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液容器倾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3060发布日期:2019-11-09 00:0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铝液容器倾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材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液容器倾翻系统。



背景技术:

铝液容器主要是坩埚,坩埚是铝业加工中常用的设备之一,主要是对铝液进行装载,现有的铝液加工由于通常加工的是低纯度铝,因此,坩埚采用固定的方式安装在加工设备上,直接对坩埚内的铝液进行加工,坩埚具有较高的温度和重量,很难进行移动和转动,在加工高纯铝的过程中,坩埚内的铝液表面的纯度较低,需要将坩埚表面的铝液倒出后再对铝液进行加工,因此,需要使坩埚转动将坩埚内的铝液部分倒出,现有的技术中,通常采用行车对坩埚进行移动和转动,但是行车会导致坩埚的转动角度发生偏移,从而造成坩埚的倾斜角度过大,造成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铝液容器倾翻系统,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调节坩埚的转动角度的铝液容器倾翻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铝液容器倾翻系统,该系统包括:

装载部,所述装载部用于装载铝液;

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包括转动轴、轴承座、第一连接齿轮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所述装载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一连接齿轮套装在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轴承座,用于带动所述装载部绕其轴线转动;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和第二连接齿轮,所述第二连接齿轮套装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齿轮相互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连接架、承载架和定位销,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所述承载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架,所述承载架具有空腔,用于放置所述装载部,所述承载架的两侧具有第一定位孔,所述装载部的两侧具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定位销能够同时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架包括支撑底座、限位梁和多个连接柱,每个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底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限位梁,所述支撑底座、所述限位梁和多个所述连接柱围成所述空腔,所述第一定位孔设置在所述限位梁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部还包括轴套、固定销和连接杆,所述轴套套装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上具有第三定位孔,所述轴套具有第四定位孔,所述固定销能够同时插入所述第三定位孔和所述第四定位孔,用于固定轴套,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轴套,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梁与所述转动轴的轴向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轴套包括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所述第一半圆环的边缘具有卡槽,所述第二半圆环的边缘具有卡扣,所述卡扣能够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第四定位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圆环和所述第二半圆环上。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还包括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齿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装载部的作用是装载铝液;转动部的作用是固定装载部,并且通过驱动部的驱动使装载部转动一定的角度,转动部包括转动轴、轴承座、第一连接齿轮和支撑架,支撑架固定连接于转动轴,装载部设置在支撑架上,第一连接齿轮套装在转动轴的一端,转动轴转动连接于轴承座,用于带动装载部绕其轴线转动;驱动部的作用是向转动部提供转动的动力,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和第二连接齿轮,第二连接齿轮套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并且与第一连接齿轮相互啮合,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行车对坩埚进行移动和转动,但是行车会导致坩埚的转动角度发生偏移,从而造成坩埚的倾斜角度过大,造成生产事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第二连接齿轮转动,然后带动第一连接齿轮和转动轴绕转动轴的轴线转动,支撑架固定连接于转动轴,装载部设置在支撑架上,转动轴带动支撑架和装载部绕转动轴的轴线转动,从而达到使装载部倾斜的技术效果,并且,通过驱动电机的转动速度来控制转动轴的转动速度,从而达到调节装载部的转动角度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铝液容器倾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铝液容器倾翻系统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铝液容器倾翻系统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铝液容器倾翻系统,该系统包括:

装载部1,装载部1用于装载铝液;

转动部,转动部包括转动轴21、轴承座22、第一连接齿轮23和支撑架,支撑架固定连接于转动轴21,装载部1设置在支撑架上,第一连接齿轮23套装在转动轴21的一端,转动轴21转动连接于轴承座22,用于带动装载部1绕其轴线转动;

驱动部,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31和第二连接齿轮32,第二连接齿轮32套装在驱动电机31的输出端,并且与第一连接齿轮23相互啮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装载部1的作用是装载铝液;转动部的作用是固定装载部1,并且通过驱动部的驱动使装载部1转动一定的角度,转动部包括转动轴21、轴承座22、第一连接齿轮23和支撑架,支撑架固定连接于转动轴21,装载部1设置在支撑架上,第一连接齿轮23套装在转动轴21的一端,转动轴21转动连接于轴承座22,用于带动装载部1绕其轴线转动;驱动部的作用是向转动部提供转动的动力,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31和第二连接齿轮32,第二连接齿轮32套装在驱动电机31的输出端,并且与第一连接齿轮23相互啮合,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行车对坩埚进行移动和转动,但是行车会导致坩埚的转动角度发生偏移,从而造成坩埚的倾斜角度过大,造成生产事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电机31驱动第二连接齿轮32转动,然后带动第一连接齿轮23和转动轴21绕转动轴21的轴线转动,支撑架固定连接于转动轴21,装载部1设置在支撑架上,转动轴21带动支撑架和装载部1绕转动轴21的轴线转动,从而达到使装载部1倾斜的技术效果,并且,通过驱动电机31的转动速度来控制转动轴21的转动速度,从而达到调节装载部1的转动角度的技术效果。

上述装载部1的作用是装载铝液,装载部1通常采用坩埚,坩埚内放置铝液;转动部的作用是固定装载部1,并且通过驱动部的驱动使装载部1转动一定的角度,转动部包括转动轴21、轴承座22、第一连接齿轮23和支撑架,支撑架固定连接于转动轴21,装载部1设置在支撑架上,第一连接齿轮23套装在转动轴21的一端,转动轴21转动连接于轴承座22,用于带动装载部1绕其轴线转动,轴承座22通常固定在地面或者支架上,用于使轴承座22固定,转动轴21转动连接于轴承座22,轴承座22能够对转动轴21进行支撑,轴承座22通常为两个,能够提高转动轴21的支撑性,转动轴21的一端设置第一连接齿轮23,第一连接齿轮23套装在转动轴21上,支撑架对装载部1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装载部1在转动的过程中产生位移,并且能够对装载部1进行支撑,从而达到限制装载部1的位移的技术效果;驱动部的作用是向转动部提供转动的动力,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31和第二连接齿轮32,第二连接齿轮32套装在驱动电机31的输出端,并且与第一连接齿轮23相互啮合,驱动电机31的输出端带动第二连接齿轮32转动,第二连接齿轮32带动第一连接齿轮23和转动轴21转动,转动轴21带动支撑架和装载部1绕转动轴21的轴线转动,从而达到使装载部1倾斜的技术效果,并且,通过驱动电机31的转动速度来控制转动轴21的转动速度,从而达到调节装载部1的转动角度的技术效果;驱动电机31采用市面上常见的电动机,可选的,在驱动电机31的输出端设置减速机33,用于调节驱动电机31的转动速度,第二连接齿轮32设置在减速机33的输出端,从而达到方便控制转动轴21的转动速度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支撑架包括连接架241、承载架242和定位销243,连接架241固定连接于转动轴21,承载架242固定连接于连接架241,承载架242具有空腔,用于放置装载部1,承载架242的两侧具有第一定位孔,装载部1的两侧具有第二定位孔,定位销243能够同时插入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支撑架,承载架242的作用是支撑承载部,连接架241的作用是连接承载架242和转动轴21,并且,在承载架242的两侧设置第一定位孔,装载部1的两侧设置第二定位孔,定位销243能够同时插入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从而对装载部1进行固定,防止装载在承载架242上晃动,连接架241和承载架242采用不锈钢材料,提高连接架241和承载架242的强度。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承载架242包括支撑底座2421、限位梁2422和多个连接柱2423,每个连接柱242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底座242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限位梁2422,支撑底座2421、限位梁2422和多个连接柱2423围成空腔,第一定位孔设置在限位梁2422上。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承载架242,支撑底座2421的作用是支撑装载部1,多个连接柱2423设置在装载部1的周围,每个连接柱242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底座242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限位梁2422,限位梁2422设置在装载部1的顶部,并且第一定位孔设置在限位梁2422上,对装载部1的位置进行限制,防止装载部1在承载架242的转动的过程中掉出承载架242,连接架241固定连接于连接柱2423,能够提高承载架242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转动部还包括轴套25、固定销26和连接杆,轴套25套装在转动轴21上,转动轴21上具有第三定位孔,轴套25具有第四定位孔,固定销26能够同时插入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用于固定轴套25,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轴套25,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底座2421。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转动部,轴套25套装在转动轴21上,并且转动轴21上具有第三定位孔,轴套25具有第四定位孔,固定销26能够同时插入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从而使得轴套25固定在转动轴21上,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轴套25,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底座2421,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撑架的支撑性和支撑强度,并且,由于轴套25可拆卸连接于转动轴21,从而使得支撑架能够与转动轴21相互拆分,进而达到方便拆卸支撑架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限位梁2422与转动轴21的轴向相互平行。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限位梁2422,由于限位梁2422遮挡了装载部1的部分位置,会影响装载部1倒出铝液,因此,限位梁2422与转动轴21的轴向相互平行,当转动轴21绕其轴线转动时,限位梁2422处于横向设置,从而不会影响装载部1倒出铝液。

进一步的,轴套25包括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第一半圆环的边缘具有卡槽,第二半圆环的边缘具有卡扣,卡扣能够卡入卡槽内,第四定位孔分别设置在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上。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轴套25,为了方便轴套25的安装和拆卸,将轴套25设置为两个半圆环,第一半圆环的边缘具有卡槽,第二半圆环的边缘具有卡扣,卡扣能够卡入卡槽内,第三定位孔分别设置在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上,需要拆卸轴套25时,取下固定销26,打开卡扣,使卡扣与卡槽相互分离,即可将轴套25从转动轴21上取下,从而达到方便拆卸轴套25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