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夹具及抛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6875发布日期:2019-11-19 22:07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抛光夹具及抛光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抛光夹具及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出于结构要求及美观等因素的考虑,经常会把部件的整体或局部进行抛光。以手机玻璃前后面板的抛光为例,目前越来越多的手机玻璃前后面板采用玻璃结构,如常用的双平面及2.5d镜面等,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手机面板产品设计的独特性及保密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利用热弯成型机将手机玻璃面板由平面烧制成独特的两面、三面及四面的3d形态,并对其进行抛光。

但是,由于上述产品存在弧边曲面,传统的工艺是先对弧边曲面抛光,再对表平面进行抛光,至少需要两道工序,工作效率低。

综上所述,急需一种抛光夹具及抛光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光夹具及抛光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抛光工序复杂、抛光效率低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抛光夹具,包括盘体和至少一个定位底座;所述盘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定位底座通过至少一根弹性部件与所述凹槽活动相连;定位底座上设有用于固定待抛光产品的部位。

优选地,定位底座是一面开口的空腔结构,定位底座的开口面与盘体的凹槽相对应;定位底座的开口面具有向外侧延伸的外延部,外延部与套设在定位底座上的环状压块相匹配用以防止定位底座从凹槽中滑出。

优选地,所述盘体的凹槽上具有气孔,用以连通气管和定位底座的内部空腔;所述定位底座具有与待抛光产品相匹配的吸附面,所述吸附面上具有内凹的且与定位底座的内部空腔连通的槽状结构,用以通过真空吸附方式固定待抛光产品。

优选地,所述吸附面的外形尺寸小于待抛光产品的外形尺寸。

优选地,所述盘体的气孔与气管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用以提高气密性。

优选地,所述盘体上设有2~12个凹槽,定位底座和凹槽一一对应设置;弹性部件为弹簧,定位底座通过2-8组弹簧与凹槽连接。

一种抛光设备,包括上述抛光夹具,还包括双面载盘、毛刷盘和机台;所述双面载盘和毛刷盘安装在机台上,双面载盘位于毛刷盘的上方,抛光夹具中的盘体固定在双面载盘上,待抛光产品的待抛光面与毛刷盘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双面载盘的两个安装面相互平行,且各固定有多个盘体;双面载盘通过电机驱动实现180度翻转。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抛光夹具中,环状压块套设在定位底座上并与盘体固定,定位底座具有与环状压块相匹配的外延部,使得定位底座能在盘体的凹槽内滑动,却又不会滑出凹槽。定位底座面吸附面上具有内凹的槽状结构,通过压缩空气将待抛光产品吸附在定位底座上,解决了工件装夹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因装夹造成的工件表面刮伤。

(2)本实用新型一种抛光设备中,采用可以实现180度翻转的双面载盘承载抛光夹具,每个承载面可以固定多个抛光夹具,当双面载盘一个承载面上的产品在抛光时,另外一个承载面可以同时安装或拆卸抛光夹具,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底座内通过多个弹簧连接吸附面和盘体表面;由于抛光时待抛光产品倒置在吸附在定位底座上,定位底座内的弹簧受产品重力作用处于拉伸状态,又由于双面载盘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使得抛光夹具内各弹簧受力不一致,造成待抛光产品倾斜,使待抛光产品边缘的弧面能与毛刷盘的抛光毛刷接触,从而同时实现产品直身面和边缘弧面的能够同时抛光,减少了抛光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抛光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2是抛光夹具的局部爆炸图;

图3是定位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抛光夹具在双面载盘上的布局示意图;

图5是抛光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6是抛光设备的主视图;

其中,1、盘体,2、定位底座,2.1、吸附面,2.2、外延部,3、压块,4、弹性部件,5、密封圈,6、载盘,7、毛刷盘,8、机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6,本实施例应用于2.5d玻璃产品的抛光。

一种抛光夹具包括盘体1和定位底座2;所述盘体1上具有与定位底座2匹配的凹槽,定位底座2容纳在盘体1的凹槽中,四周有一定的间隙;环状压块3套设在定位底座2上并通过螺栓与盘体1固定。

定位底座2是一面开口的空腔结构,定位底座2的开口面与盘体1的凹槽相对;定位底座2的开口面具有向四周延伸的外延部2.2,外延部2.2与环状压块3相匹配,用以限制定位底座2从凹槽中滑出;定位底座2内通过弹性部件4(图中示意了四组弹簧)连接定位底座2和盘体1,如图2所示。

抛光夹具组装时,先将定位底座2具有外延部2.2的一端放入盘体1的凹槽中,定位底座2内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然后再将环状压块3固定,定位底座2的外延部2.2正好与环状压块相抵触,使得定位底座2不会从盘体1的凹槽中脱落。

所述盘体1上具有气孔,用以连通气管和定位底座2的内部空腔。所述盘体的气孔与气管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5,用以提高气密性。所述盘体1上具有八个定位底座2。所述盘体1的材料采用铝材。

定位底座2采用电木(酚醛树脂)材料制作,定位底座2具有与待抛光产品相匹配的吸附面2.1,所述吸附面2.1的外形尺寸小于2.5d玻璃产品的外形尺寸,使待抛光的面完全裸露出来,减少抛光时定位底座对产品抛光面的干涉。所述吸附面2.1上具有内凹的槽状结构,吸附面2.1的凹槽呈“王”字形,并与定位底座2的内部腔体连通,通过外接抽真空设备,压缩腔体内的空气,使待抛光产品吸附在吸附面2.1上,定位底座的结构如图3所示。

上述一种抛光夹具中,环状压块套设在定位底座上并与盘体固定,定位底座具有与环状压块相匹配的外延部,使得定位底座能在盘体的凹槽内滑动,却又不会滑出凹槽。定位底座面吸附面上具有内凹的槽状结构,通过压缩空气将待抛光产品吸附在定位底座上,解决了工件装夹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因装夹造成的工件表面刮伤。

一种抛光设备,包括上述抛光夹具、双面载盘6、毛刷盘7和机台8;如图5、图6所示,所述双面载盘6和毛刷盘7安装在机台8上,双面载盘6位于毛刷盘7的上方,盘体1固定在双面载盘6上,待抛光产品的待抛光面与毛刷盘7相对应。

所述双面载盘6的两个安装面相互平行,且各固定有四个盘体1,如图4所示;双面载盘通过电机驱动实现180度翻转。当双面载盘一个承载面上的产品在抛光时,另外一个承载面可以同时安装或拆卸抛光夹具,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2.5d玻璃产品的抛光工作过程及抛光原理:

(1)将2.5d玻璃产品吸附在定位底座上,使2.5d玻璃产品的几何中心与定位底座吸附面的几何中心重合。

(2)将装配好2.5d玻璃产品的抛光夹具安装在抛光设备的双面载盘上,双面载盘的每个安装面安装四个抛光夹具。

(3)调整好双面载盘的位置,使2.5d玻璃产品的待抛光面与毛刷盘平行相对。

(4)启动抛光设备,毛刷盘顺时针高速运转时,双面载盘带动盘体逆时针低速转动,实现产品的表平面抛光。由于抛光时2.5d玻璃产品倒置在抛光夹具上,抛光夹具上的弹簧受产品重力作用处于拉伸状态,又由于双面载盘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使得抛光夹具内左边弹簧受力轻,右边弹簧受力重,造成2.5d玻璃产品呈15度左右倾斜,使2.5d玻璃产品右边缘的弧面与毛刷盘的抛光毛刷接触,实现2.5d玻璃产品右边缘的弧面抛光。

(5)2.5d玻璃产品右边缘的弧面抛光完成后,停止毛刷盘和双面载盘转动,将毛刷盘反转,即逆时针高速转动,此时双面载盘带动盘体顺时针低速转动,抛光夹具内右边弹簧受力轻,左边弹簧受力重,造成2.5d玻璃产品呈-15度左右倾斜,使2.5d玻璃产品左边缘的弧面与毛刷盘的抛光毛刷接触。从而同时实现产品边缘弧面及直身位(即产品厚度方向的侧平面)的抛光。

(6)双面载盘上一个面上的产品抛光完成后,停止抛光设备,将双面载盘提升并180度翻转,重复步骤(4)、(5)对双面载盘上另一个面上的产品进行抛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