人体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自动湿式双工位砂带机,包括主体框架、用于对直身水壶的壶底或者盘类五金件进行抛光的砂带抛光组件、用于驱动水壶装载模具转动的抛光治具组件、用于传送水壶的输送装置和用于从所述输送装置上抓取水壶并将其放置于水壶装载模具上的抓取机构,所述抓取机构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所述主体框架上设置有第一抛光工位和第二抛光工位,所述第一抛光工位和第二抛光工位分别设置有独立的抛光治具组件和砂带抛光组件。

优先的,所述第一抛光工位和第二抛光工位共用一套所述输送装置和抓取机构。

优先的,所述抛光治具组件包括有转动轴、气动刹车装置和转盘,所述转盘安装至转动轴上,所述气动刹车装置用于执行转盘的停转。

优先的,所述气动刹车装置包括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连接有用于松紧转盘的夹紧气缸。

优先的,所述抓取机构包括有导轨支架、两导杆、多个限位感应器、滑板、电机,取放料夹具,所述电机、滑板和两导杆均安装于导轨支架上,且该滑板沿两导杆移动,所述限位感应器安装至滑板上用于感应取、放料夹具移动的位置,所述电机用于驱动取、放料夹具沿导杆水平方向移动。

优先的,所述抛光治具组件包括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笼罩该抛光治具的护罩盒,所述护罩盒的侧端开设有出口,所述主体框架内还设置有用于接从该出口流出的切削液的排液槽。

优先的,所述排液槽的流出端设置有水箱,该水箱上设置有用于过滤切屑液中杂物的过滤网。

优先的,所述水箱的底面还设置有用于排除污水的排污口;所述水箱的底部还设置有万向脚轮。

优先的,所述砂带抛光组件包括有固定座和滑动连接于固定座上的移动板,所述固定座与移动板上均设置有防尘罩。

优先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有安装座和安装至安装座上的PVC带,所述安装座的两侧设置有调节杆,两所述调节杆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PVC带高度的手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互相独立的第一抛光工位和第二抛光工位,且在第一抛光工位和第二抛光工位上分别设置有独立的砂带抛光组件和抛光治具组件,结构更为巧妙、更加合理,采用双工位工作的模式,自动取放料,互不干涉,使其加工的效率更高,适应性更强,让企业核心力量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对其它抛光行业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改善作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循环利用水箱中的切屑液对抛光的过程中进行润滑,采用湿式的加工抛光模式带走粉尘进入切屑液循环水箱中,最后集中沉淀处理,从而达到绿色生产,告别了机器干抛光的模式,从而避免粉尘对环境的污染和作业人员的身体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机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抛光治具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抛光治具组件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砂带抛光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抓取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位本实用新型的水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框架;2、抓取机构;3、抛光治具组件;4、输送装置;5、砂带抛光组件;6、水箱;7、护罩盒;8、第一抛光工位;9、第二抛光工位;20、导轨支架;21、放料夹具;22、取料夹具;23、竖直气缸;200、导杆;201、限位感应器;202、电机;203、滑板;30、安装板;31、转盘;32、伺服电机;33、气缸;300、导轨;301、支撑板;302、侧板;310、气动刹车装置;3010、转动轴;3100、夹紧气缸;3101、固定块;30100、装载模具;3020、连接块;30200、缓冲器;40、安装座;41、调速电机;42、调节杆;400、PVC带;401、导向板;402、感应器;403、定位板;420、手轮;50、收带转盘;51、进带转盘;52、张紧轮;53、张紧气缸;54、移动板;55、固定座;56、砂带;57、连接板;500、第二电机;510、第三电机;550、防尘罩;61、过滤网;62、万向脚轮;60、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优先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自动湿式双工位砂带机,包括主体框架1、用于对直身水壶的壶底或者盘类五金件进行抛光的砂带抛光组件5、用于驱动水壶装载模具转动的抛光治具组件3、用于传送水壶的输送装置4和用于从所述输送装置4上抓取水壶并将其放置于水壶装载模具上的抓取机构2,所述抓取机构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所述主体框架上设置有第一抛光工位8和第二抛光工位9,所述第一抛光工位和第二抛光工位分别设置有独立的抛光治具组件和砂带抛光组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工位工作的模式,通过抓取机构2移动至输送装置4,所述抓取机构2包括取料夹具22和放料夹具21,通过取料夹具22抓取工件移动放置于第一抛光工位上的抛光治具组件中的装载模具30100上,然后利用第一抛光工位上的砂带抛光组件对已放置好的工件按照设定的指令程序进行抛光;同时,抓取机构2又移动至输送装置利用取料夹具22进行抓取工件移动放置于第二抛光工位上的抛光治具组件中的装载模具上,利用第二抛光工位上的砂带抛光组件对已放置好的工件按照设定的指令程序进行抛光,抛光完成后,通过抓取机构的放料夹具抓取抛光好的产品,并移动放置于输送装置上输送到下一步工序,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一抛光工位在进行抛光的过程中,第二抛光工位可以进行抛光的工作状态也可以处于不工作状态,相互独立,互不干涉,从而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为了节约成本,结构更加合理化。优先的,所述第一抛光工位和第二抛光工位共用一套所述输送装置和抓取机构。

如图2和图3所示,优先实施例中,所述抛光治具组件3包括安装板30、导轨300、滑块(未图示)、支撑板301、装载模具30100、伺服电机32、气缸33、驱动电机(未图示)和转动轴3010,所述支撑板301通过滑块滑动安装位于所述安装板30上的导轨300上,所述装载模具30100通过转动轴安装于支撑板301上,所述伺服电机32的输出轴与转动轴之间通过皮带连接且用于驱动装载模具的转动,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气缸的运动,所述气缸33用于推动支撑板301沿导轨300运动。通过气缸33带动支撑板301沿导轨300运动实现装载模具30100前后移动;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转动轴的转动,转动轴带动装载模具的转动,从而实现装载模具的自转,该伺服电机32也具备输出不同的速度功能,可以根据抛光的要求进行选择不同的输出速度。当需要更换不同的产品进行抛光时,只要更换相对应的模具即可。为了对装载模具进行更好的保护,优先地,所述安装板30的两端竖直朝上的方向设置有侧板302,所述侧板302上设置有连接块3020,所述连接块沿支撑板301移动的方向设置有缓冲器30200。通过设置缓冲器对支撑板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实现对装载模具的保护。为了防止抛光过程中粉尘杂质对相关零部件使用寿命的影响,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防粉尘的护罩盒。

如图2和图3所示,优先实施例中,在完成抛光后,需要对装载模具30100进行停止运转,优先地,所述抛光治具组件3还包括有转动轴、气动刹车装置310和转盘31,所述转盘安装至转动轴上,所述气动刹车装置310用于执行转盘的停转。可以理解,通过控制气动刹车装置310从而控制转盘的转停。具体地,所述气动刹车装置包括有固定块3101,所述固定块3101上连接有用于松紧转盘的夹紧气缸3100。应当理解,通过控制夹紧气缸3100对其转盘进行夹紧从而实现转盘的停转。另外,在装载模具的内部设置有气囊槽(未图示),在转盘的下方还设置有气动旋转接头(未图示),通过气动旋转接头接通气路通到气囊槽,然后利用气囊槽接通的气路对装载模具上的水壶进行抱紧。

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切削液喷射机构(未图示),如图1和图7所示,优先的,所述支撑板301上还设置有用于笼罩该抛光治具的护罩盒7,所述护罩盒的侧端开设有用于抛光切削液流出的出口。如此,抛光过程中喷射的切屑液会从护罩盒的开口流出,具体地,所述主体框架内还设置有用于接该出口流出的切削液的排液槽(未图示)。为了切削液的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抽水机(未图示),抽水机的抽水端通过管道连接于水箱,抽水机的出水端连接于设备的切削液喷射机构。优先的,所述排液槽的流出端设置有水箱6,该水箱6上设置有用于过滤切屑液中杂物的过滤网61。通过过滤网可以过滤切削液中杂质使水箱中的切削液循环利用。为了方便后期污水的处理,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底面还设置有用于排除污水的排污口60;所述水箱的底部还设置有万向脚轮62。抛光的过程中持续喷出切屑液,所产生的粉尘会被切屑液给吸收带走,最后集中沉淀处理,从而达到绿色生产。

如图4所示,优先实施例中,所述砂带抛光组件5包括有固定座55、移动板54、砂带56、收带转盘50、第二电机500、进带转盘51、第三电机510、张紧机构,所述移动板54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55上,所述移动板54上设置有连接板57,所述收带转盘50、进带转盘51、第二电机500、第三电机510、张紧机构均安装于所述连接板57上,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张紧轮52和张紧气缸53,所述砂带56缠绕安装于进带转盘51上,收带转盘50和张紧轮52上,所述第二电机500用于驱动进带转盘51转动,所述第三电机510用于驱动收带转盘50转动。所述张紧气缸53通过驱动张紧轮运动来收紧砂带。如此,从而使砂带对放置于装载模具上的直身水壶的壶底或盘类五金件进行抛光。为了防止粉尘的掉入固定座与移动板的内部传动机构,所述固定座与移动板上均设置有防尘罩550。

如图5所示,优先实施例中,所述抓取机构2包括有导轨支架20、两导杆200、多个限位感应器201、滑板203、电机202,取料夹具22、放料夹具21,所述电机202、滑板203和两导杆200均安装于导轨支架20上,且该滑板203沿两导杆200移动,所述限位感应器201安装至导轨支架20上用于感应取、放料夹具移动的位置,所述电机用于驱动取、放料夹具沿导杆200水平方向移动。通过电机202驱动取、放料夹具沿导杆水平方向移动,使取、放料夹具的移动更加平稳,定位更加精确;所述抓取机构还包括竖直气缸23,所述取、放料夹具安装于竖直气缸23的伸缩杆端,所述竖直气缸23用于驱动取放抓夹具沿竖直方向移动。

如图6所示,优先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4包括有多个感应器402、安装座40、定位板403、调速电机41、导向板401、PVC带400,所述PVC带400安装于安装座40上,所述调速电机41位于PVC带400下方且用于驱动PVC带400移动,所述导向板401和感应器402均安装于PVC带的两侧用于工件的导向和感应,所述定位板403位于PVC带的末端用于阻挡工件。为了方便调节PVC带的高度,优先地,所述安装座40的两侧设置有调节杆42,两所述调节杆42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PVC带高度的手轮420。

另外,该自动湿式双工位砂带机还设置有控制单元(未图示)和控制阀(未图示),通过控制单元接收感应器的信号,根据接受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对各控制阀和电机发送控制指令进行协同操作,以完成工件的抓取、移送、抛光、移送和放料的整个循环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

由上一工序将工件放置于输送装置4中的PVC带400上,工件经过输送装置4中导向板401进行导向流至定位板403的位置进行限位,感应器402感应到进料到位,抓取机构2移动至输送装置4的位置,利用抓取机构2的取料夹具22从PVC带400上抓取工件放置至第一抛光工位上的抛光治具组件3中的装载模具30100上,通过第一抛光工位上的砂带抛光组件5的部件下降到设定的位置,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抛光指令,抛光完成后再由第一抛光工位上的抛光治具组件3中的支撑板301沿导轨300向前移动到出料位置,此时,抓取机构2移动到此位置,利用放料夹具21对放置于第一抛光工位上的装载模具中抛光完成后的工件进行夹持移动放置于输送装置中的PVC带上,流至下一工位,即完成一个工件的抛光;同理,第二抛光工位的工作原理与第一抛光工位的工作原理相同,但第一抛光工位与第二抛光工位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