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铸造用沙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61275发布日期:2020-04-10 23:42阅读:1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铸造用沙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金属铸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金属铸造用沙箱。



背景技术:

沙箱常用于铸造企业生产配件,传统沙箱需要工人师傅用手工造型是全部用手工或手动工具完成的造型工序,手工造型操作灵活、适应性广、工艺装备简单、成本低。

现有的金属铸造用的沙箱连接处不够牢固,在浇筑时容易产生抬箱现象,造成铸件报废,有些沙箱在连接处采用螺栓连接,虽然连接可靠,但在浇筑时铁水容易溅射到螺栓的螺纹上,造成螺栓损坏,无法拆卸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铸造用沙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铸造用沙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矩形设计,所述支撑板内均匀设置有液压柱,所述液压柱与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相连,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在连接处设置有固定凸缘,所述固定凸缘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插接有u形卡圈。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下壳体上设置定位槽,所述定位块与定位相互配合。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孔水平设置有两排,所述u型卡圈对称安装在固定孔内。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壳体的前侧和后侧安装有透气板,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前后两侧均匀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板上均匀分布有细杆,所述透气板通过透气孔以及细杆与上壳体、下壳体相连。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均匀设置有透气孔,所述支撑板在透气孔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细杆。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透气板上设置有便于抽取的手柄。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四周为组合面板拼接,所述面板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插接有连接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固定凸缘、u形卡圈、固定孔实现对上壳体以及下壳体之间的可靠固定,防止抬箱现象的出现,通过在定位块、定位槽的设置,便于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快速对准,通过在透气板、透气孔、细杆实现在浇筑后增加散热孔的数量,提升散热效率,同时保证散热的均匀性,使得金属内的晶体生成均匀,不会发生断层,使得铸件的结构强度符合设计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金属铸造用沙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金属铸造用沙箱的侧视图。

图3为一种金属铸造用沙箱的俯视图。

图4为一种金属铸造用沙箱u形柱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一种金属铸造用沙箱u形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金属铸造用沙箱的立面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板,3-液压柱,4-下壳体,40-定位槽,5-上壳体,50-定位块,6-u形卡圈,60-固定凸缘,61-固定孔,7-透气板,8-手柄,9-透气孔,10-细杆,11-连接柱,110-连接孔,12-连接块,13-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金属铸造用沙箱,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为矩形设计,所述液压柱3与下壳体4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4与上壳体5相连,所述下壳体4和上壳体5在连接处设置有固定凸缘60,所述固定凸缘60上设置有固定孔61,所述固定孔61内插接有u形卡圈6。

具体的,在上壳体5的下壳体4的连接处设置固定凸缘60,通过在固定凸缘60的水平方向上设置固定孔61,u形卡圈6通过固定孔61插接,使得上壳体5和下壳体4之间可靠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5上设置有定位块50,所述下壳体4上设置定位槽40,所述定位块50与定位相互配合。

具体的,上壳体5和下壳体4之间在前期安装时容易造成错位,导致沙箱可能产生漏气,造成浇筑失败,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在上壳体5与下壳体4连接处设置定位装置,包括上壳体5上设置的定位块50,定位块50的形状为矩形,连续分布的上壳体5的连接沿处,同时在下壳体4的连接处设置有和该定位圈相配合的定位槽40。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61水平设置有两排,所述u型卡圈对称安装在固定孔61内。

具体的,u形卡圈6的安装保证了上壳体5和下壳体4的位置相互确定,为了进一步的保证上壳体5和下壳体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固定孔61设置有两排,在两排固定孔61之中均插接u形卡圈6,需要注意的是,在u形卡圈6在插接时是对称插接的,即u形卡圈6相对安装,进一步提升上壳体5和下壳体4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4的前侧和后侧安装有透气板7,所述上壳体5和下壳体4的前后两侧均匀设置有透气孔9,所述透气板7上均匀分布有细杆10,所述透气板7通过透气孔9以及细杆10与上壳体5、下壳体4相连。

具体的,零件在浇筑后需要等待其冷却,最终将其从沙箱中取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就需要提高沙箱的利用率,这就需要降低铸件浇筑后在沙箱中冷却的时间。

要降低铸件在沙箱中停留的时间必须加速铸件的冷却速度,通过在沙箱的前侧和后侧均匀设置透气孔9,在透气孔9的外侧安装有透气板7,在透气板7上均匀布设细杆10,使得细杆10对准上壳体5和下壳体4上的透气孔9,在沙箱填沙之前,将透气板7通过透气孔9、细杆10插入上壳体5和下壳体4,保证沙箱处于密封状态。

在浇筑结束后,等待一段时间,铸件成型后,将透气板7通过手柄8向外拉出,通过透气孔9增加铸件的散热效率,同时保证散热均匀性,有利于铸件内晶体组织的生成,提升铸件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板7上设置有便于抽取的手柄8。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实施例1作出的进一步改进和限定。

如图1-5所示,一种金属铸造用沙箱,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为矩形设计,所述支撑板2内均匀设置有液压柱3,所述液压柱3与下壳体4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4的底部均匀设置有透气孔9,所述支撑板2在透气孔9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细杆10,所述下壳体4与上壳体5相连,所述下壳体4和上壳体5在连接处设置有固定凸缘60,所述固定凸缘60上设置有固定孔61,所述固定孔61内插接有u形卡圈6。

具体的,上壳体5和下壳体4初始状态时是放置在支撑板2上的,当浇筑完毕后,通过液压柱3将下壳体4以及上壳体5升起,通过打开下壳体4底部的透气孔9达到对沙箱的底部进行均匀散热的目的。

对于其他的部件功能详见实施例1。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5上设置有定位块50,所述下壳体4上设置定位槽40,所述定位块50与定位相互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61水平设置有两排,所述u型卡圈对称安装在固定孔61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4的前侧和后侧安装有透气板7,所述上壳体5和下壳体4的前后两侧均匀设置有透气孔9,所述透气板7上均匀分布有细杆10,所述透气板7通过透气孔9以及细杆10与上壳体5、下壳体4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板7上设置有便于抽取的手柄8。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上壳体5和下壳体4的四周为组合面板13拼接,所述面板13上设置有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上设置有连接孔110,所述连接孔110内插接有连接柱11。

具体的,上壳体5和下壳体4设计为组合式面板13结构,通过连接柱11以及连接块12连接,便于后期沙箱的拆卸。

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如图1-6所示,对该沙箱进行装配。

将下壳体4与液压柱3相连,并安装在支撑板2上,调节液压柱3使得下壳体4和支撑板2相接触,同时使得支撑板2上的细杆10插入下壳体4底部的透气孔9内。

下壳体4安装完毕后,将上壳体5通过定位块50以及定位槽40与下壳体4安装,安装完成后在固定凸缘60内插接u形卡圈6,注意u形卡圈6需要对称安装,保证上壳体5和下壳体4之间稳定连接。

上壳体5和下壳体4固定完毕后,在上壳体5和下壳体4的前后面装上透气板7,通过细杆10以及透气孔9进行安装。

安装完毕后,在沙箱内放置铸件模具,同时对沙箱进行填沙处理,填充并压实,开设透气孔9后即可进行浇注。

浇注完毕后,等待一段时间,铸件成型后,为加速铸件的冷却速度,通过手柄8拆卸下两侧的透气板7,同时启动液压柱3,使得下壳体4上升,离开支撑板2,至此,沙箱上所有的透气孔9被打开,加速了沙箱的散热能力,同时使得热量散发均匀,有利于铸件内的晶体组织的生成,增强了铸件的结构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通过在固定凸缘、u形卡圈、固定孔实现对上壳体以及下壳体之间的可靠固定,防止抬箱现象的出现,通过在定位块、定位槽的设置,便于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快速对准,通过在透气板、透气孔、细杆实现在浇筑后增加散热孔的数量,提升散热效率,同时保证散热的均匀性,使得金属内的晶体生成均匀,不会发生断层,使得铸件的结构强度符合设计标准,上述为本发明的创新点所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