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液精炼除气除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01963发布日期:2019-12-13 19:27阅读:9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液精炼除气除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液精炼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铝液精炼除气除渣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铸铝合金的熔炼过程中,铝液中会存在大量的氢气,当铝液在660℃凝固时,这些氢气的溶解度会急剧下降。由于冷却速度快,氢气无法从凝固的铝中逸出,而是存留在铸件中,最终形成针孔、疏松等铸造缺陷。因此,在对铸铝合金熔体进行净化处理时(又称精炼),必须去除熔体中的气体和夹杂物。

现有的铝液精炼除气除渣装置以箱式除气机为代表,它通过高速旋转并喷射惰性气体的转子把惰性气体大气泡打散成非常细微的小气泡,并使其均匀地分散在铝液中。通过减小气泡直径,这些气泡总的表面积急剧增大,这就使得更多的惰性气泡表面和铝液中的氢气和杂质接触,从而把氢气带到熔体表面。

为了增强除气机的除气除渣效果,还可向铝液中加入精炼剂。精炼剂是白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熔剂,由多种无机盐干燥处理后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可以用于清除铝液内部的氢和浮游的氧化夹渣。

公告号为cn20818304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铝液精炼除气机,包括固定支座、回转驱动部、旋转部和精炼部,固定支座固定在地面上,回转驱动部设置在固定支座上,可相对固定支座做旋转运动,旋转部,设置在回转驱动部上,且可相对回转驱动部做旋转运动,精炼部,固定设置在旋转部上,用于向铝液中喷精炼粉。

这种铝液精炼除气机利用除气叶轮对熔融铝进行除气的同时,还可喷入精炼剂对熔融铝进行精炼,但是精炼剂从喷粉管的出口滑出后,成堆地掉落在铝液表层,难以与铝液充分混合,利用率较为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液精炼除气除渣装置,具有尽可能地使精炼剂与铝液混合,从而对精炼剂进行充分利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铝液精炼除气除渣装置,包括旋转臂、设置在旋转臂一端的连接杆和挡板、设置在旋转臂侧面的精炼筒和喷粉管,所述旋转臂朝向连接杆一端的下表面设有隔热板,所述喷粉管的出口设置在连接杆旁,所述连接杆上设有螺旋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精炼剂从喷粉管的出口滑出后,掉落在连接杆附近,与螺旋叶片接触,螺旋叶片随连接杆旋转,将精炼剂压入铝液内,精炼剂被螺旋叶片向下输送的过程中不断地脱离螺旋叶片的范围,扩散入不同深度的铝液内部;上述结构能够尽可能地使精炼剂与铝液混合,从而对精炼剂进行充分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板的下表面设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环绕连接杆设置,外壳体与喷粉管的出口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粉管的出口接入外壳体与连接杆之间,使得精炼剂从喷粉管的出口滑出后,受外壳体内壁限制,只能向下掉落在螺旋叶片上,保证精炼剂被螺旋叶片压入铝液内。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板的下表面设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环绕连接杆设置,内壳体位于连接杆与外壳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内壳体对精炼剂进行阻挡,避免其冲击在快速旋转的连接杆上之后被甩出,使精炼剂能够稳定地掉落在螺旋叶片上,同时减少连接杆的磨损。

进一步的,所述喷粉管的出口端倾斜指向连接杆,并位于连接杆背向挡板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喷粉管的出口设置在连接杆背向挡板一侧,精炼剂从喷粉管的出口滑出后,顺势滑向挡板一侧,从而更多地掉落在连接杆与挡板之间的螺旋叶片上,而铝液在挡板处的流动较为紊乱,使精炼剂与得以与铝液更加充分地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上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环绕连接杆设置,隔板顶端位于液面上方,底端位于液面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叶片将精炼剂压入铝液内部时,也将表层铝液不断向下搬运,故在该处设置隔板,将铝液表层的浮渣阻隔,避免其随精炼剂再次进入铝液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喷粉管穿设于隔热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粉管穿设于隔热板上,受到隔热板支撑,隔热板能够分担受力,减少喷粉管与外壳体连接处的压力,从而使外壳体与喷粉管和旋转臂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喷粉管的外侧壁上设有弹性片和锤头,所述弹性片一端与喷粉管固接,另一端与锤头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停止添加精炼剂后,操作人员可借助其他工具拨动弹性片,然后使其自行弹回,带动锤头冲击在喷粉管的侧壁上,并震动喷粉管,使喷粉管倾斜段内的精炼剂完全滑出。

进一步的,所述锤头朝向喷粉管一侧设有弹性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弹性垫,能够顺利地将锤头施加于喷粉管的力传导至喷粉管上,同时对锤头和喷粉管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精炼筒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过观察窗,操作人员可随时观察精炼筒内精炼剂的余量,便于及时添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尽可能地使精炼剂与铝液混合,从而对精炼剂进行充分利用;

2.通过内壳体和外壳体的设置,能够使精炼剂掉落在螺旋叶片上,保证其被螺旋叶片压入铝液内;

3.通过弹性片和锤头的设置,能够避免喷粉管的倾斜段残留精炼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中外壳体和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连接杆、隔板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旋转臂;2、连接杆;3、挡板;4、精炼筒;5、喷粉管;6、隔热板;7、螺旋叶片;8、底座;9、升降导轨;10、旋转电机;11、升降电机;12、链条;13、喷粉电机;14、驱动电机;15、叶轮;21、隔板;22、支杆;41、观察窗;51、弹性片;52、锤头;53、弹性垫;61、外壳体;62、内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铝液精炼除气除渣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8,底座8上转动架设有升降导轨9,还设有用于驱动升降导轨9旋转的旋转电机10。旋转臂1沿水平方向设置,与升降导轨9滑动连接,并由升降导轨9上的升降电机11和链条12驱动,其背向升降导轨9一端设有连接杆2和挡板3。

如图1所示,旋转臂1的侧面设有喷粉电机13、喷粉管5和精炼筒4。其中,精炼筒4底端与喷粉管5一端连通,储存在精炼筒4内的精炼剂可自行落入喷粉管5内。喷粉电机13驱动喷粉管5内的螺旋杆旋转,将精炼剂输送至喷粉管5的倾斜段,精炼剂即可沿喷粉管5的倾斜段滑下。

如图1所示,精炼筒4的侧壁中下部设有观察窗41,便于操作人员及时添加精炼剂。

如图2所示,喷粉管5倾斜段的外侧壁上设有弹性片51,弹性片51一端与喷粉管5固接,另一端固接有锤头52。锤头52朝向喷粉管5一侧固接有软木制成的弹性垫53,并通过弹性垫53与喷粉管5相抵。

拨动弹性片51,弹性片51回弹时可带动锤头52撞击在喷粉管5上,将喷粉管5倾斜段内残留的精炼剂震落。

如图1所示,连接杆2和挡板3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旋转臂1背向升降导轨9一端的下表面还固设有隔热板6。连接杆2从隔热板6中心穿过,不与隔热板6接触,由设置在旋转臂1上的驱动电机14驱动。

如图3所示,隔热板6的下表面固接有内壳体62和外壳体61,二者均环绕连接杆2设置,并与连接杆2同轴。其中,内壳体62的直径略大于连接杆2的直径,不与连接杆2接触,外壳体61的直径则大于内壳体62的直径。

如图1和图3所示,喷粉管5的倾斜段穿过隔热板6后与外壳体61连通,并位于连接杆2背向挡板3一侧。隔热板6与喷粉管5相接,对喷粉管5形成一定程度的支撑。从喷粉管5出口滑出的精炼剂受外壳体61和内壳体62限制,只能掉落在连接杆2周围,且大部分精炼剂顺势掉落在连接杆2朝向挡板3一侧。

如图1和图4所示,连接杆2的中部和下部固设有螺旋叶片7,连接杆2上还设有叶轮15和隔板21。其中,叶轮15位于螺旋叶片7下方,隔板21则位于螺旋叶片7顶端,与连接杆2同轴设置。此外,隔板21的直径大于外壳体61的直径,并通过支杆22与连接杆2固接。

对铝液进行精炼时,隔板21顶端高出液面,底端则位于铝液内,用于阻隔铝液表层的浮渣。

具体实施过程:

精炼剂从喷粉管5的出口滑出后,进入外壳体61与内壳体62之间,受二者限制只能掉落在连接杆2附近,并与螺旋叶片7接触。螺旋叶片7随连接杆2旋转,将精炼剂压入铝液内,精炼剂被螺旋叶片7向下输送的过程中不断地脱离螺旋叶片7的范围,扩散入不同深度的铝液内部,与铝液充分混合。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